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章:质谱法.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89110466
  • 上传时间:2023-1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2.66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质谱法第一节: 概述1.1 发展历史1. 1886年,E. Goldstein在低压放电实验中观察到正电荷粒子.2. 1898年,W. Wen发现正电荷粒子束在磁场中发生偏转.3. 现代质谱学之父:J. J. Thomson(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4. 1922年,F.W.Aston英]因发明了质谱仪等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1942年,第一台商品质谱仪.5. 50 年代起,有机质谱研究(有机物离子裂解机理, 运用质谱推断有机分子结构)6. 各种离子源质谱,联机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CI, FD, FAB, ESI-MS 等)1.2 特点 :1. 灵敏度高(几微克甚至更少的样品, 检出极限可达 10-14克)2. 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3. 分析速度快(几秒)4. 可同色谱联用.第二节: 基本原理2.1 基本原理 质谱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而分子式对推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质谱法的灵敏度远远超过其 它方法,测试样品的用量在不断降低,而且其分析速度快,还可同具有分离功能的色谱联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态有机分子,在离子源中通过一定能量(70ev)的电子轰击或离子分子反应等离子化方 式,使样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产生正离子, 继而还可裂解为一系列的碎片离子,然后根据这些离子的质荷 比(m/ze)的不同,用磁场或磁场与电场等电磁方法将这些正离子进行分离和鉴定。

      由此可见质谱最简单形式 的三项基本功能是:(1) 气化挥发度范围很广的化合物;(2) 使气态分子变为离子(除了在气化过程中不产生中性分子而直接产生离子的化合物);(3)根据质荷比(m/ze)将它们分开,并进行检测、记录由于多电荷离子产生的比例比单电荷离子要 小得多,通常取z等于1, e为常数(1个电子的电荷),因而就表征了离子的质量这样,质谱就成为了产生并称量离子的装置 由于各化合物所形成的离子的质量以及各种离子的相对 强度都是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故可从质谱图形中确定分子量及其结构一) 电离方式:一般,MS测定采用电子轰击法(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简称EI),故称EIMS它是应用最 普遍、发展最成熟的电离方法测定EI-MS时,需要先将样品加热气化,而后才能电离故容易发生 热分解的化合物,如醇、糖苷、部分羧酸等,往往测不到分子离子峰,看到的只是其碎片峰而一些 大分子物质,如糖的聚合物、肽类等,也因难于气化而无法测定故近来多将一些对热不稳定的样品, 如糖类、醇类等,进行乙酰化或三甲基硅烷化(TMS化),形成对热稳定性好的挥发性衍生物后再进 行测定近二十余年来,在电离方式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针对生物大分子等大极性、难气化、 不稳定的化合物,开发了多种使样品不必加热气化而直接电离或者防止化合物热分解的新电离方法 (软电离方法),如:1. 化学电离(Chemical ionization,简称 CI)2. 场致电离(field ionization,简称 FI)和场解析电离(field desorption ionization,简称 FD)3. 快速原子轰击电离(fast atom bombardment,简称FAB)4.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简称 MALDA)5. 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简称 ESI)6. 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简称 APCI)等。

      目的是一方面使质谱能显示出那些不稳定、高极性、难气化、难电离的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另一方 面通过检测多电荷离子,使质量分析器检测的质量提高几十倍甚至更高要注意的是,软电离方法一般显 示明显的准分子离子峰,如[M+H]+或[M-H]+峰、有时会出现[M+Na]+、[M+K]+峰等,而碎片离子峰往往 很少,甚至没有由于各化合物所形成的离子的质量以及各种离子的相对强度都是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故可从质谱图形 中确定分子量及其结构.理论公式: (1). zV = mv2/2(2) . mv2/R = Hzv — v = HzR/m(3) . m/z = H2R2/2V2.2 测定方法三种仪器:1. 单聚焦质谱仪:2. 双聚焦质谱仪3. 四极质谱仪质谱仪的主体为: 进样系统,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2.3 质谱图1. 质谱图的表示方法( 1) 图示法( 2 ) 数据法2. 质谱图中离子峰的种类1)分子离子峰2)碎片离子峰3)同位素峰4)亚稳离子峰5)多电荷离子峰第三节. 分子量和分子式的确定3.1 分子量的确定从理论上讲,除同位素峰外,分子离子峰(Molecular Ion, M+.)呈现在谱图中的最高质量位置。

      但当分子 离子不稳定时,可能导致分子离子峰不在谱图中出现,或生成大于或小于分子离子质量的(M+H)+、(M-H)+ 或(M+Na)+峰等M + e — M+. + 2e对于纯化合物而言,判断分子离子峰时应注意:1. 峰的强度 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依赖于分子离子的稳定性当分子具有大的共轭体系时,其稳定性高;其次是有双 键的化合物的分子离子稳定性较高;环状结构因断裂一个键后仍未改变质量,其分子离子峰也强;支链越 多,分子离子越不稳定; 杂原子携带正电荷的能力按周期表自上而下的位置依次增强, 因而硫醇和硫醚的分 子离子比醇和醚稳定.通常有机化合物在质谱中表现的稳定性有以下次序:芳香环 >脂环> 硫醚、硫酮> 共轭烯 > 直链碳氢化合物 > 羰基化合物 > 醚 > 胺 >支链烃 > 晴 >伯醇 > 仲醇 >叔醇 > 缩醛.2. 氮规则 (Nitrogen Rule)对于只含有C、H、0、N的有机化合物,若其分子中不含氮原子或含有偶数个氮原子,则其分子量为 偶数;若其分子中含有奇数个氮原子,则其分子量为奇数凡是奇电子离子(包括碎片离子)都符合氮规则,而偶电子离子则刚刚相反3. 中性碎片(小分子及自由基)的丢失是否合理如一般由M+.减去4〜14个质量单位或减去21~ 25个质量单位是不可能的。

      可采用软电离方法验证 降低电子束能量降低样品加热温度M+H)+峰的判别4.a.b.c.d.e.软电离方法:场电离(FI)、场解吸(FD)、化学电离(CI)、解吸化学电离(DCI)、快原子轰击(FAB)、 电喷雾电离(ESI)等软电离方法一般显示明显的准分子离子峰,如[M+H]+或[M-H]+峰、有时会出现[M+Na]+、[M+K]+峰 等,而碎片离子峰往往很少,甚至没有3. 2.分子式测定1 . 同位素丰度法 [ 贝农( Beynon )表]分子式测定可采用同位素丰度法[贝农(Beynon)表],但此法对分子量大或结构复杂、不稳定的化合 物是不适用的现在一般都采用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可直接显示可能分子式及可能率若测出的分子量数 据与按推测的分子式计算出的分子量数据相差很小(与仪器精密度有关, 一般小于 0.003), 则可认为推测可 信的表:有机化合物常见元素同位素及其丰度1H(100%), 2H(0.016%);14N(100%), 15N(0.37%);35Cl(100%), 37Cl(32.5%);12C(100%), 13C(1.08%);16O(100%), 17O(0.04%), 18O(0.20%);32S(100%), 33S(0.80%), 34S(4.60%);79Br(100%), 81Br(98.0%).例 1.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显示[M+.] m/z 150( 100%)、[M+1] + m/z 151( 10.2%)、[M+2] + m/z 152(0.88%)。

      试推断其分子式例 2.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显示[M+.] m/z 151(100%)、[M+1] + m/z 152(9.5%)、[M+2] + m/z 153(32.1%)试推断其分子式例 3. 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显示[M+.] m/z 206 (25.90%)、[M+1] + m/z 207 (3.24%)、[M+2] + m/z 208 2.48%)试推断其分子式 1 答案: C9H1002) ;( 2 答案: C8H6NCl) ;( 3 答案: C10H22S2)1. 高分辨质谱法:(1) 质谱仪的电脑软件直接显示可能分子式及可能率.(2) 若测出的分子量数据与按推测的分子式计算出的分子量数据相差很小(与仪器精密度 有关, 一般小于 0.003), 则推测可信.第四节 电子轰击电离过程2碎裂:ABC+ + e- — A+ + BC (AB+ + C 或 A + BC+ ) 简单断裂ABC+ + e- — AC+ + B 重排3 分子-离子反应ABC+ + ABC — ABCABC+ 缔合ABC+ + ABC — ABCA+ + BC 原子或基团剥夺4 共振俘获:ABC + e- — ABC-5.离解共振俘获:ABC + e- — AB-+ C6.生成离子偶:ABC+ + e- — AB+ + C- + e-目前,大多数质谱仪的分析数据取自正离子。

      第五节 离子碎裂机理5.1 电荷-自由基定域假说( Charge Localization)1940 年,Cummings1967 年, Mclafferty and Djerassi5.2 有机质谱裂解的机理: 由质谱数据推导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过程,可以说是由碎片离子拼凑原有机分子的过程,为了使拼凑工 作顺利,推导出的分子结构正确,当然应了解质谱裂解机理在质谱中,分子气相裂解反应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自由基中心引发的裂解和电荷中心引发的裂解1. 游离基中心引发的裂解这类断裂反应也称为a裂解,是最重要的一种裂解机制可用通式表示如下:+R - CR - YR2+CR =YR2在质谱反应中,单电子转移用鱼钩“ ”表示,双电子转移用箭头“ ”表示如醇和醚:+R-CH2-ORA R'1+CH =OR2同样的,硫醇和硫醚: R* +CH =SR2R - CH2- NR2 R +ch2=nr2H2C-OH"+(1)ch2k 1 2CH + IICH2OH+NH,Nh2ch2* II 2CH(2厂++ OHNH223杂原子对正电荷离子有致稳作用,且随杂原子的电负性的降低,致稳作用增强,即N>s> o>卤素。

      因 此,如果同一分子中有两种不同杂原子的官能团,究竟哪一种官能团优先支配裂解,将遵循上述顺序例 如下图中(1)为优势裂解:-R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如醛、酮、酯等也易发生a裂解,如:R-CH -CH -CH222+ ** R + CH2 = CH-CH2含烯丙基的烃类也发生a裂解,R丙烯基离子中,正电荷与双键门电子共轭而稳定,所以这类裂解容易发生,相应碎片离子丰度较强 含烃基侧链的芳烃也有类似烯丙基结构,所以也易发生这类a裂解,如:(2) 电荷中心引发的裂解电荷中心引发的裂解又称诱导裂解用i表示一般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