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顾恺之研究综述 许路娟.doc
14页1 -顾 恺 之 研 究 综 述——关于顾恺之研究中存有争议问题的小结一、 序言顾恺之,是被中外美术史家所公认的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画家、画论家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想到“三绝” 、 《女史箴图卷》 、 《洛神赋图卷》以及“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等它是千百年来令许多人争论不休的一个人物,对他的评论与研究自南朝齐时谢赫《古画品录》始,历经千百年未曾停止从现存文献资料看,最早记载顾恺之传的是南朝宋时刘义庆撰、梁时的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 ,后来有《晋书》 、 《历代名画记》 、《宣和画谱》等,直到现在仍有很多研究者在写他的传记如果从严格的美术史研究上说,今人对顾恺之的研究始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十、四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为研究的高峰期,研究者很多,研究的范围很广,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方法也多种多样,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研究者在继承前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历史上留下来的关于顾恺之及其艺术的文献资料很丰富,这给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基础,研究者们在顾恺之及其艺术的各个领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有关顾恺之的很多问题上也都达成了一致意见,这些成果虽然不能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但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相信也是比较接近历史的。
但是,现有的文献资料关于顾恺之的记载并不是十分的完整,很多记载不是很正确,甚至有的完全错误,这给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使他们在有关顾恺之的很多问题上存有很大的争议,比如,关于顾恺之的生卒年问题,关于《女史箴图卷》 、 《洛神赋图卷》 、 《列女仁智图卷》等作品的一系列问题,以及顾恺之画论文章中的问题等接下来,我就根据以上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其实也是顾恺之研究中存在争议最大的几个问题,尝试着写一些总结文中有引用文献以及他人文章内容的地方,皆在文中标注,如果有失误和遗漏之处,希望大家谅解,给予指正二、 关于顾恺之生卒年问题顾恺之所在的时代是我国四世纪——东晋时期,在这一点上,众研究者没有疑义东晋王朝自公元 317 年至公元 420 年,研究者认为,顾恺之出生年应在公元 341——348 年间,其卒年应在公元 402——415 年间,但在具体的生卒年上没有一致的定论现存的文献古籍- 2 -上没有关于顾恺之生卒年的明确记载,仅在《京师寺记》中记载了顾恺之于东晋兴宁年间在建康(今南京)瓦棺寺画《维摩诘》壁画,东晋兴宁年间为公元 363——366 年;在檀道鸾《续晋阳秋》和丘渊之《文章录》中记载了顾恺之“义熙初为散骑常侍” ,东晋义熙年间为公元 405——419 年;还有在《晋书》卷九十二《文苑·顾恺之传》中记载:“年六十二,卒于官” 。
因此,在顾恺之的生卒年的问题上,研究者只能根据这三点记载来进行推测虽然推测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时间上下相差不过几年究竟哪种推测更符合历史真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关于中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说法,按他们所推测的顾恺之生卒年时间的先后,基本上由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顾恺之生于公元 341 年,卒于公元 402 年持此观点的主要有姜亮夫、马国权和丹撰等姜亮夫在《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长康疑年考》中说:“顾恺之生于晋成帝咸康七年(辛丑 341) ,卒于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 402) ,六十二岁 ”1 马国权在《顾恺之的绘画及其艺术理论》一文中说:“顾恺之……据一般考定,他生于晋成帝咸康七年(341 年) ,死于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 年) (另有两说:其一是生于 346 年,卒于 407 年;其二是生于 344 年,卒于 405 年) ”2 丹撰在《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中说:“1961 年使他(顾恺之)1620 周年诞辰纪念 ”3 根据丘渊之《文章录》中所记载“义熙初为散骑常侍” ,义熙元年为公元 405 年,那么,顾恺之卒年应在 405 年以后或是 405 年后半年,以上三位研究者把顾恺之的卒年定为 402 年,令很多人难以相信。
当然有可能是《文章录》中的记载有误,不过,这样的问题仍有待于其他研究资料的发现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第二,日本研究者堂谷宪勇在《支那美术史论》附《顾恺之年表》中认为:东晋康帝建元元年(343 年) ,顾恺之生;安帝义熙元年(405 年) ,为散骑常侍,与谢瞻月下吟咏;义熙十一年(415 年)卒 4 如果按照此种推测,顾恺之活了七十二岁,与《晋书》所载“年六十二,卒于官”不相符合中国古代计算年龄一般按虚岁,如果按周岁计算,顾恺之去世时应是六十亿岁,七十二岁的说法与之相去甚远国内研究者都认为此说法有失偏颇,尤其卒年为 415 年更是不可信第三种观点,认为顾恺之的生卒年为公元 344 年至公元 405 年持此说法的主要有马采、俞剑华、罗尗子、温肇桐等马采在《顾恺之研究》附《顾恺之年表》中认为:东晋1 俞剑华、罗尗子、温肇桐《顾恺之研究资料》第 131 页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 年版2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第 11 页 香港文苑书屋 1979 年 2 月版3 同上 第 7 页4 俞剑华、罗尗子、温肇桐《顾恺之研究资料》第 132 页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 年版- 3 -建元二年(344 年)顾恺之生(?) ;义熙元年(405 年)为散骑常侍,与谢瞻月下吟咏,同年顾恺之死(?) 。
1 俞剑华、罗尗子和温肇同合著的《顾恺之研究资料》附《顾恺之年表》中说:东晋建元二年(344 年)顾恺之“生于晋陵无锡” ,义熙元年(405 年) “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吟咏,卒于官 ”2 另外,关于此种推测,温肇桐在 1955 年七月上海出版公司刊行的《中国绘画艺术》中《顾恺之的生卒年问题》的专论,比较详细地考证、分析、论述了这一观点记载中说顾恺之于兴宁重在瓦棺寺画《维摩诘像》 ,兴宁年间(公元 363——366 年)共计三年时间,如果以顾恺之生于 344 年计算,到兴宁元年(363 年) ,他应为十九岁;依次推算,到 364 年为二十岁;到 365 年为二十一岁那么,顾氏画《维摩诘像》应在十九至二十一岁之间,这是比较合理的但究竟是“兴宁中”的哪一年,仍然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认为顾恺之生于公元 344 年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根据“年六十二,卒于官” 的记载,顾氏六十二岁那年正好为 405 年第四,潘天寿先生的研究认为顾恺之应生于公元 345 年,卒于公元 406 年,在其所著的《顾恺之》一书中,有关于顾氏生卒年的分析和论证 “顾恺之的生卒年无考,……如说恺之的卒年为义熙二年,即公元 406 年;那么恺之的生年是穆帝永和元年,即公元 345 年。
到兴宁二年,即公元 364 年,恺之已是二十岁兴宁共计三年,大概顾恺之画瓦棺寺,就是这一年了如说恺之早生一年,生于康帝建元二年,即公元 344 年,那么到兴宁二年,恺之是二十一岁以恺之画瓦棺寺艺术成就上说,在二十一岁的一年,画瓦棺寺,很为适当但是他的卒年,是在义熙元年了与‘义熙初为散骑常侍’及‘年六十二,卒于官’两句话合起来看,似嫌些早如说恺之生于穆帝永和二年,那么到兴宁二年,恺之是十九岁十九岁画瓦棺寺又似嫌年龄稍轻,那么画瓦棺寺以兴宁三年为合适然而恺之的卒年,是在义熙三年了以上三种推算,当以生于穆帝永和元年,卒于义熙二年较为适中 ”3 潘先生在推测中,把顾恺之画瓦棺寺壁画的时间定为了兴宁二年,也就是把“兴宁中”理解为兴宁年间的中间阶段,而兴宁年间只有三年,因此确定在第二年然后据此推测,认为顾恺之的生卒年为公元 345——406 年比较合适此说法也比较接近实际,其后的很多研究者也认同这一观点第五中观点,认为顾恺之的生卒年为公元 346 年至公元 407 年,主要有刘凌沧、郭味渠等刘凌沧《唐代人物画》中有“顾恺之(346——407) ”郭味渠在《宋元明清书画家1 马采《顾恺之研究》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 年 6 月出版2 俞剑华、罗尗子、温肇桐《顾恺之研究资料》第 125—130 页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 年版3 潘天寿《中国画家丛书 顾恺之》第 15 页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 年 1 月- 4 -年表》附《晋唐五代重要书画家年代表》中认为:顾恺之东晋永和二年(丙午)生,义熙三年(丁未)卒(346——407) ,年六十二。
1 还有中国十大画家纪念展览会把顾恺之的生卒年定为“346——407” 2最后,还有的研究者把顾恺之的生卒年定为公元 348 年至公元 409 年比如,邵洛羊主编的《十大画家》中说:顾恺之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 年)生于晋陵郡,安帝义熙五年(409 年)卒,在世六十二岁 3 温肇桐、吴诗初在中国画研究院 1983 年学报《中国画研究》第三辑中亦认为顾恺之生于 348 年,死于 409 年也许其他研究者还有其它不同的观点,总之,不管哪种说法、哪种推测,都需要有充足的、真实的证据和严谨、认真的论证相信以上的学术前辈们在顾恺之生卒年的考证和推测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论谁的结论更符合历史真实,他们那种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三、 关于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女史箴》是西晋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讽谏贾后的文章贾后是晋惠帝的皇后,专权奸诈,性妒忌,荒淫放恣张华为了讽谏她,作了这篇文章,内容是劝说嫔妃们要修德养性,树立高尚品德,因为他是“苦口陈箴,庄言警世” ,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规善作用,而且后来的统治者都认为此文章是“千载女仪之则” ,对维护封建秩序有着很大的意义。
《女史箴图卷》正是对《女史箴》的一种图画解说,它类似今天的书籍插图在中国美术史上, 《女史箴图卷》是最有争议的画作之一,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都为此争论不休关于这幅图卷,存在争议最大的问题主要有:一、现存的《女史箴图卷》是不是顾恺之的真迹;二、如果现存本位摹本,那么它属于什么时代的摹本;三、伦敦本《女史箴图卷》应属于记载中的哪一本现存流传下来的《女史箴图卷》共有两本,一本是在 1900 年被八国联军从北京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那本,被称为“伦敦本” ;另一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故宫本” 当今的研究者们都是根据“伦敦本”的《女史箴图卷》进行研究和探讨,此图卷为绢本设色,纵 24.8 厘米,横 348.2 厘米就此图卷是不是顾恺之真迹的问题,研究者们的观点有所不同认为是顾氏真迹的研究者主要有潘天寿先生、温肇桐先生、英国1 俞剑华、罗尗子、温肇桐《顾恺之研究资料》第 131 页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 年版2 同上 第 132 页3 同上 第 132 页- 5 -学者斌央、袁有根教授等;同样,认为此图卷为后世摹本的研究者也有很多认为“伦敦本” 《女史箴图卷》为顾恺之真迹的论据很充分。
一般的推测,根据顾恺之传记中关于他在艺术方面的记载,确定他是个伟大的画家;又根据记载中说他“博学而有才艺”以及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知他对文学也是十分感兴趣的,那么,他一定对当时非常流行的《女史箴》很熟悉,根据《女史箴》的内容,画成插图,这在情理之中众研究者认为此图卷为顾氏真迹的理由主要有:一、史籍、文献中的记载以及历史上美术史论家、鉴赏家的评论中有关《女史箴图卷》的著录,艺术成就的品评等关于顾恺之所画《女史箴图卷》的记载,在北宋以前,未曾见著录,到北宋,在米芾的《画史》中,才见有一段记载:“《女史箴图》横卷,在刘有方家,人物三十余以上笔彩生动,髭发秀润1 明代汪珂玉 《珊瑚网》中记载的《画史》大体相同清代安岐《墨缘汇观》 、胡敬《西清札记》以及《石渠宝笈》 、 《大观录》等都记载顾恺之书画《女史箴图卷》的内容以上几家记载皆认为此画为顾恺之的真迹二、根据伦敦本《女史箴图卷》上题写的箴文有研究者以历代各家书法真迹与箴文作对比,发现箴文的书法是独一无二的,在书风上比较符合晋人尚韵的风格,以此作为认定《女史箴图卷》为顾氏真迹的理由之一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