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省无锡市璜塘中学、峭岐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联考化学试卷.doc.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436675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9.08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5-2016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璜塘中学、峭岐中学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12 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 分,共 30 分)1. ( 2 分) (2015 秋?无锡校级月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石墨制铅笔芯B.石墨导电C.用木材制木炭D.木炭使 NO2气体褪色【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 解: A、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软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B、石墨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 错;C、用木材制木炭需要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 正确;D、木炭使 NO2气体褪色是利用木炭的吸附性,将气体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 错.故选 C.【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 ( 2 分) (2015 秋?无锡校级月考)防毒面具用来除去有毒气体的是()A.焦炭B.炭黑C.活性炭D.石墨【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解答】 解: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了一定量的活性炭,目的是用来除去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选C.【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难度不大.3. ( 2 分) (2015 秋?无锡校级月考)①氧气;②干冰;③石灰浆;④活性炭的一些用途为:保存食物、做吸附剂、冶炼钢铁、砌砖抹墙.按四种物质的用途排列次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考点】 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根据①氧气;②干冰;③石灰浆;④活性炭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用来冶炼钢铁;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来保存食物;石灰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因此可用来砌砖抹墙;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用作吸附剂.故选 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4. ( 2 分) (2012 春?祁阳县期末)不能用来鉴别CO 和 CO2的方法是()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B.通入澄清石灰水C.闻气味D.点燃【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分析】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B、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则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D、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 C.【点评】 鉴别物质时, 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5. ( 2 分) (2012 秋?宜兴市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发现燃气(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应点火检查泄漏处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泡沫灭火器【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防范爆炸的措施;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可能产生爆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解答】 解:A、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 A 错误;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B 正确;C、可燃性气体不纯时遇明火可能产生爆炸,发现燃气(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不能点火检查泄漏处,故C 错误;D、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故D 错误.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 ( 2 分) (2014?安乡县二模)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可以使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在受热和条件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去分析.【解答】 解:向一支装有2mL 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1~2 滴石蕊溶液,再向该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可以使石蕊变红;一段时间后把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由于碳酸不稳定, 在受热和条件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没有碳酸了,所以红色又会变成紫色;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是解题的关键.7. ( 2 分) (2015 秋?无锡校级月考)10 克的碳在20 克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A.CO B.CO 和 CO2C.CO2D.不确定【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 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碳与氧气质量比,判断完全反应的物质.再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质量.【解答】 解:设 10g 碳充分燃烧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x.C+O2CO212 32 10g x 则,解得: x≈26.7g因为 26.7g> 20g, 10 克的碳在20 克的氧气中不能完全燃烧,故生成的物质是CO 和 CO2.故选: B.【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是中考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还要条件“ 恰好完全反应” 或“ 充分反应 ”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中.8. ( 2 分) (2012?农安县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性质彼此相似的是()A.CO、CO2B.C、CO2C.O2、CO D.C、 CO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可以从还原性、氧化性、可燃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 A、CO 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等,而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等性质,化学性质没相似之处,故A 错;B、C 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既不具有可燃性也不具有还原性;化学性质没有相似之处,故 B 错;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氧气具有氧化性;化学性质没有相似之处.故C 错;D、C 和 CO 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化学性质相似,故对;故选 D.【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主要找各组物质的共同之处,然后再分析所共有的化学性质.9. ( 2 分) (2015 秋? 无锡校级月考)欲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将混合气体通过()A.干燥剂、灼热的氧化铜、足量石灰水B.灼热的氧化铜、足量石灰水、干燥剂C.干燥剂、足量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D.灼热的氧化铜、干燥剂、足量石灰水【考点】 气体的净化(除杂)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 利用干燥剂可以除去水蒸气;一氧化碳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足量澄清石灰水可以除去二氧化碳.【解答】 解:A、将混合气体通过干燥剂可以除去水蒸气,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一氧化碳,足量石灰水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但是通过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一氧化碳,足量石灰水可以除去二氧化碳,干燥剂可以除去水蒸气,该选项说法正确;C、将混合气体通过干燥剂可以除去水蒸气,足量石灰水可以除去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但是又生成了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一氧化碳,干燥剂可以除去水蒸气,足量石灰水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但是通过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B.【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 (2 分) (2015 秋?无锡校级月考)下列物质中,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功能的是()A.CO B.CO2C.H2D.N2【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 降低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也就是这种物质与血红蛋白结合占据了氧气与其结合的位置,分析知A、 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A 有这一特点.【解答】 解: A、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反应,使氧气丧失了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机会,导致人体缺氧,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认识了一氧化碳的危害,是一道结合生活的基础题.11. (2 分) (2015 秋 ? 无锡校级月考)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三条都正确的选项是()A 物质构成B 化学之最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②空气、液氧、过氧化氢中都含有氧分子③燃烧只要满足任意两个条件就能进行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C 实验记录D 实验方法①用 10ml 量筒量取8ml 水②酚酞溶液中滴入浓氨水,溶液会变红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8g 食盐①鉴别 O2、CO2﹣﹣用澄清石灰水②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③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A.A B.B C.C D.D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 -酒精灯;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化学常识;硬水与软水;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 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物质的构成解答;B、根据化学之最解答;C、根据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 A、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②空气、液氧中都含有氧分子,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分子,错误;③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错误;B、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错误;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正确;C、①用 10ml 量筒量取8ml 水,正确;②酚酞溶液中滴入浓氨水,溶液会变红,正确;③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5.68g 食盐,错误;D、①鉴别 O2、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正确;②熄灭酒精灯可以用灯帽盖灭,正确;③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正确;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化学知识的掌握,难度不是太大,但是考查的较为全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正确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12. (2 分) (2015 秋?无锡校级月考)实验室制CO2,向盛石灰石的广口瓶中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