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五石之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3页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2.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3.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本文借助寓言所论述的深刻哲理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比较中品味本课两篇文章不同的论辩风格文化传承与理解: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厘清文章文章的主旨难点: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秦诸子中,有一位学者,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他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大家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没错,就是庄子今天让我们走进《五石之瓠》,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二、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三、 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伟大的思想寥、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一书博大精深,集庄子的哲学、政治、伦理、文艺理论及思维方式于一体,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该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四、 题目解说“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葫芦《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五、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惠子的困惑:五石之瓠大而无用第二部分:运用言说理:宋人——不免于洴澼絖;客——裂地而封之所用之异)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大樽浮江湖——超出常规思维六、全文分析1.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有何用意?明确: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2.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明确: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患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3.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明确:惠子用“五石之弧”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4.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七、中心思想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本文运用寓意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八、写作特点寓言之中蕴含哲理(1)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2)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内核3)以小见大,思辨性强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九、补充资料道家思想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用“道”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从广义上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一般来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 ②“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③“道”无形无象。
在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的门徒多,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十、总结全文《五石之瓠》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价值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式,用通达的见识、宽广的胸襟,发现事物的最大价值,更好地利用它十一、布置作业庄子的《五石之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请运用这一论证方法,以“读书养气”为话题写一个议论文段,不少于200字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