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英博物馆珍藏国宝图文集.pdf

82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47258594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54MB
  • / 8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大英博物馆珍藏国宝文摘选大英博物馆珍藏国宝文摘选 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一七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一七 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 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以后不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以后不 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 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绘画绘画收集博物收集博物 馆三馆三部分组成部分组成一九七三年,图书馆一九七三年,图书馆部分部分与英其与英其它它图书馆合图书馆合并组成并组成英国图书馆,英国图书馆, 在在组织组织上与大英博物馆上与大英博物馆脱离脱离,,但仍但仍在大英博物馆在大英博物馆内保留四个内保留四个图书图书室室和和阅览厅阅览厅 马克思曾马克思曾在在这里刻苦攻读这里刻苦攻读,,为撰写《资本论》搜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和集和抄录抄录了大了大量资料量资料。

      马克思马克思 读读书书时时使使用用的的座位至座位至今今尚存尚存1897 至至 1898 年,中国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中山山在在伦伦 敦蒙难获救敦蒙难获救后,后,曾曾在大英博物馆在大英博物馆研究当时研究当时英国英国资本主资本主义义制度及经济制度及经济、、政治政治、、社社 会会状况状况,在,在此基础此基础上上提提出出关于关于“民生主民生主义义“的的理论理论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 希腊、 罗马、 西亚、 东方和欧洲中世纪文物,以及各国铸币、纪念章、绘画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物等东方馆内藏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两代名画等大英博物馆在伦敦的鲁塞尔大街上,面积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小,但展出面积也较故宫博物院为大原来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4 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 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 年英王乔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厦2基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可谓广博,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人类文明发源地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的珍贵文物比比皆是希腊的石雕,印度的宝石戒指,巴比伦的银器,中国的瓷器琳琅满目。

      比马王堆女尸还早上千年的古尸也有几具, 但不是英国的, 而是埃及的, 十几具展出的木乃伊还仅仅是馆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馆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称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尤其是埃及最珍贵的文物, 4000 年前在正反面分别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馆中这是世界唯一的一块,并据此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称镇馆之宝 由于大英博物馆建得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为博物馆的标准模式,后来者竞相效法 其中两部分展品格外吸引我, 一是中国磁器, 上自汉唐, 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印度宝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红、海蓝、石榴红、祖母绿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异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夺天工 3大英博物馆还以其图书馆著名,因为大英博物馆的起源就是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私人图书馆,英王乔治四世改建新馆时又捐赠了大量书籍这里是马克思为他的不朽之作——《资本论》收集资料和写作的主要场所,许多参观者来寻找马克思当年常坐的座位 一一言难尽言难尽的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的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 来源:光明日报 唐三彩 4“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 250 年之藏品展”已于 3 月 18 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

      这是大英博物馆首次前往中国办展与中国公众见面的 272 件稀世文物中,有从被喻 为“人类摇篮”的坦桑尼亚奥多维遗址挖掘到的 200 多万年前的史前工具,有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罗塞达碑石,有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拉斐尔、戈雅和伦勃朗的画作,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不同时期及日本、韩国、印度、大洋洲、美洲、 非洲等不同地域 然而, 唯独没有被大英博物馆视为“最重要收藏”的中国文物 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 164 万件,被世界 47 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 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 1753 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2 万 3 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 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大英博物馆的 33 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 与古埃及、古希腊、 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 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

      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 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 唐宋书画、 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5南北朝的佛像头部 瓷器 青铜器 然而, 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 2 万 3 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 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 10 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

      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 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 2002 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 20 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6中国厅内的敦煌壁画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 其割痕虽犹可见, 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1856 年到 1932 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 60 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 1907 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敦煌藏经洞的 4 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 1.3 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致使学术界有“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嗟叹或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

      此外,国宝级的中国波罗密佛经的最早版本、宋罗汉三彩像、宋明名画,45 卷《永乐大典》 等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据说如果加上 1973 年并入大英图书馆的部分,该馆收藏的中国书刊有 6 万多种 藏品展出的政策和现实藏品展出的政策和现实 根据大英博物馆的统计,该馆拥有七百万件文物,每年接待 500 万名参观者,其中有多少人到中国厅参观很难统计 但只要去参观就不难发现, 中国馆的参观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华人, 尤其是近年来到英国的中国团组越来越多, 参观大英博物馆中国厅7成为团组在伦敦必不可少的活动 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有, 往往只是在这个位于博物馆尽头的中国厅匆匆一瞥 记者第一次到大英博物馆参观是 2004 年 10 月, 至今来过 4 次, 每来一次情趣就减少一次,因为厅内的展品基本上没有更换过据介绍,因为英国政府拨款减少,加上游客减少,该馆财力紧张,从 1992 年以来,中国厅的文物就很少被更换过财力吃紧还导致职位减少, 而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 财力吃紧也致使该馆无力开展中国文物的巡展和文化交流 这些状况都是有悖于该馆的办馆政策的, 即展品必须经常更换,让库存文物与公众见面,以确保展馆吸引回头游客。

      大英博物馆财力吃紧由一件事情就可见一斑:1990 年由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 200 万英镑,把旧的中国陈列室扩建、改造,才有了现在这个有空调恒温陈列保护设备的新中国展厅,否则,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也许照样放在老旧的藏室里任凭虫吃鼠咬 大英博物馆 3 月份首次到中国办展, 中国老百姓可以一睹其久负盛名的藏品, 了却一桩心愿 尽管藏品向所有公众开放是大英博物馆秉承的三大原则之一, 但对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 到伦敦参观大英博物馆在费用和签证等方面都困难重重 遗憾的是,此次他们不能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珍品 其实,这只是拉开了大英博物馆到中国展出藏品的帷幕去年 9 月,大英博物馆以及收藏有大量中国文物的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博物馆就宣布与中国签约建立博物馆协作项目 大英博物馆计划将世界各国的收藏品送往中国展览, 中国将重要文物送到英国展览 这次北京展之后, 大英博物馆还将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亚述帝国与艺术:大英博物馆馆藏古亚述艺术珍宝”展,2007 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英国与世界”展览,并将出版收藏的中国画 大英博物馆给自己的定位是: 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对艺术、 自然历史和科学的理解和认同。

      由于财力等缘故,大英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打了折扣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提升,英国对中国的关注日胜一日, 开展对华文化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 此次大英博物馆首次到中国举办展览的一个细节是, 展览得到了近年来大力拓展在华业务的某英国银行的赞助,这种企业树立市场形象的公共关系技巧无可厚非,不过解读止于此是不够的 原址保护原则与文物回归的可能性原址保护原则与文物回归的可能性 很多中国参观者看着那些祖先的杰作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何时归故里?这次“世界文明珍宝展”的消息公布后, 人们在问: 为什么不包括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8也不包括瓷器和所有权有争议的藏品? 据报道,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在回答媒体相关提问时指出:“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世界各国的文物,也因此和许多国家一直在打官司,可能人家也有顾虑吧但英国卫报 3 月 3 日报道,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里格说,中英两国政府是鼓励文化交流的,英国也未对展品的选择设立任何限制,“我们会特别高兴把这些藏品借给他们, 但他们并没有向我们提出要求, 我们的理解是他们有比我们更好的中国艺术品。

      这并非是各说各话关注文物的人都知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提出了“原址保护”原则针对这个公约,2002 年法国巴黎的罗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18 家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 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埃及、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对这个宣言表示反对,认为这种将文化“环球化”的做法其实是帝国主义的余孽,那些流落异国的文物都没有经由现今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