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现代散文鉴赏教学探究.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1065716
  • 上传时间:2021-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现代散文鉴赏教学探究摘要:现代散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 文的现代散文部分,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篇章,它们无论 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很讲究精炼得体,规范严谨, 整齐中富于变化,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化内涵,都具有很 高的艺术造诣本文分析了新课标下现代散文的鉴赏教学目 标,并在阐述当前散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并探讨了其 改进策略关键词:新课标;现代散文;语文教学;鉴赏方法高中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散文 最重要的特质是有诗意,有韵味,散文也被称为“美文”, 既然是美文,就需要鉴赏鉴赏是对散文作品内容和形式进 行美的审视和判断,并对其作品中的美丑进行再创造的过 程,因此鉴赏活动是一项审美活动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 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各种优美散文的同时,掌握理解 散文的方法,并进一步上升到鉴赏的高度一、新课标下的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高中语文课程中的现代散文教学目标主要 包括: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要了解散文的基本特 征以及表现方法,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能够理解散文 所要体现的作者感情,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体会鲜活语 言的独特魅力。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注重调动学生 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积累,通过课堂参与获得独特体验强调 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多交流再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方面,学生要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通过阅读,体验散文 的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会文章中的民族精神和智慧, 丰富自己的内心生活,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二、新课标下的现代散文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标虽然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的散文教学 现状并不容乐观,现实存在的许多教学问题,困扰着许多一 线教师长期以来,散文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忽视文本解读, 片面强调了人文性,盲目追求教学新模式,滥用多媒体等, 散文教学几度沧桑,几度沉沦我们的教师对散文文本有一 个误区,认为散文是现代文,通俗易懂,无须教师更多的讲 解有些教师以“拓展” “迁移”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 外,不愿在散文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节课带 过一篇散文,甚至一节课带过好几篇散文,目的是节约时间 去搞其他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样以来,高中散文文本对教学 来说形同虚设部分语文教师对课文文本置之不理,却去搞 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让学生阅读鉴赏,并认为自己是在灵活地 使用教材,是在学习新课标理念,这是否是顾此失彼,得不 偿失。

      如此有美质的散文却被束之高阁,这无疑是语文教学 人文底蕴的一大流失,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空缺,也是语文教 学的一大悲哀三、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策略针对散文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 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策一) 要足够重视现代散文所体现的基本文学知识现代散文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也十分繁杂,但是它也有 基本的特征要想提高散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绝对不能忽视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散文的基本 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题材 多样和笔法自由也就是说文章内容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文体上也可以随意运用神”指的是隐藏在散文散 乱内容之下的线,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鲁迅先生的 《纪念刘和珍君》中,这篇散文的“神”就是身后的民族之 魂以及作者真挚的感情此外,学生还要掌握散文的不同种 类、各自的特点,散文的表现手法等基本知识二) 重视散文的品读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美,理趣美的最好方法就是朗读朗 读能将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连接在一起,达到交融,进而产 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体味到散文丰富的内涵1)朗读实施点拨与指导诵读散文,要从韵律、意象、停顿、感情重音、高低强 弱、轻重缓急、逻辑重音等方面着手,感受语气、节奏、情 感、韵味,反复诵读,反复体味。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品 读,描绘的那幅月下荷塘图,月份色融融中荷叶田田、荷花 朵朵、清香缕缕,朗读前可先让学生讨论,该怎样读,才能 正确把握意境,最后明确:要用舒缓语气,要有适中语调, 停顿要合理,这样的诵读才能把想排遣心中烦恼,月夜独游 荷塘的作者陶醉于美景中的情境重现出来2) 注重诵读诵读是体验的基础,是打开作品深层结构的第一步诵 读可以“自得言外之意”诵读是可以训练的怎样调节声音的强弱?怎样控制节 奏的急缓?怎样分配情感?还应注意到语调、节奏、重音等 因素的综合运用诵读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正读、 倒读、跳读,还可以对比朗读,可以个别读与齐读相结合, 还可以读听结合3) 仔细玩味,咬文嚼字有的散文语言储蓄,意蕴深厚如:《我的空中楼阁》 中“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句话如何理解 呢?作者先痣来形容小屋写出小屋的玲珑美散文是一个 交织着多层关系和意义的复杂的组合体,因此深入浅出的文 章,言简意丰的语言,就必须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细 心玩味巴金的《灯》中“我的心常常黑暗的海上漂浮,要 不是循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的”一句中 “黑暗的海上”“灯光的指引”永沉海底”的含义颇丰, 阅读时就要仔细品读。

      一篇散文读好了,鉴赏的目的也就基 本达到了有比较,才能分辨高下,才能认识清楚可把同一作家 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如比较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 中思想感情的话;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如《济南的 冬天》与《故都的秋》中的写作技法进行比较,不同作家的 相同题材的作品比较,如把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思想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 把握文章的美点三)重视现代散文中的情感体验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散文时要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和知识累积,体会作品中的深厚感情,以获得独特的情感体 验首先,把握住作品的整体思路散文的形式散,但是神 不散,因此,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一定要理清散文的整体思 路只有把握住作品的思路,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旨, 以及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意图如果在散文教学中, 总是一段一段来分析,就无法从整体把握作品,难以体会作 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利于学生发展理解力和从整体把握结 构的能力 其次,要重视作品语言的使用仔细品味 对人物描写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个性以及内心1) 创设情境情境包括生活环境、问题情境和思想意境在情境与文 本之间找到最佳的“入境"契合点,这样的激趣才是最有效 的。

      1) 巧设导语,营造氛围让导入牵引学生心灵万般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 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 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 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 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 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 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2) 破题导入,激发兴趣例如写景散文《春》教学中可以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以 “早春”为主题的影象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 ——‘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是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热情 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好的, 当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 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 会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接着,打出《绿》、《荷 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一一“瞧,一位 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 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 ”最后教 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 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 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作还铺垫。

      3) 问题激趣1 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 堂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 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 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 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 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 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1 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 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观念的更新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 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探究环节中适当地导入与课文相关 的素材性课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 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 义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a”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 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 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 不愿意回忆“文革”经历。

      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 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 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 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 解读,获得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 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诸如"回忆是 为了忘掉痛苦,燃起生的希望”,‘重述一次是为了记住历 史,引以为戒,防止历史的重演”,“以文章自责,解剖自 己,让自己轻松一下”等1 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 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 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 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 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 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 高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 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 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 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 品味语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悟作品内涵作为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的重要目标所以结 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品味鉴赏作品的语言,理应成为散文鉴 赏课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学生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这 种进进出出”,反复理解运用,不断发展身心与能力的例:教材中所选的余光中的《沙田山居》、《听听那冷雨》, 都是诗化的散文对于学生来说,难点倒不在于理解作者的 “乡愁”,而在于语言的特点所以应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朗 读及对停顿的把握,对叠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鉴赏, 体会文章的情思、意境,品味语言的诗意之美,体会文章深 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荷塘、月色 的描写,叠词、通感、拟人、博喻等修辞的运用,都是鉴赏 的重点4) 解读文本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过多的理性分 析,往往流于浮泛,不深入、不扎实,又如多媒体辅助技术 推广以后,出现了忽视文本、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强调 紧扣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习,是有它鲜明的针对性和 必要性的从语言入,从语言出,紧扣作品本身,提取要点, 体味文意,体验情感,咀嚼语言,揭示妙处,咂摸出文章的 意味、情味和趣味,包括言内之味、言外之味。

      第一,对文本的品读应该是有个性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