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 28.1锐角三角函数(3)教案-教案课件学案说课稿知识点汇总试题真题测试-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doc
3页拜城县第三中学数学教研组:图尔荪·尼亚孜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2.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过程与方法: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且进行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知道特殊三角函数值,从事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增强审美意识.重难点、关键:1.重点: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2.难点: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还记得我们推导正弦关系的时候所到结论吗?即,你还能推导出的值及30°、45°、60°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吗?●教学方法1.教法学法:本节采用“探究——推理——发现”模式.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学生的学法:突出探究、推理与发现. 2.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学具:三角板等作图工具.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活动一】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探索】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n 30°、cos45°、 tan60°归纳结果30°45°60°sinAcosAtanA【活动二】巩固知识例 求下列各式的值:1.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89页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60°+sin260°. (2)-tan45°. 教师以提问方式一步一步解上面两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90页例4:教师解答题意: (1)如课本图28.1-9(1),在Rt△ABC中,∠C=90°,AB=,BC=,求∠A的度数. (2)如课本图28.1-9(2),已知AO是圆锥的高,OB是底面半径,AO=OB,求a的度数.教师分析解题方法:要求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可以先求它的某一个三角函数的值,如果这个值是一个特殊解,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角的度数. 【活动三】提高知识求值: (1)1-2 sin30°cos30°(2)3tan30°-tan45°+2sin60°三、总结消化、整理笔记本节课应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且进行计算;四、书写作业、巩固提高(一)必须作业:小练册 54页 第二课时(二)分层作业:小练册 56页 智能题 (三)智能作业:教科书 93页 习题 2, 3, 4五、教学后记三角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特性,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另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给学生留充分的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根式化简与负指数的运算易出错.优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能够主动参与到探索中,这样学生在探究不同角的三角函数值时实现优势互补,充分挖掘各自的潜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学习上体现出一个人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自主”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缺点:教案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合作面小,在做练习时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如让学生进行板演效果应该会更好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