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docx
13页哈32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摘编自陆玄同《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材料二 在敦煌考察时,领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有效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同时,要借助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多样的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将敦煌故事打造成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摘编自孟庆川《把敦煌故事越来越自信地讲给世界》)材料三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阑释。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也有过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
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将各种文化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道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摘编自黑晓佛《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敦煌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之一,与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之所以要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是因为敦煌文化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在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有非凡意义C.保护敦煌文物,要从利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监测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D.只有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才能让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讲好敦煌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在讲述的过程中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包容B.敦煌文物的长期保护任重而道远,但并不意味着只进行保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敦煌故事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一重点论述讲好敦煌故事的意义和如何讲好故事,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D.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讲我们应如何传承敦煌文化,材料三则侧重从四个角度阐释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材料一所强调的传承敦煌文化的方式的一项是( )(2分)A.编制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以及室内情景体验剧B.培养高素质的讲解队伍,向游客讲述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
C.建设“数字敦煌”项目,满足人们欣赏、研究等方面的需求D.设立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护受损严重的壁画和雕塑4.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5.三则材料均谈到敦煌文化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警 服李伶伶李剑从上班那天起,就没好好穿过警服,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个警察李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省公安大学,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破案能力,以为毕业后会到公安局的刑侦大队工作,没想到被分配到一个街道的派出所当片警,整天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他很郁闷所长老陈知道他有情绪,找他谈了几次都没有效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了这天接到一个报警,小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家里遭盗窃,上锁抽屉里的银行卡、金项链和2000元现金被偷走接到报警后,老陈叫上李剑一起赶到案发现场老人住在二楼,门窗都完好无损,抽屉上的锁也没有坏,屋里一切都井然有序,也没留下指纹要不是家里的猫碰掉了老太太放在桌上的烟灰缸,烟灰上留下一个陌生的脚印,老太太还不知道家里进了贼屋里没有监控录像,楼门口也没有,小区门口也没有,只有一个不完整的脚印和丢失的东西证明小偷来过。
老陈勘察完现场,看了李剑一眼说:“你觉得小偷是个怎样的人?”李剑说:“从现场情况和脚印看,应该是个男性惯偷,他不但盗窃技术娴熟,还会开锁老陈说:“惯偷作案前会先踩好点,老太太只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他为什么会对她下手呢?”李剑说:“我刚才跟老太太聊天,了解到老太太的侄女最近在她家,侄女是做生意的,有钱,开的车是宝马可能小偷踩点时误以为她是老太太的女儿,所以趁老太太遛弯时作案老陈说:“你的分析很有逻辑性,不过我的结论跟你正好相反,我觉得这是熟人作案李剑说:“怎么会是熟人呢?”老陈说:“现场纹丝不乱,像没被翻过,说明案犯知道东西放在哪儿;门窗没有破损,说明案犯有这家的钥匙而他能在老人外出遛弯这半小时的功夫把东西偷走,说明他对老人的生活作息很熟悉这个人的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不超过一百三十斤,年纪三十八岁左右李剑说:“你怎么知道?”老陈说:“脚印告诉我的李剑不太相信老陈问老太太:“亲朋好友或是认识的人里有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比如邻居什么的?”老太太被点醒了似的说:“我家对门的情况跟你说的挺像,可是他好多天不回来了老陈说:“他干啥去了?”老太太说:“不知道,自从他媳妇跟他离婚后,就没怎么见过他老陈说:“以前经常见?”老太太说:“是,见着还会聊几句。
老陈去敲对门的门,没人应老陈让李剑在这蹲坑守候李剑在楼门口蹲了一宿一天,也没见到人刚想给老陈打说不蹲了,就看见进来一个男人,身高、体重和年纪、相貌都跟老陈说的差不多李剑趁他走过来抓住他的手腕说:“别动!”男人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就跑李剑很快追上他,却出其不意地被他扎了一刀李剑手捂着伤口追赶男人幸好来替换他的同事及时赶到,才没让那个男人逃掉经审讯,男人正是偷老太太钱财的人他打麻将输了,回来看到老太太门上挂着钥匙他敲敲门,想提醒老太太把钥匙拔下来,却没有回音鬼使神差地进了屋,看见有个上锁的抽屉,就打开抽屉,拿了东西至于为什么没有留下指纹,因为他戴着手套天冷,他习惯戴手套李剑把所长佩服得五体投地,问他有这么高超的本领为什么甘于待在这么个小地方?老陈说:“保卫国家和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警察的责任,跟在哪里没有任何关系!”出院上班后,李剑第一次把警服穿得一丝不苟见到所长老陈,给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老陈满意地笑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勘察现场,讨论案情,询问老太太等,这些细节使文章情节更紧凑合理,使读者入情入境B.李剑从开始不好好穿警服、不愿意当片警,到最后认真穿警服、敬标准军礼,表现了人物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的转变。
C.小说写老陈的结论和李剑正好相反,表现了李剑的破案经验不足和对工作的敷衍,并引出下文老陈对案犯特征的判断D.小说写对案犯的抓捕和审讯过程,既印证了老陈对案情的分析,突出了他本领的高超,又塑造了李剑负责勇敢的形象7.作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人物,老陈有什么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3分)8.小说以“警服”为题,妙在哪里?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二、古代文学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