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共3页).docx
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玉米报告一、玉米播种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0℃)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理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湿土盖种,适当镇压4、计划密度:4500株/亩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管理1、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6年5月10日 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91.67%2、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3、适时中耕除草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表1. 玉米生长发育调查考察时间编号根层数总根数株高(cm)真叶数生育期5月17日株14946.505拔节期株251564.5055月31日株161572.306拔节期株262075.505总结:从玉米播种到间苗、定株观察植株外部形状及内部生长锥发育过程,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播种时采用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间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定期对生长锥解剖观察,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变化与神奇。
由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定期调查,对这一阶段感觉模糊,理解不够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表2.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调查株高(cm)215节间长度(cm)节间1234567长度2.03.56.410.414.014.514.9节间891011121314长度17.817.817.113.814.110.511.1茎粗(cm)22.40单株有效穗数1穗位高(cm)105.5有效穗所在叶位(节数)14次生根层数10总叶片数21株高:第一层次生根至雄穗顶端;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表3. 玉米经济性状考查123果穗性状穗长(cm)18.816.514.5平均穗粗(cm)4.5秃尖长(cm)0.80.50.3穗型长筒形穗行数a121210行粒数b433734穗粒数(a*b)516444340实测穗粒数521450332平均穗粒数434百粒重(g)34.3839.2725.85果穗干重(g)199.20131.21100.78穗轴干重(g)23.2315.4913.60粒色黄色粒型半马齿型轴色白色平均百粒重(g)33.17平均果穗干重(g)143.73平均穗轴干重(g)17.44平均出籽率(%)87.87果穗长度(cm):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 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果穗重(g):风干果穗的重量;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百粒重(g):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按标准水分(14%)折算百粒重。
五、玉米测产1.测产公式玉米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种植密度平均每株穗数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2.产量计算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平均每株穗数穗粒数百粒重667㎡60cm25cm143433.17g产量=(6670.600.25)143433.171001000Kg/亩=640Kg/亩3.产量分析通过网上搜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农业数据,查阅得到2014年我国玉米平均亩产为387Kg/亩决定玉米产量的因素很多,地理环境、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等等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玉米产量的不同,一般而言,光热条件好、优质丰产抗病品种、规范化栽培种植的产量高,以我所在的北方地区来说,最高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而大面积种植的玉米,栽培投入不高,管理欠精细,大面积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如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产量不足500公斤所以,实验田玉米的亩产较全国均值来说是高产的玉米产量高低与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有以下几点: 1.单位面积穗数:计算所得单位面积穗数是4446个,这里每株取得平均穗数是1个,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有个别玉米是双穗的,所以,最终所得理论产量略低2.穗粒数:试验所测平均穗粒数为434个,查阅资料得郑单958穗粒数为565.8粒。
可以看出,实验田玉米穗粒数显著低于郑单958的平均穗粒数,可能的原因是品种、管理措施存在差异以及测量误差3.粒重:试验所测平均百粒重为33.17g,郑单958为32.91g,两者相差不是很大总之,由于所取样本很少,测量技术手段简单,实际产量与理论计算结果可能有较大误差田间观察中发现,玉米存在很多病虫害,这也是制约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玉米的单产水平,在生产上要优先构成考虑构成产量的三个要素:合理密植与播种保全苗,减少空秆率;促进雌穗小花分化,减少秃尖、缺粒;保根护叶,增加光合生产,适当晚收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