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小朋友朗读的评语.docx
5页1.选好作品深理解】: 诗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 包括词,统称古诗词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 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西方诗歌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 作为专业考试朗诵之用,首先就要选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因为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朗诵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第二,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 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第三,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 好第四,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 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第五,篇幅适中,不宜太短或太长,要有完整性一般不要选择节选片段的作品选好了作品,还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还 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写作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他其他相关的 作品,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场朗诵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往 往表面浅显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体会不到 的。
深入理解有一点就是准确把握诗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情绪并加以准确表达, 如果不对以上那些背景的东西加深了解认识,表达出来就可能是一种当下时代的 情绪,这就不准确了2.感受意境有真情】: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不管是格律 诗还是自由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 是上乘的朗诵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 这根本上的缺欠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紧紧抓住具体而微 妙的构思与变化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引发浓烈的感情,并做到因境抒情.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 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第二,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不感受意境,只是 局限于文字,诗昧就无从表现第三,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 跳跃中的内在程序,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第四,因境抒情,从全诗的整体出发,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发,避免片段感 以《囚歌》为例作者身陷囹圄而不屈,面对利诱而不惑,豪情壮志、气贯长虹人的身躯与狗洞,自由与永生,简洁鲜明的对比,造成了恢宏高远的意境。
在朗 诵时,必须提挈全篇,以具体的、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意境的可感性,发挥 意境的感染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诵最忌讳脱离整体意境感受去图解比喻和象征,致使诗歌 的朗诵有貌无神一、以激励性评价语言为主,培养学生朗读的自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 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学生, 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要从他们的感受出发,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积极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如果在学生课堂朗读后,教师的评价语 言中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朗读自信心, 激发其朗读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二、肯定和建议相结合进行评价,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学生的语感、朗读节奏感等能力都需要在一次次朗读中得到培养孩子在朗读中 出现的小错误,诸如添字、漏字,停顿不当之类也是难免的教师如果看不到学 生的朗读不足也一味地夸奖〃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不作评价,不置可 否,直接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朗读能手,才 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优秀的语文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评价诱导学 生。
以肯定和建议相结合进行评价,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如一位老师上《秋游》,出示几组词请学生朗读以达到复习词语的目的请一个 学生来读第一行词语:〃稻子、高粱、棉花听完学生语速较快的朗读后老师 评价:〃你读得很响亮,字音都读正确了,也注意了轻声,说明你上节课学得很 扎实不过老师给你个小小的建议,词语和词语之间停顿一下,把速度稍稍放慢, 效果会更好再读一遍试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第二次朗读,果然读得 更加出色了在这种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掌握 了读一组词语的方法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给以夯实有效的建议,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 巧,实现〃授之以渔”的有效教学这一点,与陶行知〃先生的责任在不教,而 在教学生学”,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又是非常一致的三、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评价,促学生深入感受文本内涵苏教版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优秀作品其间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 节、优美的意境画面,更有感人肺腑的情感抒发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朗读评价, 能让评价变得生动形象、真实而富有感染力,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将身心融 入作品,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文本内涵如三年级上册的《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中,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兄妹的感 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念头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 解姐姐,真正地感受着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 学时老师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一个勤劳能干、快乐爱唱歌的女孩而缠足后 的姐姐又变成了怎样了呢?再也不笑、再也不唱因此要指导朗读:〃以后的几个 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通过点评学 生的朗读来引导学生关注句中的两个“再也没有”,以感受姐姐缠足前后变化之 大进而明白缠足习俗之〃陋”这位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预设了不同的情况 如果请到的学生读得很到位,则评价:〃听出来了,姐姐确实变了你是这样的 强调两个’再也没有’当然,如果所请学生并没有关注到这组词,没能读出 应有的效果,则评价:“是有点变化,但还不明显仔细看看你疏忽了哪组词?再 读读看?”这样,学生在关注朗读的同时也走进了文本,更深入地读懂了人物的 变化陶先生曾比喻说:〃鱼在岸上,你若把它陡然放下水去,它的尾和鳍,都能得其 所哉,行动不已鸟关在笼里,你若把它放到树林里去,它一定会尽其所能,前 进不已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朗读评 价,是真正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教学,是真正引领学生去读懂课文,提高阅读能 力的教学。
四、 挖掘作者情感,让学生用朗读与作者心灵碰撞通过镜子看到的是自己,通过艺术作品,看到的是作者的灵魂作者通过创作作 品以表达他的情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只有把握作者的情感,走 进作者的心灵,才能让自己的朗读情真意切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张继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 教师是这样评价的:〃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 江南秋夜,诗人含愁难眠在这万籁寂寥中,从寒山寺传来了夜半钟声,伤痛的 心,又被轻轻地碰撞,张继的心随着钟声飞远了这样的评价将学生的朗读和 诗人的情感有机地整合,使得学生在读中身临其境地理解感悟理解诗人的愁,与 诗人心灵碰撞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抓准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陶五、 适时以范读代替评价,给学生直观的朗读示范当然,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通过各种评价方式进行了指导 后,学生仍然毫无反应,或者在老师的再三鼓励、动员后,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 几 这时,智慧的教师就会让自己参与进来,在简单评价后用范读来把学生全身 心地带到课文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特别重视范读在他的课堂上总能 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读得真认真,不过如果是我,我就会这样读—”在肯定了 学生认真的态度后,给学生作直观的示范朗读,唤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 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最终,学生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了。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的教学方法之一,对朗读进行评 价是指导朗读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巧用朗读评价用语,旨在帮助学生找到朗 读自信,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更贴近作者的内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有效进行朗读指导,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