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维-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资料课件.ppt

14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71023126
  • 上传时间:2024-08-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78KB
  • / 1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770)–先天(712-713) –开元(713-742) –天宝(742-756)•先天二年就是开元元年 创作队伍:精英荟萃,名家辈出,群星璀璨n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n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n“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以诗全面、深刻、细腻刻划个人内心世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n“诗圣”杜甫:以诗全方位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王维:n代宗誉为“当代文宗” –杰出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袁197页)n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东坡题跋》:–东坡散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体裁,充分体现了东坡在文学艺术上的宗旨:崇尚自然、不事雕琢;冲淡简远,高雅绝俗,代表了封建社会后期美学思潮–明茅维刊七十五卷本《东坡全集》中,收苏轼各种题跋将近六百条,见该书卷66至卷71–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6卷,收文近六百篇,即从茅维刊《东坡全集》中抽出单行–商务印书馆有《丛书集成》影印本 n时:701—761n字:摩诘(取自佛教《维摩诘经》)。

      n地: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 《维摩诘经》:–大乘佛教早期经典之一,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名–唐·玄奘,宋·法戒和尚都曾译过此经–宣传世俗生活也能修炼成佛 维摩诘:n梵文 Vimaiakirti音译,又译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n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n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富翁–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菩萨又号金粟如来–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善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王维心中楷模 n《维摩诘经》运用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消解一切矛盾,影响了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公案机锋–禅宗将《维摩诘经》作为宗经之一,将不二法门作为处世接机的态度与方法,泯灭一切对立,从而获得了生命自由的无限超越–《维摩经》众多的不二法门中,语默不二、小大不二对禅宗影响最大 –维摩不二禅机,对禅宗影响最大的除了斩断葛藤的方法论,便是存在而超越的境界论–主要表现在心净佛土净、在欲而行禅、处染而不染、无住而生心等方面 (一)生平:政治生活平稳n登第后,终身未离官场。

      n迫受伪职后,反而遇难呈祥,逐步升迁n做地方官时间很短,约自开元十五年(727)后即在长安供职 前半生(四十岁前):n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状元),授太乐丞n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被贬为济州(今山东济宁)司仓参军–唐高祖以赤黄袍巾带为常服之后,有人提出赤黄色近似太阳色,日是帝王尊位的象征因此从唐朝开始,赤黄色(赫黄)为帝王所专用 n开元二十五年(737)以监察御史(属御史台,正八品上)身份出使凉州宣慰边军出塞一)n开元二十八年(740),以殿中侍御史(属御史台,从七品下)赴桂州(桂林)知南选天宝初,任右补阙(属中书省,从七品上) n天宝四年(745),以侍御史(属御史台台院,从六品下)身份巡察塞北新秦、榆林(宁夏延绥)二郡出塞二) 后半生(四十岁后):n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隐居终南山辋川别业(死后葬地)(宋之问别墅)n天宝十一年(752),任吏部郎中 天宝十四年(755),转给事中(属门下省,正五品上)n安史叛军攻陷东西两京时,玄宗出逃,王维扈从不及,被迫为伪官–他服药装哑安禄山爱王维之才,逼他到洛阳当伪朝廷给事中,拘于普施寺 n悲闻梨园子弟、教坊工人被迫于凝碧宫为安禄山奏乐助兴。

      n暗中写思念国君的《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n乱后本应按律定罪,但肃宗乾元元年(758),仅责授太子中允(正五品下),改中书舍人(属中书省,正五品上)、给事中n次年任尚书右丞(属尚书省,正四品下)–两京收复前,此诗已被肃宗知道–弟王缙削己官为其赎罪–在朝重臣为其保赦 将会分析的问题:n问题一:为何王维身居高位,心向禅宗呢?n问题二:以禅学统摄儒道如何统摄?n问题三:你怎样看待隐者?n问题四:道家思想盛行,为什么士人会渴望建功立业? (二)王维的思想(三教合流)及一些代表作:n前期:儒家积极用世思想;n边塞诗,政治诗n后期:老庄无为思想,佛教出世观念官运亨通,亦官亦隐亦禅–山水田园诗n思亲诗n送别诗 问题一:为何王维身居高位,心向禅宗呢? 《使至塞上》(五律):–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使出使河西节度幕府(镇凉州,今甘肃武威)n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n驱车问边–意气豪逸,含而不露:•表写征程辽远,暗说唐代声威远振,疆域辽阔–此二句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苏武曾为典属国,唐时遂以“属国”指使臣此处王维自指–居延:汉县名故址在今甘肃张掖西北 n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n以“征蓬”“归雁”自喻,写出塞之感–“出汉塞”、“入胡天”:鲜明对举,一点即止–写去乡赴远的丰富感怀(陌生、广漠;自豪、壮美) n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n瀚海风光:壮丽雄奇,钟山川之形胜–大漠黄昏的独特景象直”、“圆”:锤炼之功,自然之妙 n《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n“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不同的选材、构图、造境导致不同的景象、气氛 n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n暗喻胜利铭功n意境扩大,神韵不尽–东汉车骑将军窦宪曾击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颂扬紧接在广阔背景之后,倍感盛唐国势强大 –萧关:故关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都护:唐代边疆设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单于、北庭六都护府,长官称都护此指河西节度使–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89年,东汉窦宪大破北匈奴于此,刻石纪功而还 1、入仕愈久,愈感与世务不适,不自由:无力在官场中保持理想人格的独立n《不遇咏》:–今人作人多自私n《酌酒与裴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n《偶然作六首》之二:–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 2、王维的思想突破:n袁198页(第2自然段):“无生”:–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bō rě)空观,是“寂灭”和“涅槃”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维摩诘经》:“无生无灭是寂灭义” n袁198页(第2自然段):–学无生的方法:–坐禅,即静坐澄心,最大限度地平静思想和情绪,让心体处于近于寂灭的虚空状态 《坛经》:n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 问题二:以禅学统摄儒道如何统摄?n道:入仕后,接近庄子齐物思想–齐物论(《庄子·内篇·齐物论》):–齐物: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齐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千差万别,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不同 n怎样理解“没有区别”?–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 n《···韦氏逍遥谷宴集序》:–“迹崆峒而身拖朱绂,朝乘明而暮宿青霭。

      n《······宴韦司户南亭序》:–“含德之厚,与时偕化拂衣为放,则野人于小隐之中;束带而朝,则君子于大夫之后何轨辙于一境,是非外物哉?” 禅:由庄入禅n《偶然作六首》之一:–“茫然无心想”:•无论是萦怀世务还是耻食周粟,只要执着一端,都是人性的迷惘真理在于“茫然无心想” n王维《终南别业》(袁行霈书198页)n袁行霈书198页(倒7行):–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云起时 n《饭覆釜山僧》:•覆釜:山名有此名之山,不止一座王维所指,疑在长安,然未详所在•饭僧:即斋僧请僧人应供–“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一意隐居也无必要本来无一物”的禅境 人生哲学:n“无可无不可”(晚年《与魏居士书》)–“安心无为,形随运转”、“随缘任运”n其人生哲学可与儒家的立身之道共处 中年后的生活:–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旧唐书》王维本传)n王维不赞同陶的隐逸方式(《与魏居士书》):–“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 《山居秋暝》:n写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陶醉的心境n境界清澄得有透明感。

      n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n写山中秋日黄昏新雨的大背景–散发着清幽明洁之气 比一般人更能精确细致地感受到和把握住自然界美妙的音响和景物,并将之表现出来n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n林泉细景–月色泉声:俯仰之间,视听交织,动静结合 n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n人事生活–深远宁静而清新活泼的优美意境: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只见莲动不见行舟 有声的宁静:n真正的宁静是一种泰然、闲适、完满、愉悦的情怀与“蝉蜕尘埃之中,浮浮万物之表”的超脱境界而一切能帮助我们澄澈、反省以达到此种境界的音响,像是音音的钟声、卿卿的虫鸣、潺潺的流水、瑟瑟的金风,以及夜来的砧杵、五更的鼓角,都是一种宁静 n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n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花落:n正因为有凋落,花的开放,这宝贵的光阴,我们尤其要用真诚来好好珍惜n喜爱花落,只因为喜爱花落时心中被生命的真实激起的那一声豪华落尽的真淳回音–(G011007) 山水田园诗《鹿柴》:n田园组诗《辋川集》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n五绝的代表作n写鹿柴空山深林傍晚幽深寂静之景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n空山:诗眼空旷无人–禅宗“无相”n语响:以动破静,以有声(人语)写无声。

      空寂,但有生机,不阴森–不即不离:佛教语《圆觉经》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n深林:为“不见”、“但闻”作了注脚非真“空”–山林深茂,视线被遮n返影:亮点、生机青苔:空寂无人–以一注光明、金色写大片幽暗、苔绿n从有声有色有光处写空山,愈见其空 艺术:n似自然浑成,纯乎天籁,但构思精巧,针线细密–上半:静中有动写人而不见人–下半:动中有静写景而人在其中 《辛夷坞》:n此诗为《辋川集》第十八首 n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n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n花开花落 n在这自成一统的天地里,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一切都仿佛是寂静的、无声的,一切又无不按照自身的规律在运动着n春去春来,花开花落,自然和谐,充满生机–霍松林:“花开,并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赏;花落,也不需要人们悼惜该开便开,该落便落,纯任自然《唐诗精选》) 艺术:n以无比幽淡而富有远韵的笔墨描绘动人境界n以禅入诗而浑然无迹–禅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莫不像自开自落的辛夷花一样生生灭灭–胡应麟:“五言绝之入禅者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内编》卷六) 《竹里馆》:n 《辋川集》第十七首n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n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n清幽绝俗,空明澄静 问题三:你怎样看待隐者? 隐逸者和入世者比较:n着力层面不同:–隐者:自然、文化层面–入世者:社会生活层面中的制度建立、行政管理、社会革命等n成就样式不同:–隐者:著书立说,文化的承传–入世者:政绩、职位、待遇等 n生存状态或补偿形式不同:–隐者:无权无禄,但以自由、闲适、宁静的生存状态为补偿–入世者:•物质享受:待遇较高•精神享受:统治欲、自由感、受注意欲的满足•但送往迎来的不自由、琐碎、逢迎 n生命类型:–隐者:•认真型、思考型、品味型或行动缓慢型,在情绪激发上起动慢而思想深刻•他们珍惜时间、生命,有内在的紧迫感,宁愿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获得思考人的生存价值的时间、平和的心境以及公允的眼光–入世者:•视野略狭、执着、聚焦、善于行动 如都隐居,社会事情谁干?n结论:不会每个人都去隐居(个性、职业、年龄、身体状况) 问题四:道家思想盛行,为什么士人会渴望建功立业? 道家思想对盛唐士大夫人生理想和人格形成的影响:–道家“功成身退”的理想人生模式–《老子》(9章):“功成身退天之道n1、“功成”和“身退”——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功成”是“身退”的条件和分界点 n2、“身退”包含丰富社会意义:–1/它是进取的人生观,同时又包含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的意思。

      •由老庄的本体论(道衍生万物而不为其主宰)和对自然的态度(观化)衍生而来 –2/由上述功成不居,可引申施而不求其报的侠义精神•“身退”的时限又可以是人生任何一个时刻–3/在封建极端专制时代,“功成身退”也是全身远害的方式 n3、“功成身退”理想常导致士大夫在追求功业的同时老早就向往隐逸–精神世界二重分裂:陷入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境地之中–一遇挫折就想激流勇退 道家思想可培养两类典型人格:n1、豪放型:–目标远大,志趣高迈,胸襟开阔,性情豁达,举止潇洒,情怀豪壮,为人倜傥不羁,充满自信,即使遇到人生挫折,也照样可挥斥八极,大悲大喜,从不掩饰,小蒂小芥,曾不介怀 n2、沉静型:–目标悠远,志趣深密,胸襟圆融,性情沉稳,举止高雅,情怀恬淡,为人庄敬平易,临事不惊,即使遇到巨大挫折,也不忧不惧,安之若素,泰然如风中之石,泛兮似不系之舟 《老将行》(七言歌行):n写老将一生功成不赏的遭际,及老来犹思报国的精神–由南朝·鲍照五古《代东武吟》发端–王维首创以七言歌行表现这一主题 艺术:n1、大量用典,而气势奔放,激情澎湃–善用同类典故构成鲜明的形象和完整的境界 三部分(按韵脚和内容):n第一部分:n10句:写老将一生智勇才德和转战沙场的英勇业绩。

      n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n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n步行:《史记·李将军列传》:汉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n射杀: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见《晋书·周处传》此似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 –肯数:岂可只推–黄须儿:曹操次子曹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彰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邺下:封魏王时,曹操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n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n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n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蒺藜:有三角刺的植物,此指战地障碍物铁蒺藜–卫青: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 “天幸”本霍去病事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故谓“有天幸”此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李广:汉武帝以李广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故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最后刎颈自尽数,命运数奇,双关,指运气不好和皇恩疏远–天幸: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 n第二部分:n8句:写被弃后卖瓜栽柳的寂寥生活。

      n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n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n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n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此处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而见其精湛射艺 –生左肘:久不习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瘤,很不利落以“柳”谐“瘤”,且“杨”“柳”通假以“杨”谐“疡”(疮)是照顾平仄声调《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沈德潜: “柳,疡也,非杨柳之谓谓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王诗“亦误用”高步瀛:“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 –故侯瓜:秦东陵侯召平在秦亡后为布衣,种瓜于长安东城,瓜味甘美–先生柳:陶渊明门前有五柳,自号“五柳先生”,作《五柳先生传》 第三部分:n12句:设老将之辞以自况(被弃、年老),直抒胸臆:老当益壮,希望重返疆场、再建战功n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n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n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n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n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n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出飞泉: 《后汉书·耿恭传》:后汉名将耿恭据疏勒城与匈奴作战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儿果然得水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颍川:灌夫,西汉颍阴人解除军职后,使酒骂坐,发泄怨气,后被诛–三河: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一带征召大批青年入伍 –星文:剑上所嵌七星文–射大将:燕产强劲的名弓“射天将”(“天将”一作“大将”)–鸣吾君: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鸣,惊动–云中守:魏尚曾任云中太守,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 n2、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此种诗纯以对仗胜”–对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容,犹如璞玉磨琢成器,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词高n3、剪辑紧凑,骈散相间,句法多变,格调婉畅,开合转换,脉络分明 《塞上作》:开元七律名篇n借汉朝与匈奴的对抗,以指唐朝对吐蕃的斗争。

      n行边出塞,慰问将士之作n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n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n写交战对手的强悍勇猛场面、人物) n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n战术多变白描、互文)–护羌校尉:武官名,汉武帝时置–乘:登–障:障堡 n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玉靶:镶玉柄的剑–霍嫖姚(piáo yáo):汉武帝时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此借指崔希逸 崔希逸:–?-738;–开元九年(721)任万年县尉,监察御史宇文融奏为劝农判官,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四年(736)秋,以右散骑常侍知河西节度事–开元二十五年(737),袭吐蕃,破之于青海西,玄宗命右拾遗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作《使至塞上》–开元二十六年(738)三月,吐蕃寇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击破之二十六年丙申,改河南尹,“自念失信于吐蕃,内怀愧恨,未几而卒”•《唐刺史考》卷49,《太平广记》卷380有传 艺术:–一扬再扬,衬托唐朝军威–中两联对仗兼排比,增强节奏与气势 缺点:–惜“马”字重出;–有屡犯失粘之疵 《观猎》:n通过射猎隐示出将军的勇武不凡n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n先推出一个镜头:风疾角鸣–未见其人,先见其神–起势突兀善于映衬。

      n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n将军动作洒脱矫健–观察敏锐,刻画入微,新颖动人 n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n巧用地名刻画将军驰骋猎场的英俊形象–两地相距七十余里而“忽过”“还归”–比拟汉代名将周亚夫–铺垫尾联 n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n富有余味–回望:感慨方才血溅飞翮之地,如今暮云千里,平铺天际将军射技之高超、对猎技之自负及猎获之喜悦,尽在不言之中–射雕:《北史》斛律光于校猎时,中雕之颈称“射雕手” 《鸟鸣涧》:n《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第一首n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n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n寓静于动 《新晴望野》:n写诗人在雨后初晴到郊外散步n远山近水,层次分明,意境清丽,美的风景画n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n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n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n将明亮的水,翠绿的山通过色彩映衬对比,给人以清新生动之感–“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n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渭川田家》:n写暮春季节渭河平原上农家晚归情景;n表达归隐的愿望–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n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n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n田家暮归–农家日暮时分宁静怡然景象的真实写照–诗人盼望归隐的主观心情的客观外化 n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n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n田园风光n取景突出归趣:自《诗经》以来就成为和平安定生活的标志(《诗经·邶风·式微》)–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秀:麦子吐华曰“秀” n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句,表归隐意 n同类作品还有《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等n王维常以陶渊明自况,如“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n《后山诗话》:“右丞,苏州(韦应物)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积雨辋川庄作》: n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n诗人山上静观所见 –烟火迟:久雨林湿,烟火缓升–藜:指蔬菜–黍:指饭食–饷:致送–东菑:东边田地上农人菑,初耕田地,此泛指田亩 n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n叠字:韵律n得体:突出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氛围–漠漠:水田广阔;视野苍茫–阴阴:夏木茂密,境界幽深n视觉:有色彩浓淡的差异;n动静: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 –夏:大–啭:鸟的宛转啼声。

      n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n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山中句: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槿,落叶灌木,其花早开晚谢–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百菜之主”他晚年生活自我写照 n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n得自然之道–野老:作者自己 –争度:《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 n有人推它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n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参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谁袭用谁?n与王维同时诗人李嘉佑 ,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但李集中无此 –宋代叶梦得:“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石林诗话》)–清代沈德潜:“不知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去上二字,乃死句也《唐诗别裁》) –明人胡应麟:“摩诘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佑用摩诘诗。

      《诗薮·内编》卷五) 《终南山》:n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n总写山势–纵伸之景 n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n入山所感 n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n登顶感受–横拓之势 n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壑谷的形胜–富有情味–人山对比 《汉江临眺》:n汉水泛舟的观感n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n汉水的壮阔背景n写襄阳城外汉水泛舟的观感 n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n汉水绵长,远山朦胧n写景真切 n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n视觉:侧写水势浩瀚汹涌 n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n以山简事作结,表现对汉江美景的陶醉–山简 :253~312,字季伦,河内怀人,山涛第五子生于曹魏齐王曹芳嘉平五年,卒于晋怀帝永嘉六年,终年六十岁嗜酒,每游习家园,置酒池上便醉,名之曰高阳池 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n入乐后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安西:唐朝管理碛(qì)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天山南北,并至葱岭葱岭以西至连波斯–在武周时代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自唐太宗贞观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止,共存约150年 n阳关:–位于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

      –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两关之一–阳关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据史料,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n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n明写春景,暗寓离别–朝雨、轻尘、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轻点暗逗出离别之意•造出伤神、清明的氛围 n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脱口而出,却韵味深沉n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连心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七月》)的祝福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的浇愁酒 n更:–难分难别–此前频频祝酒,殷音话别 n尽:一饮而尽n故人:–诗人对自己和朋友的关系作了一个评价——“知己”;–含蓄表达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对朋友的前途充满忧虑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n王维大约在公元740、741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n此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事迹不详)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江东: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藉难写之景抒无形之情,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n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qi)–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不忍离别 –临圻:江东长江下游以东一带n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n思无所不在:–春满江南江北,情亦满江南江北 怀人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n17岁旅居京华、思亲怀乡时作–重阳:•最早见于《易经》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重–《西京杂记》:•“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就此祓(fú )禊(xì)登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蓬饵:类似黍糕之类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糕与高谐音 n独在异乡为异客,n叙事浓重的乡情n每逢佳节倍思亲 n普遍的思亲感受,一经艺术化道出便成名句 n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n两地相忆;深情体贴–从对方落笔;只说“少一人”–二层曲折 《相思》(咏物诗):n当作于安史之乱前–[唐]范摅(shū)《云溪友议》:•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李龟年奔泊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 ’,又曰‘清风明月苦相思 ’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

      歌阙,合座莫不望南幸而惨然 n咏红豆寄相思–红豆:草本而木质,果实形如豌豆而微扁,其色殷红–相传古时有人死在边地,其妻哭于树下而卒,化为红豆,又名相思子 艺术:1.语言凝炼,结构精巧n红豆生南国,n以红豆起兴–南国:产地;“君”之所在地n春来发几枝 n轻轻一问,意味深长–对红豆的关切;–春来的生机 2.风神摇曳,韵致缠绵:n托物寄思,殷殷叮嘱(自然明快,委婉含蓄)n红豆的美丽形象,动人传说(唤起诗意的想象)n愿君多采撷,n承上启下–红豆春华秋实,可采 n此物最相思n原因是最相思–与开头的“红豆”相呼应–切“相思子”之名–写红豆之本意 艺术:n语言凝炼,结构精巧 中国佛教教义教规n基本教义:继承印度佛教的原有说法–内容:四谛说、缘起论、三法印说、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等n教规:小乘戒和大乘戒 佛教传入汉族地区的年代:n一般以汉明帝永平(58-75)年间遣使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n三地:汉族地区的汉地佛教藏蒙地区的藏传佛教云南傣族地区的上座部佛教n汉代佛教依附黄老方术(用道家守一的修行方法解释佛教静坐观心的禅定方法 隋唐时期教下诸宗:n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和密宗。

      n除禅宗外,都以一种佛典为主组织教义 禅宗:n自称:不依佛的言教立宗—以心传心n得名:因用禅定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行而得名 n传法世系:–西土:28祖以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为始祖–东土:菩提达摩、慧可(487—593)、僧璨(?—606)、道信(580—651)、弘忍(602—675)、慧能(638—713) 慧能:n受《金刚经》启发,北上参见弘忍n劈柴8个月n弘忍准备选择嗣法弟子命每人作一偈 n神秀(约606-706)(北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n慧能(南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n慧能:逝世于713年–此时:孟浩然25岁王维、李白均13岁n弟子神会(686—760):–基本上与王维、李白等盛唐诗人同时 思想体系:n境界论:无所得(无念、无相、无住——最上乘法)的自由境界–无念:出去一切关于世俗世界的观念,只念真如本体宗)–无相:摆脱对一切现象的分别和执着,以显示真如实相体)–无住:万法常变不居,所以对法的认识也不能停住在某个固定的性质上要不受一念的束缚本) 王孟山水田园诗风貌特征:n1、盛唐的时代色彩–景物环境与现实社会非对立或隔绝,而是相联系相亲和。

      •“羁禽响幽谷”(柳宗元)•“阴风向晚急”(李昌符)•“落日恐行人”(贾岛)n2、诗中有画n3、韵味与禅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