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观念的转变及非正式群体的管理.doc
2页教育观念的转变及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教育观念的转变及非正式群体的管理龙口职专 成梅 赵竹萍 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跟以前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正在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学生的自主意识也有了空前的提高,在这样的形式下,教育观念的转变势在必 行,教师角色转换的时机已经成熟,非正常群体的管理工作也应提上我们的议 事日程 一、实现三个转变一、实现三个转变 这三个转变就是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师身份的转变和师生关系的转变 学生地位的转变就是使学生由学习的奴隶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现在的学 生,从刚上学开始,就一直做的是学习的奴隶,老师的奴隶,生活在家长、老 师的责骂和喝斥的阴影之下,陷落在所谓“严是爱、松是害”从而毫无理由地 严厉甚至到了严酷的程度的怪圈中,这给学生造成的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有了依赖心理,缺乏主动要求上进的动力和条件其次,生成逆反心理, 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大打折扣,不能全面落实尽管有这么多的不是之处,可 一旦给他们松绑,告诉他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必对老师的要求的唯唯诺诺, 如果认为不对可以直接提出来,如果认为对那就去遵照执行,学生一时又适应 不了。
有的学生甚至会找到老师说,老师你这种管理方法我们不适应,不如你 就命令我们如何做就行了这说明我们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教师身份的转变主要指班主任身份的转变,就是由班级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者、执行者、整个班级的管理者退居二线,向学生的朋友、员和心理医生 方向转变这个转变与学生地位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配套而行班主任不直 接具体地参予班级的管理,并不是自己做甩手掌柜,一切都撒手不管,而是工 作的阵地变了,由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转向运筹围幄、决胜千里 的大后方和密切注视学生思想动向及心理发展方向的隐蔽战线,班级工作主要 由班干部负责安排,班主任只起指导作用,并且多和学生个别交流、交谈,了 解情况,为班级的发展方向指出目标,为班干部的具体工作提出建议 前两个转变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既然学生自己是学习的主 人,老师只是朋友、员和心理医生,那么我们便没有权利去喝斥、指责学 生,进行精神体罚,而应该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班级管理思路和 目标的基础是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尊重老师的劳 动,遵守学校的纪律 妨碍师生关系的很重要一点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的人的问题。
学生来到学 校,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当然学习是最重要的事) ,他们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得 到发展和锻炼特别是对于农村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就不能 仅仅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该成为实际的行动,而这对改善师生关系是很 重要的 二、做好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工作二、做好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工作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群体它不是由组织正式组建, 而是自然或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一般由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 观点相同以及彼此需要等原因而联结在一起,并依靠心理、情感的力量来维持 这类群体对正式群体而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近年来,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社会上基层普选的风潮也影响到学校比如,一位同学给我写信,对班上几名干部同学进行弹劾,并提出自己和同宿舍 的人想取而代之,垄断班级的管理工作这表明在其宿舍内部存在一个目的型 的非正式群体,他们的认识与正式群体的认识发生了冲突,对班级的管理工作 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认真权衡利弊后,我找那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 的交谈,除了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外,还探讨了以一个宿舍管理全班以及各 宿舍轮流执政等的可能性,这位同学逐渐认识到一个宿舍管理全班的诸多不足 和不合理之处。
但是为了保护同学为班级建设出力的积极性和某种微妙的心理 渴求,我们探讨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就是在基本保留原有班干部的前提示 下,建立班级“议会” ,代表的选举任命应该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名额分配到各 宿舍,任期一周其主要任务有:一、对班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成 做好事后补救,制订出相应措施成制度;二、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对班 内一周工作进行评价;三、做好同学和老师及班干部间的联系工作 班级“议会“的建立,比较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了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更 多同学有了参政议政的机会,既锻炼了学生,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正式群 体的消极影响 以上几个方面的尝试,必然会引起一些可喜变化:一、同学们的思想、心 理等健康发展,个人意志可以得到磨炼;二、同学之间的关系健康发展,班级 凝聚力将增强;三、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将明显提高;四、 学习成绩也会提高,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因为班风正了,消极因素消除了, 积极因素增加了,学习成绩当然会水涨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