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知识点的衔接.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卢**
  • 文档编号:228039259
  • 上传时间:2021-1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8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知识点的衔接胡国池【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初中和高一物理的教学内容,从教材和知识点的异同点,通过实例分析,教学建议等方面阐述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点的衔接教学关键词】衔接背景异同点过渡衔接引言初中物理学习阶段在八年级和九年级,学习的知识点有:力和机械能、光学物质形态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压强等〔八年级〕;机械功与机械能、电路、欧姆定律、电能与电功率等〔九年级〕高中一年级学习的内容:运动的描述;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运动;机械能和能源等高一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将高一的知识点与初中局部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下文根据高一年级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知识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教学建议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背景高中的学习生活对刚升高一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体会,学习科目增多,学习的强度加强,科目的知识点更系统化,更多的知识应用从定量计算转换到定性分析,理科中的物理更是其中較难掌握的科目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印象:一听〔课〕就会,一看〔例〕就懂,一做〔题〕就错,一考〔试〕就懵1.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1〕来自个人学习的心理压力学生中考后进入高中学习,面临许多变化,例如学习环境、学习群体、心智波动等变化,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特别是物理成绩比照初中的成绩,当分数、排名下滑很大时,学生就会产生焦虑,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2〕来自家庭的精神压力每位家长希望子女进入高中学习后,期望子女所有科目的成绩都有质的飞跃然而每次看到学生小测、考试等成绩下滑后,家长觉得事与愿违于是家长利用节假日安排子女参加课外的班,这种通过时间换成绩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精神压力〔3〕来自教师的课堂压力教师在讲授高一的课程,往往感觉比较吃力为了尽快提升学生成绩,教师通过课堂随机提问、课堂小测等方式训练学生,这些临场的提问,需要学生在课前的进行预习,直接让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倍感压力2.导致学生高中物理成绩不好的原因浅析〔1〕把生活经验当物理规律进入高中初期,学生对物理题目或现象的分析,常会错用生活经验去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或在初中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均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生活经验有的经过实践或猜想,验证是正确的,是建立物理概念或定律的根底,如:伽利略提出的斜面实验,后来由牛顿整理出“牛顿第一定律〞有些生活经验是外表现象是成立的,但却忽略了隐藏的条件,如:亚里士多德提出“同时释放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质量大的铁球先着地〞的说法,此时对该说法的判断,生活经验成了分析问题的思维障碍〔2〕把数学等量关系当物理概念当学生将物理问题数学化时,无视事物的物理事实及其自身的物理意义,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点时候出现误区,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F=Gm1m2r2,对两个天体而言,万有引力与两者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假设从数学知识去分析:当距离趋近零时,万有引力将趋于无穷大。

      但该结论却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忽略了物理事实〔质点〕这个前提条件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初中和高中各自的教学大纲对物理教学内容的要求各异,面对学生升中后的学习,就关系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教学的衔接问题并不是根底教育课程出现的新问题其本质上是知识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所出现、成长、延伸、完善等过程必然产生的矛盾二、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异同点1.教材版本编著的地域不同〔1〕初中教材为教育部审定2021〔或2021〕版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广东教育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出版,由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组编著〔2〕高中教材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21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东教育出版社,由广东根底教育课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编著不同的地域对教材编著后,比较难衡量当地的教学现况,虽有共同的考纲,但考查方式或在复习知识点时的难度就比较难掌控2.初高中物理的研究性质不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在教学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要求较高初中物理:注重在定性研究,研究的现象比较直观,研究对象也比较单一,研究的问题也多是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课程以形象思维为根底,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高中物理: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且抽象,全国卷的高考重视动态问题的考查;课程多以抽象思维为根底,很多结论不能由实验直观直接得到,而需要在实验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整理与归纳才能得出3.课堂教学内容的比照初中:课堂容量小,课堂内反复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学生参与度高,表现活泼〔计算的量小,思考的量小〕;当有新知识的出现,伴随相应练习的时间很充裕高中:课堂容量大,计算量大,物理思维明显,每一节课要解决很多问题,牵涉的物理量多,概念抽象,学生理解相对困难,知识内容密度大在高中的课堂,都是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学习学生在高一学习物理,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阐述中八年级〔广东和上海共同版第51页〕的课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高一物理〔粤教版必修1第79页〕课本: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两种表达方式都有共同点:惯性定律区别: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出现改变原状态的外力,那么就变为牛顿第二定律,从而为下一个内容的学习留下伏笔三、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教学实现的三个过渡的衔接1.从标量到矢量:矢量运算的出现〔1〕“矢量〞是初高中衔接的第一个难点〔2〕矢量运算:运动合成分解;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例:渡河位移最短问题求解渡河位移最短问题:假设v水初高中衔接点: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教学策略:结合初中数学知识点,在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对几何关系的认知和运算能力,将矢量的合成转换为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教学内容由简单逐渐到复杂,如下图知识点〔高一物理〕的比照初中物理〔力学〕高中物理〔力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二力平衡力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功和机械能功、机械能守恒定律例: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求功初中:从做功的条件,应用公式W=Fs高中:从做功的条件,由公式W=Fs进一步推导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计算公式W=FscosαW=Fscosα,表达的意义是功等于沿力F方向的位移与力的乘积;功的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只是说明力在这个过程中的效果是动力还是阻力.从能量的角度来说,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获得了能量;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向外输出能量。

      正、负功的判断方法:根据F与s的夹角α判断.假设α为锐角那么做正功,假设α为直角那么不做功,假设α为钝角那么做负功初高中衔接点:力学和机械功教学策略:加强初中物理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和机械功的题目训练,既能到达中考的复习要求,又能为高中学习物理知识打下根底初中的知识点变成了高中知识点的特例,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问题重在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根本是相比照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等高中物理课程大局部问题既要作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对数学要求高,分析过程应运用了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矢量〕、极值等3.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例如:运动和力的关系〔如下图〕从上图分析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是将力和运动连接的桥梁初高中衔接点:运动学教学策略:结合初中物理运动性质和公式的综合訓练,为高中学习加速度奠定根底四、初高中物理答题格式的衔接1.高一局部学生答卷情况简析〔答案中的细节处理,如下图〕从上图案例分析,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1〕表达式中的连等、带单位运算;〔2〕书写答卷时字迹不清晰,没注意扫描的效果;〔3〕分析中文字表达不清,欠简洁2.初高中衔接点:答题的标准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参考标准答案的书写格式,寻找得分点。

      提醒学生对计算题中“必要的文字说明〞的解读,解答有依据,书写解题步骤按思路分步解答,参透评分标准能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有助提升得分3.初高中衔接点:物理量符号的标准化教学策略:在初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提醒学生在书写物理量时,需要牢记不同的物理量有着相应的符号例如:质量用m表示,速度用v表示,少数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却将数学的未知量x代表质量;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那么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力学中力用F表示,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F=μFN,其中支持力用FN表示五、教学建议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学衔接是在同一片教学区域内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持续性的教学连接活动连接内容:〔1〕教材中知识点的衔接;〔2〕中高考纲的要求、课堂教学方式的衔接;〔3〕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衔接;〔4〕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过程的衔接;〔5〕初中与高一的数学知识储藏的衔接结束语在教学过程中,初高中物理教学做到无缝衔接,既需要教学区域学校的多方合作,也需要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初高中的教师需要从初中、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方面确定教学内容,在授课时合教材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解题的一般性的思维模式〔如审题技巧、答题标准〕;培养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建立物理情景和模型,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理过程与状态等〕,在答题的运算过程,那么要求文字表达简洁,不需将大量的运算化简书写到卷面上等。

      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那么需要初中和高中教师在知识点的衔接教学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M].广东教出版社,2021.【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M].广东教出版社,2021.【3】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和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202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