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教案模板 课程标准(精选多篇).docx
145页2023年教案模板 课程标准(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课程标准教案格式 铁岭师专课程标准教案格式 一、教案的封面 教 师 教 案 (20 ——20 学年第 学期) 课程名称: 授课学时: 专业、年级、班级: 主讲教师: 教师职称: 教师所在部门: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教案的扉页要求有如下内容: 《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 (二)周学时: (三)预修课程: 后继课程: (四)使用教材 《 》(第 版), 出版社, 年 月版 (五)教学参考书(3本以上) 1. 著:《 》(第 版), 出版社, 年 月版 2. „„ 3. „„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当堂测试,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学生讲授,师生互动„„选择其中几项,或补充其它方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网络教学,远程教学,VCD,录相,„„选择其中几项,或补充其它手段。
(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科技作品,课堂答辩„„选择其中几项,或补充其它方式任选项) (九)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任选项) (十)其它要求: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当堂测试,课下作业,调研报千等占学生成绩的较大比率(30%,改变仅由期终考试决定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状态),„„选择其中几项,或补充其它要求任选项) 三、教案的正文部分要求有如下内容(以“微观经济学”为例): 第一章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达到„„,能应用„„,能解决„„ 教学重点:什么理论,什么概念,什么原理(定理),理论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讲清理论,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解决实践问题„„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篇以上):(任选项) 1.平新乔 著:《J·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原理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版。
2.„„ 3.„„ 第一节 稀缺性的特征与普遍性 一、何为稀缺性? (一)定义 1.„„ (1)„„ 第一,„„ 第二,„„ „„„„ (二) 特征 „„„„ (三)理论的应用 „„„„ 本章要点:(任选项) „„„„ 本章思考题(讨论题,练习题,作业题)(每章要求有5道以上的题目)(任选项) 1.„„ 2.„„ 3.„„ 4.„„ 5.„„ 本章教学后记: 四、其他要求 教案装订、具体撰写方式(打印或手写)及文内字体字号大小不限,但应以整洁美观为原则 推荐第2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护理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 38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急救护理技术》 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护理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以达到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该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护理药理》、《常用护理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诊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体验急诊救护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 二、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经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外校、外院护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本课程特点,确定了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养成系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形成和建立生命第 一、时效为先的急救理念;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 能力目标 ①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② 具有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除颤术、呼吸机的使用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等 ③ 具备对急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献身精神 ②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处事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③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教学条件标准 1.师资标准 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医院工作经历,具有护士或医师执业证书,具备各种急救护理技术和ICU监护技术能力,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能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并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兼职教师应具有护士或医师执业证书,并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2.实训条件标准 具有急救护理技术各项技能训练所需的医护器械设备,具有仿真模拟的急救护理训练场地,包括仿真 急救护理实训室、仿真模拟ICU病房要有二甲以上的附属医院及实习医院、120急救中心为学生提供急救护理的临床实习 四、课程内容标准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学时分配 六、考核与评价 1.评价内容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及其网络化管理、急诊科管理、ICU的设置与管理;2)急救护理技术评估方法,针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 3)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除颤术、呼吸机的使用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等;4)正确、全面的身心护理; 5)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6)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7)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忙而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8)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2.评价方式 包括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其中学生自评10%,教师评价50%,实习实训指导老师评价40%3.考核方式 包括口试、笔试、操作、答辩、写实习实训报告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急救护理技术》(校本教材) 《护理实训教程》 ①《急救护理技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组编写的校本教材 ② 2023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护理学院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的护理专家以及兄弟院校的骨干教师一道,编写出版了《护理实训教程》(含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教程)一书,这是湖北省高职高专第一部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的实训教程 2.参考资料 ①敖薪.急救护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②周秀华.急救护理学.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③刘均娥, 敖薪.急诊护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④王庸晋.急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⑤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3⑥江观玉.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⑦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⑧谭进.急救护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⑨刘昌权.急救医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⑩方海云.临床常见急症护理程序.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23 推荐第3篇:课程标准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5.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7.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8.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二)写作 9.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0.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1.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