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中考作文审题训练的例子和范文.doc
24页初中作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一条小溪边,一个牧童难过地哭着,因为他心爱的羊羔不小心掉进大河被淹死了哭声引起了小溪的同情,它气愤地指责大河:“你也太残忍了吧,为什么把小牧童的羊羔给吞没了呢?如果我有你这样大的水量,决不会和你一样的我会温柔地流淌,滋润山谷和草原,装点美丽的大自然,让沿途两岸都感激我的善行然而没过多久,山洪暴发,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的立意】 【解析】学生们的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自己,勿忘自我;勿自满,勿居功;一切从思考出发第二种立意: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严于律己、讲求诚信等第三种立意:勿忘本、本性、初衷、信仰、雄心、梦想、善良、仁义、永恒等;富贵不能淫,权力不能移。
第四种立意:勿重蹈覆辙,要反省自己第五种立意:自己做不到,别指责别人第六种立意:做大事不拘小节第七种立意:既要追求理想,更要尊重“人无完人”的现实,认识到伟大事物的破坏力也大第一种立意显然跑题第二种立意流于表面小溪说到了,也就想做到,但“水往低处流”,它身不由己,只能按大河的方式前进实际上,山洪暴发只是特殊情况,无论是小溪还是大河,大部分时间都是像小溪憧憬的那样理想因此,黄河和长江再发洪水,也还是人们歌颂的母亲河所以,前五种立意的共同失误在于对小溪变成的大河持了否定态度就像2006年全国一卷作文题,一旦侧重于认同乌鸦可爱便错了因为现实中的大河,没有不淹死生灵的;如果淹不死羊,也称不上大河第三种立意只抓住了次要方面小溪的理想,在大河的现实面前,已退居末席第四种立意有误大河淹死一群羊是正常现象,改变不了大河利大于弊的总体情况,不能算重蹈覆辙恰恰相反,重蹈覆辙的是那个牧童,是他两次损失了羊但牧童不是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最佳立意不能从他身上总结第五种立意也掉进了陷阱它和第二种立意有共同点,认为小溪做不到,但又强调“别指责”它的前一句错,后一句对,但“别指责”即便理解为“别指责百利之一弊”也是不恰当的。
第六种立意跳出了陷阱,比较好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认识到这则寓言的象征意义若把小溪比作小孩,把大河比作大人,说当了大人干大事时不拘小节也不合适所以,把这句话改为“为大德不免一眚,做大事难拘小节”更好说的通俗些,就是第七种立意反思一下,一切认识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才能适时反向思维,脑筋急转弯,在陷阱前悬崖勒马 追求理想先要尊重现实黄科锋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理想总是美好,现实似乎糟糕其实,大河破坏力虽大,但对自然和人类的益处更大它虽有所淹没和冲毁,也不过是疏通河道的需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水往低处流的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小溪像小孩,大河像大人单纯的小孩认为自己不会犯大人的错误,长成大人后却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总体上大人还是比小孩强秦始皇是个典型他痛恨诸侯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立志于统一中国,并有建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理想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始皇虽焚书坑儒、实行暴政,但他平定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建立了郡县制,还是功不可没楚霸王步其后尘项羽小时候看到秦始皇,脱口便说:“彼可取而代也他力能扛鼎,气吞山河,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分封诸侯,却以暴易暴,火烧了千万人民的劳动成果——阿房宫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阿房宫多壮美啊,只是太短命了怪不得人们说项羽是“沐猴而冠”呢项羽纵然是个失败的英雄,却也算历史天空的明星当长江只是一条小溪,她也有美好的理想但当她发起洪水,人民的死伤和损失可谓大矣但更多的时候,她作为一条大河,还是静静地流淌着,默默地奉献着,仍被当作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之一小孩也许有美好的理想,要保护美羊羊但他可能忘了,他早上喝的就是羊肉汤所以,我们追求理想,但我们更要尊重现实伟大事物的破坏力也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在生活的旋律中,理想是弹钢琴,现实却可能要长期面对电子琴;理想只是曲子,现实才是歌词 2.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的立意】 【解析】学生写这篇作文,主要有下列立意:第一种,抓住“一步一个脚印”,写“要踏实”、“不能好高骛远”这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片面了第二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并重或写散文,说“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值得追求,但真登不上山顶也就算了,爬了就好,踏实就好或发议论,有的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各论证400字左右;有的各论证三分之一,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三分之一;有的摇摆不定,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的观点,只说要努力登山我们说,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若二者并重,则哪一种都写不好,文章的中心都得不到突出;虽然全面理解了材料,却并未选角度所以,这些立意都不好第三种,百分之百地论证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对另一教授的观点只字不提,既不引用,也不置可否。
这也不太好第四种,侧重于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才对 贵在不虚此行黄科锋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3.阅读田地的这首小诗《我是○》(节选),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我是空虚;我是饱满我是静止;我是发展我能成为锁链;我能变成花环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我的对立面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解析】除了跑题的立意之外,学生习作主要有以下情况:第一种立意:空虚与饱满、静止与发展、锁链与花环第二种立意:完整与对立、对立统一第三种立意:人是对立统一的完整个体,既空虚又饱满,既静止又发展,既有锁链又有花环分析一下,材料内容呈典型的分总关系,第一种立意舍本逐末,第二种立意提纲挈领,第三种立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怀念鲁迅,追忆英雄黄科锋《我是○》这首诗让我想起了鲁迅,想起了这位民族的英雄我是空虚;我是饱满在《社戏》中,社戏表面上热闹,却让鲁迅感到空虚无聊,这反映出当时国人精神生活的贫乏在《闰土》中,闰土的形象就像那金黄的满月一样饱满,但一声“老爷”,却让鲁迅童年的旧梦变成空虚我是静止;我是发展《〈呐喊〉自序》里提到,因为创办《新生》失败,鲁迅开始静下心来研究古代小说这表面上是静止,实际上是发展有意无意之间,鲁迅成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鼻祖《呐喊》如惊雷,《彷徨》似飓风,《故事新编》像滔天巨浪,震动了国人的神经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静止时思考,发展时创新,才有路可走我能成为锁链,我能变成花环鲁迅用自己的笔,变出锁链,把阿Q押赴刑场,深刻揭示了精神麻木的恶果,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使中国小说的面貌为之一新鲁迅用自己的笔,变出花环,放到夏瑜的坟上,略微抚慰一下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使本质上的悲剧不那么心酸,即便自知那花环是凭空出现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自己的对立面《一件小事》里,鲁迅榨出了自己皮袍下藏着的“小”来他就是这样,总是把解剖刀无情地伸向自己在《记念刘和珍君》里,他称自己为“苟活到现在的我”,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批判自己他不断地“烧梦”:怀疑庸医,钻研西学,剪掉辫子,弃医从文,弃文言创白话……他对自己没有手软过,他以自我批判为基础去批判国民劣根性,这样的人怎能不伟大?但鲁迅也是一个完整的自己他是金刚怒目的英雄,也是关爱青年的导师他曾留学日本,也曾破帽遮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同时他也曾是妥协退让的孝子为了让母亲满意,他作为新青年却娶了原本不认识的裹着小脚的旧式女子朱安,拜天地时还戴上了假辫子他把名存实亡的婚姻维持了十几年鲁迅给自己的人生判过很多○分,但他最终得了个最高分鲁迅是○,曾空虚,曾饱满,曾静止,曾发展,曾舞锁链,曾编花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