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泥塑大象.doc
3页第十一课第十一课 泥塑大象泥塑大象教材分析大象是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高约 3 米,皮厚毛疏,肢粗如柱,鼻如圆筒可伸屈,成年的雄象有一对长长的象牙小朋友们都非常喜爱大象,因为大象善良、能干我国只在西双版纳有野生象群只有少数几个大型动物园饲有大象,很多小学生都难得一见但《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间接地为小学生提供了观察象群生活的机会本课教材中安排了大象的图片、雕像资料,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知做做玩玩,学生十分喜欢泥塑可训练学生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通过搓、团、捏、接、拉、揿、压等不同操作方法的运用,使手指灵巧教学时可联系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花式“点心” 》等,进行泥塑基本方法的训练大象不同动态泥塑造型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点:其一,进行泥工操作训练,提高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其二,树立物体整体概念,能抓住大象体形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大脑袋、大耳、长鼻、大牙,塑出自己喜爱的大象关键是教育学生先模仿后创造,从塑造过程中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材中安排了泥塑过程,利于学生模仿教学时,教师要多加演示大象造型的动态变化,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潜能。
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塑一只生动的大象2.通过塑大象,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3.了解大象的能干,做一个保护珍稀动物的好学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塑成的大象做到造型上能抓住形体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难点:对大象整体比例的把握和动态的塑造课前准备(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 、自制塑刀、小毛巾等(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 、自制塑刀(将冰棍棒、竹片或铅笔等削成尖的、平的等形状就可用了) 、泥塑示范作品等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1)讲述《瞎子摸象》的故事,归纳出大象形体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大脑袋、大耳、长鼻、大牙2)提问:你了解大象吗?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温顺、善良、聪明,力大无比,能帮人干许多活等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3)揭题:《泥塑大象》 2.技法操练(1)提问:要让泥巴听话,就得用泥塑的基本操作方法你还记得吗?(课件展示搓、团、捏、接、拉、揿、压等基本操作方法 )(2)随即让学生操练3.尝试制作鼓励学生按书上的制作步骤试制大象4.直观演示(1)课件演示黏土塑象的一般操作过程,教师现场示范。
2)归纳制作过程:①炼泥:先加工黏土,增加黏土的可塑性②分泥:按头、躯干、四肢的大小分泥③捏部件:细心地捏出大象各个部件搓四肢时,大小粗细要一致搓象鼻时,与躯干的用泥分量差不多注意一头粗、一头细搓象耳时,把一个比“头”小的椭圆形泥球轻轻地压平,分两半,塑成一对大耳 用小刀在嘴的部位轻刺,刻出微张的嘴;在眼部位置上刻出一对小眼睛搓出一条细泥条,截成等长的两段作象牙,细心地粘到嘴的外面;再搓一截作尾,粘到尾的位置上⑤修饰:如挖出鼻孔、压出鼻纹,加披头巾、挂毯,动态加工等,塑出一只生动的象5.创作指导(1)确定主题,如洒水、搬木头、嬉戏、拔河等2)要求姿态生动(抓住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等进行大胆变化) 6.学生作业(1)自由组成小组,确定主题,合作创作2)教师时,注意对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的把握7.展评延伸(1)按小组展示作品,谈谈创作体会2)师生互评、共评,从主题明确、形态生动等方面完成评价3)课件介绍民间泥塑,如“惠山泥塑” 、 “苏州大阿福” 、 “北京泥人张”等泥塑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4)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本文来自微传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