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历史1--14课集体备课.doc
6页第 一 学 期 集 体 备 课 模 板学科组:历史组 课题:《鸦片战争》 主稿人: 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法与学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特点:新授 教学过程: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 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录像:鸦片战争]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 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自主学习]……[小组汇报]19 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小组汇报]19 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师生评议: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 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 所谓"行商", 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
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所以 19 世纪上半期(特别是 20 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1840~1919年五四运动 1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 明确指出半殖民地在前,半封建在后, 引导学生分析出"为什么?" 2、 指 明 鸦 片 战 争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的 开 端 , 看标题,读引言导读) 第一段:东西文明兴衰对照 第二段: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和导入新课 明确两点: 1、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1840~1919年五四运动 1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 明确指出半殖民地在前,半封建在后, 引导学生分析出"为什么?" 2、 指 明 鸦 片 战 争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的 开 端 , 看标题,读引言。
导读) 第一段:东西文明兴衰对照 第二段: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和主持人乙: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长辈少年时遇到的烦恼,现在我们先分组交流自己的采访成果和心得体会特别注意找出两代人在不同时代的烦恼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比较分析修改意见区 拓展延伸: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自主探究: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导分析: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自主探究: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教师讲述] 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俗称"大烟"" 阿芙蓉",是由红罂粟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红罂粟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在当时,每箱(约 100 斤)印度鸦片成本在 20 卢比,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 100 倍以上,达到 2000 至 3000 卢比的高价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在 1767 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 200 箱然而到了 1820 年,平均每年输入达 40000 多箱1835 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 2 万多箱到 1839 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 4 万多箱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 422 万多元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 42 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投影显示:英国对中国鸦片输入图表][教师提问] 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
1799 年是 4000 箱,1820 年是7889 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 1839 年时便猛增到 40200 箱[教师引导] 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 一下,归纳成几点[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三、总结存储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1.19 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4.鸦片战争的过程5.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板书设计: 活动安排与作业:执教后记:修改意见区第 一 学 期 集 体 备 课 模 板学科组:历史组 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稿人: 时间:第二周教学目标:1 了解或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教法与学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特点:新授 教学过程【教学思路】由圆明园盛时鸟瞰图和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瀛观残迹图两张图片对比导入新课 ——> 提问:圆明园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 由此导入:一、原因(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出示图表材料帮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后列强是否如愿的达到了侵略意图,从而帮助其分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爆发的根本原因。
——> 二、战争经过:战争爆发(1856 年 10 月—1857 年底,英军炮轰广州城,广东巡抚柏贵降敌,成立联军委员会,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 攻占大沽、天津(1857—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 ——> 占领北京(1859—1860 年,战争再起,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 三、通过同《南京条约》的比较来具体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四、通过动感地图引导学生据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五、通过同鸦片战争影响的对比帮助学生归纳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修改意见区 三、总结存储教师总结:板书设计1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作业安排:做《中国历史填充图册》和练习册修改意见区第 一 学 期 集 体 备 课 模 板学科组:历史组 课题:《收复新疆》 主稿人: 时间:第三周教学目标:1.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辩论和角色扮演,使学生认识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及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左宗棠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讨论评价左宗棠认识到左宗棠从小胸怀大志,在收复伊犁的斗争中虽已年近古稀,却仍“心忧天下” ,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悲壮的爱国之举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和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得到朝野爱国者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通过模拟剧和辩论突出重点;通过学生讨论、评价,加深对左宗棠的认识 2.难点:海防和塞防之争通过辩论赛代解难点教法与学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特点:新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老师指图讲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出现了新危机,东南方向有日本侵略台湾、法国进攻两广和福建、英国侵入长江流域等,那么祖国新疆情况如何呢? 板书课题:“收复新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对当时国际背景有所了解)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浏览课文,并请有特长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新疆地图。
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提问:(让学生谈感受)你了解了哪些内容?最受感动的是哪件事?最感到气愤的是哪件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老师可以根据时间和学生发言的内容导入第一个子目的学习学生情绪已经调动起来) 一、阿古柏侵占新疆(板书) 师提问:新疆位于祖国的什么方向?(西北方) 师肯定:西北门户问:那么新疆占我国领土的比例是多少呢? 学生可以用地图的比例计算,也可以用地理老师教的知识记忆作答,还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占六分之一强)是中国最大的省份,可见新疆地位的重要但这时英、俄都想争夺新疆 1.新疆面临危机(板书) 这时,中亚的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并擅自建立政权,对新疆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2.阿古柏侵占新疆(板书) 3.1871 年沙俄占领伊犁(板书)(看图指出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板书)修改意见区 左宗棠收复新疆(板书) 将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