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宿迁市青花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7页江苏省宿迁市青花中学2022年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数据见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LMQRT主要化合价+2+3+6﹣2+7﹣1﹣2原子半径/nm0.1600.1430.1020.0990.074A.L、M的单质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M的单质反应更剧烈B.M与T形成的化合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C.L与R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D.Q、T两元素的氢化物热稳定性比较:Q的氢化物大于T的氢化物参考答案:B【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由元素化合价可知L为周期表第ⅡA族元素,M为第ⅢA族元素,Q的最高正价为+6价,应为S,则L为Mg,M为Al,位于周期表相同周期,R为Cl,T应为O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元素化合价可知L为周期表第ⅡA族元素,M为第ⅢA族元素,Q的最高正价为+6价,应为S,则L为Mg,M为Al,位于周期表相同周期,R为Cl,T应为O元素,A.Mg比Al活泼,与盐酸反应时更剧烈,故A错误;B.M与T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具有两性,能和强酸、强碱反应,故B正确;C.L与R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错误.故选B.2.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CH4 B.CS2 C.H2O D.SO2参考答案:A【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分析】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CS2和H2O、SO2是平面型结构,是V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共线、共面判断.【解答】解:A、CH4是正四面体结构,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A符合;B、CS2具有平面型结构,类似于CO2的结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故B不符合;C、H2O是V型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故C不符合;D、SO2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故D不符合;故选:A.3. 科学家预言超级原子的发现将会重建周期表,2005年1月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Al的超原子结构Al13和Al14,并在质谱仪检测到稳定的Al13I—等,Al13、Al14的性质很象现行周期表中的某主族元素,已知这类超原子当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例Al原子具有3个价电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14有42个价电子,且与IIA族元素性质相似 B.Al13有39个价电子,且与卤素性质类似 C.Al13在气相中与HI反应可生成H Al13I,且化学方程式为Al13+HI=H Al13I D.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问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参考答案:D略4. 要对热稳定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的方法是 A、蒸馏 B、重结晶 C、过滤 D、萃取参考答案:C略5. 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的是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②若C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③若C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B可能为Fe④若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题文】关于As的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①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
②已知0.2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④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AsH3 ②Br2 ③A·C ④8:5 略6.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A.3 B.7 C.8 D.11参考答案:AD 解析:根据水的电离平衡 H2OH++OH-知: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1×10-11mol/L,抑制水电离的原因是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增大,若由于H+的浓度增大,则该溶液中c(H+)==1×10-3mol/L,即PH=3;若是由于OH-浓度增大,则该溶液中c(OH-)==1×10-3mol/L,即PH=11,故选A、D7. 设反应C+CO2 2CO(正反应吸热)正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正反应放热),正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都增大 B.同时都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参考答案:A略8. 金属钾和金属钠的金属性相近,但K比Na略强,当利用金属钠与KCl共熔制金属钾时,发现钾与钠的共熔体难以分离,如调整温度到一定程度,则可利用钠与KCl反应制取K,下面是四种物质的熔沸点: K Na KCl NaCl熔点(℃) 63.6 97.8 770 801沸点(℃) 774 882.9 1500 141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与KCl反应制取金属钾的适宜温度是A.低于770℃ B.850℃ C. 高于882.9℃ D. 1413~1500℃参考答案:B略9.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XYZW原子半径/pm1601437066主要化合价+2+3+5、+3、﹣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X<Y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参考答案:D【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本题利用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来解题,综合考察了非金属性以及金属性的强弱判断.【解答】解:A、根据题给数据,X、Y的化合价不同,但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主族,故金属性X>Y,故A错;B、根据Z、W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化合价不同,且W只有负价,则其可能是O,Z是N,两者的单质直接生成NO,故B错;C、据此判断可知X是Mg,Y是Al;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其不溶于氨水,故C错;D、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故D对;故选:D. 10. 如图是表示:2X+Y Z+R ⊿H<0 的气体反应速率(υ)与时间(t)的关系,t1时开始改变条件,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A.减少Z物质 B.加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参考答案:D略11. 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福尔马林(蚁酸):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B.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C.溴乙烷(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去水层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去水层参考答案:B略12. 在温度相同,压强分别为P1和P2的条件下,A(g)+2B(g) nC(g)的反应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c%)与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P1>P2,n<3 B.P1<P2,n>3C.P1>P2,n>3 D.P1<P2,n<3参考答案:B略13. 关于右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后生成H2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原电池的知识,由所给图示可知Zn为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Cu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为H2,Cu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流流向与电子流向相反。
1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C.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Al(OH)3沉淀,错误;B、苏打的化学式为Na2CO3,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CO32-=CaCO3↓,错误;C、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碳酸钙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错误;D、氯气具有与氧化性,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正确15. 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所得溶液变质的是: ①NaOH ②AgNO3 ③Na2CO3 ④NaBr ⑤FeCl2 ⑥A1C13 A.只有②④ B.只有④⑤ C.只有①②⑤ D.除⑥外全部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中学学过的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A)过滤、(B)结晶和重结晶、(C)加热分解、(D)升华、(E)萃取分液、(F)蒸馏、(G)渗析。
请将正确方法的编号填入下列各空白处的横线上1)从固体硝酸钾和混有少量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2)从碘水中提取碘 ;(3)除去碘中混有的碘化钠固体 ;(4)从淀粉溶液(胶体)中除去少量的Na+ 和Cl— ;(5)除去食盐中少量不溶性杂质 参考答案:(1)B (2)E (3)D (4)G (5)A 略三、综合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