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连系梁植筋加固处理探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5028377
  • 上传时间:2021-1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连系梁植筋加固处理探析摘要植筋技术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具有较高可靠性和 灵活性,被广泛地应用在桥涵、房建等加固、改造等工程中 双江口根扎大桥采用植筋新技术,解决连系梁后浇锚固连接 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 植筋的设计、施工方法及施工过程、处理效果等关键词植筋锚固;施工技术;加固处理1. 工程概况1.1根扎大桥根扎大桥连系梁总共17道,其中1#、2#墩分别为一道 系梁,3#〜7#墩分别为3道系梁,尺寸为高1.6mX宽1. 6mX 长3.5m连系梁设计为C30混凝土结构,钢筋布置:主筋为 28B22@21,箍筋为 36B12@20o2009年3月底,根扎大桥位于原河道内的墩桩基已出露 水面,且部分桩基已灌注完成并,开始浇筑墩柱,而此时墩 柱与连系梁联接的专用模板未到(厂家交货延期),为不影 响根扎大桥的原定工期,各墩柱采取整体上升的浇筑方式, 确保桥梁工程安全度汛1.2连系梁后浇加固处理1.2. 1墩身系梁加固原因1. 2. 2柱、梁联接段加固处理方案依据《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由国家交通运输 部于2008年颁布实施的行业规范)和关于加固补强方案的 相关规定,当时有四个基本处理方案供参考:方案一:采取植筋锚固补强方案;方案二:采取围绕两根墩柱增设“钢筋混凝土”抱箍加 固;方案三:与方案二类似,采取的是“钢板带+型钢”抱 箍加固方案;方案四:采取在墩身上增设4束对穿加固,钢绞线埋入 后浇连系梁中。

      经参建各方比选后确定采用方案一对连系梁进行加固 处理2. 化学植筋技术 2. 1化学植筋技术定义植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技 术,它是在原有结构需要改造的部位(梁、板、柱、墙等构 件),按设计计算的钢筋数量、规格、位置,经过定位、钻 孔、清孔、灌浆、植筋等工序过程实施结构改造,使结构满 足设计要求,承受正常施工和使用荷载,并保持稳定性的一 种维修加固技术植筋技术既可用于已有结构的改造加固中,实现新旧混 凝土的连接,又可用于新建混凝土结构中,解决钢筋漏埋、 位移等问题2.2化学植筋技术的特点在众多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中,植筋技术具独特的技术特 点,其研发已成为现代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中极具活力的 分支:设计灵活,应用广泛根据使用需要可以在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任何位置,根据结构受力特征设计钢筋的数量及规 格定位精确,可靠性强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需要与其 他结构连接时均靠预留预埋件,但预埋件具有位置难以调整 的弱点,结构功能调整后预埋件的位置将难以改变,而植筋 具有灵活性,且其可靠度与预埋件相同施工方便植筋操作支模简便,一般采用能上人的脚手 架即可施工,可以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工艺简单,节省工期。

      3. 锚固植筋分析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桥面承受荷载后两墩柱间将产生剪力,连系梁与墩柱间 新旧混凝土抗剪力主要为:①界面混凝土内部结合力;②界 面摩擦力;③植筋抗剪力当外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界面混凝土内部的结合力被抵 消,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间理论上分离,产生相对位移,此 时植筋受到拉力和剪力产生的弯矩作用当植筋深度较小时,钢筋的锚固承载力较低,此时钢筋 的抗剪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当埋置深度较大时除了浪费材料外还对原结构产生不 良影响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植筋技术一节关于化 学植筋设计和计算方法的相关规定,单根钢筋锚固承载力的 计算公式:N二fyAs式中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为钢筋的截面面 积对比因采用的规范不同导致计算出的植筋锚固深度不 统一,但最终出发点是一致的,动荷载产生的作用力较静载 大,因此按动载计算出的锚固深度值偏保守,锚固效果相对 较好对比后确定以L^22d (d为锚杆的直径)为锚固深度 的取值标准4. 植筋加固施工控制过程4. 1植筋技术施工工艺流程植筋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定位放线一材料准备一钻 孔f清孔f结构胶配制f注胶f植入钢筋并临时固定f养 护、静置固化一质量检验。

      4. 2施工工序控制:定位放线:对原结构中钢筋位置进行测定,制定严格钻孔位置,并进行标识; 材料准备:为确保施工质量,植筋施工要求承包人不准 采用一般的水泥砂浆灌注,而是购买产自德国的慧鱼 Fischer V 360S工程专用植筋胶(达到GB 50367-2006 A级 胶标准)清孔:按规范应用丙酮擦拭干净,由于实际施工条件有限,现场先用风压机吹孔后采用沾有湿气的抹布将孔壁上的 灰尘擦干净;注胶:按规范要求应先注胶后锚杆,这样才能确保植胶的饱满5相关试验及监测结果钢筋锚固施工结束后,对植筋锚固进行抗拉拔实验,试 验结果:拉拔力平均值32Mpa,换算成力值为152KN,与前 述4)25的钢筋抗拉强度为164. 36KN相差不大,且25锚 筋在张拉后期未有明显裂缝迹象,试验表明植筋胶对锚杆的 锚固强度满足要求6结语通过对锚固结构受力分析和观测数据成果表明,采用化 学植筋的方式对墩柱与系梁连接点进行加固处理可满足结 构刚性受力要求连系梁后浇虽对原结构受力产生了削弱, 但采用植筋联接补强可基本恢复原结构受力状况通过植筋 抗拉拔力试验及预埋变形监测数据表明连系梁结构承受的 拉力较小,远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10KN)设计 值,由此判定连系梁与墩柱的联接采取的植筋锚固措施在结 构受力方面基本能满足设计刚性联接要求。

      由此得出:墩柱 与连系梁采用植筋加固方法对原结构进行补强是行之有效 的方法参考文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北 京・人民交通出社・2008《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 布・200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