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五河民歌走进高中音乐课堂.doc
4页浅谈五河民歌走进高中音乐课堂五河地处淮河流域中下段,历史悠久,环境优越,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五河民歌是五河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史书般的价值,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本地的艺术文化教育资源,让民歌走进高中音乐课堂,对于保护文化遗产,保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五河民歌资源现状一、五河民歌资源现状五河地处淮北平原和皖中丘陵之交,境内有淮、浍、漴、潼、沱五条河流,可谓“鱼米之乡”在本地区流传有号子、秧歌、小调、风俗歌等多种民歌形式,其中以小调最具特色,数量最多五河现有民歌上百首,其中《摘石榴》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成为五河民歌的代名词2006 年,五河民歌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五河名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足以证明:五河民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好的艺术生命力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成独特的五河方言,同时受南北文化的影响,进而形成五河民歌南北兼容、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二、合理开发五河民歌资源二、合理开发五河民歌资源合理开发五河民歌资源,有利于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和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发掘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
一)发掘五河民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从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歌入手,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摘石榴》、《打菜苔》、《五只小船》等有一定知名度且曲调易学易唱的民歌通过欣赏、学习可了解传统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桎梏,从而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二)发掘五河民歌的时代精神内涵筛选出具有时代性、生产性以及知识性的民歌,如《花赞》、《骂保长》、《对花名》、《四季颂淮北》、《抗战赶上新阶段》、《钱杆舞》、《八路军在前线》、《五河五条河》等,这样的内容题材适合校园环境传唱,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自主探究,发掘更多的民歌潜资源发动学生向老一辈请教有关五河民歌的发生发展情况,竞说民歌背后的故事,发掘民族文化内涵;发动学生利用寒暑假组团下乡采风,挖掘更多潜在的民歌资源三、让五河民歌走进高中音乐课堂三、让五河民歌走进高中音乐课堂当前的高中学生为 90 后新生代,他们的主要娱乐形式是上网、看电视,对于民歌小调大多有距离感,认为欣赏、表演民歌是中老年人的事情,相比之下,他们更爱听网络流行歌曲这一代孩子对民歌的漠视,将直接影响、制约着五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笔者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对自己家乡民歌的了解情况,结果令人担忧,他们对除了《摘石榴》以外的五河民歌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唱上一两句了。
因此,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为了传承民族血脉,五河民歌走进高中课堂势在必行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本土音乐融入高中音乐课堂,让学生认识家乡的歌、喜欢家乡的歌,唱响家乡的歌一)把民歌手请进课堂,让学生现场感受原汁原味的五河民歌利用公开课、观摩课,邀请民歌手现身课堂演唱五河民歌,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原生态民歌例如邀请张红曼、薛胜友、王琴等优秀五河民歌手代表亲莅课堂,现场表演《摘石榴》、《打菜苔》、《四季颂淮北》等民歌,让学生品味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歌韵味二)合理利用多媒体,唱响五河民歌建立五河民歌图片库、音乐文本库、音乐音响库和音乐视频资料库制作精美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幻灯片播放五河民歌图片,介绍五河民歌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让学生对五河民歌有个直观了解把已制成的五河精典民歌 100 首视频资料有选择有计划的播放,使学生观碟感受本土民歌,学唱民歌,在音乐实践中深入体验乡音乡韵,一览民俗风情,加深对民歌艺术魅力的认识,激发每一个学生唱响自己家乡民歌的激情三)利用校园广播在课外时间播放五河民歌,营造校园民歌文化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五河民歌,并对播放作品作一定的介绍,使学生对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按照一首曲目连续播放三天每周播放两首曲目计算,每学期学生可以聆听到 40 首,一学年80 首,三年连续播放加深印象开展“校园民歌手”比赛,加强学生对五河民歌的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对乡土音乐的浓厚兴趣组建“课外‘五河民歌’兴趣小组”,学习更多的五河民歌四)开展民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对民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邀请民间老艺人讲述不同时期的民歌表演趣事,以及各地民歌的特点、风格和演唱技巧,提升学生对民歌的理解能力邀请对五河民歌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回乡讲学,例如,邀请安徽省著名作曲家崔琳老师(曾在五河文化馆工作,对五河民歌有深入研究)讲授五河民歌的方言特征、旋律特征以及五河民歌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社会时代背景,提升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五)放手发动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助推五河民歌发扬光大鼓励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五河民歌会”,与民歌手同台竞技,与民歌手正面交流学习,融入乡土音乐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五河民歌故事会”,五河民歌故事演讲比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五河民歌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进而在传承中进一步发扬光大总之,民歌是文化的灵魂,民歌是民族的血脉将五河民歌引进高中音乐课堂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保护。
乡土音乐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五河民歌引入高中课堂,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传承,不仅要依靠传统音乐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更要靠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期待更多的同行们来关注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