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完备版.ppt
91页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要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要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均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如何变,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如何变动的•在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时,必须区分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在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时,必须区分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潜在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潜在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所以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到的国民收入水平,所以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第一节第一节 第二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节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分析(一)总需求分析(一): 简单的国简单的国民民 收入决定模型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分析(二):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模型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第一节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一):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一节和下一节中首先分析这一节和下一节中首先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国民收入水平 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的假设: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的假设: 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充分就业的国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是不变的民收入水平是不变的 第二,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第二,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三,价格水平是既定的第三,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为什么要有这三条假设?为什么要有这三条假设?•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假定总供给不变,只分析总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假定总供给不变,只分析总需求变化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一条假设相当需求变化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一条假设相当于假定总供给不变,因为总供给基本上取决于潜在于假定总供给不变,因为总供给基本上取决于潜在的国民收入和投入成本。
如果潜在的国民收入发生的国民收入和投入成本如果潜在的国民收入发生变化,总供给也会随之而变变化,总供给也会随之而变•第二条假设实际上告诉我们,在分析时,先不要考第二条假设实际上告诉我们,在分析时,先不要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影响(实际上总供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影响(实际上总供给变化会对均衡的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给变化会对均衡的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 )第一节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一):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回顾:回顾:•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分析需求变动的影分析需求变动的影响假定供给不变响假定供给不变分析供给变动的分析供给变动的影响假定需求不变影响假定需求不变第一节总需求分析(一):第一节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总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构成总需求的要素,如消费需求、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构成总需求的要素,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进而对国民收入水平投资需求的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进而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价格水平如发生变化价格水平如发生变化,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以及总供给都会发生影响。
如果一下子要全部考虑这些以及总供给都会发生影响如果一下子要全部考虑这些影响,就会使分析变得很复杂为了使分析由浅入深,影响,就会使分析变得很复杂为了使分析由浅入深,在第一步,我们先假定价格水平不变,同时在第二条假在第一步,我们先假定价格水平不变,同时在第二条假设条件下(不考虑总供给的变化)考虑消费需求、投资设条件下(不考虑总供给的变化)考虑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构成总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对均衡的国民收入需求等构成总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对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会产生什么影响,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会逐步放水平会产生什么影响,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会逐步放松这些假定条件松这些假定条件第一节总需求分析(一):第一节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设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设二、二、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的构成三、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四、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五、五、乘数理论乘数理论第一节总需求分析(一):第一节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设型的假设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主要分析消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主要分析消费需求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费需求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这个模型有两点假设:这个模型有两点假设:•利息率水平既定,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利息率水平既定,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率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投资水平既定,即不考虑投资水平的变动,投资水平既定,即不考虑投资水平的变动,因为投资水平的变动会影响总需求,进而因为投资水平的变动会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水平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水平二、总需求的构成1、什么是总需求(通常用符号、什么是总需求(通常用符号AD来表示):来表示): 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在现实经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在现实经济即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济即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以及国外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政府的需求以及国外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净需求四个部分净需求四个部分 若消费需求用若消费需求用C表示,投资需求用表示,投资需求用I表示,政表示,政府需求用府需求用G G来表示,国外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净需来表示,国外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净需求用(求用(X-MX-M))来表示,则有:来表示,则有:ADAD==C+I+G+C+I+G+((X-MX-M)) 注意:注意: ①①AD=C+I+G+((X-M))与国民与国民 收入核算中收入核算中GDP= C+I+G+((X-M))的区别的区别②②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AD=C+I+G③③二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二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AD=C+I2、构成总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的进一步分析:、构成总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的进一步分析:1)消费需求:消费是指居民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消费需求:消费是指居民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住房租金,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住房租金,以及对其他劳务的支出。
根据西方经济学家对长期消费以及对其他劳务的支出根据西方经济学家对长期消费统计资料分析,在总需求中消费的需求是相当稳定的统计资料分析,在总需求中消费的需求是相当稳定的2)投资需求:指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包括:企业)投资需求:指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包括:企业固定投资(用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存货固定投资(用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存货投资(用于原材料、半成品及未销售成品的投资),以投资(用于原材料、半成品及未销售成品的投资),以及居民住房投资投资在经济中的波动相当大及居民住房投资投资在经济中的波动相当大二、总需求的构成3)政府需求(也叫政府支出):这里是指政)政府需求(也叫政府支出):这里是指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者说是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者说是政府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支出随着国家对经府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支出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总需求中政府支出的济生活干预的加强,总需求中政府支出的比例也一直在提高比例也一直在提高4)国外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净需求:指国外)国外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净需求:指国外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需求(X))与国内对国与国内对国外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外产品和劳务的需求(M))之差。
之差二、总需求的构成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假定总需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假定总需求中的其它部分不变,求中的其它部分不变,仅仅考虑总需求中消费仅仅考虑总需求中消费的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的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 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 1 1)什么是消费函数)什么是消费函数 ① ①定义定义 ②②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③③消费函数的表示消费函数的表示 反映消费与收入之反映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关系式关系式C=f((Y))C::代表消费代表消费 Y::代表收入代表收入2 2)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APC))和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MPCMPC))————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由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由APCAPC和和MPCMPC加以说加以说明。
明 ① ①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APC))–定义:定义:APCAPC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表示:用公式表示: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APCAPC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的状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的状况,例如,若况,例如,若100100元收入中有元收入中有8080元用于消费,则元用于消费,则APC=0.8APC=0.8–APCAPC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由于消费水平总是大于零,因而由于消费水平总是大于零,因而APCAPC为正数为正数•在收入偏低时,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消费有在收入偏低时,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消费有可能大于收入(此时有负的储蓄),可能大于收入(此时有负的储蓄),APC>1APC>1. .•随收入的增加随收入的增加,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减小,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减小,APCAPC的数值逐渐降低的数值逐渐降低. .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②②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MPC)•定义定义:MPC:MPC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所占有的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所占有的比例比例. . 用公式表示用公式表示 △ △Y:Y:家庭收入的增加量家庭收入的增加量; ; △C: △C: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MPCMPC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随着收入增加随着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消费增加, ,但消费增加的速度慢于收但消费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入增加的速度, ,即即MPCMPC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3)3)消费曲线消费曲线: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即消费即消费函数可以用消费曲线加以说明函数可以用消费曲线加以说明. .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4 4)线性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虑MPCMPC递减的情况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递减的情况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来表示:数来表示: 在上式中,在上式中, 为自发消费,它是由人的基本需为自发消费,它是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如维持生存的衣、食、住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如维持生存的衣、食、住等,无论收入多少,这部分消费都是不可少的。
在等,无论收入多少,这部分消费都是不可少的在经济分析中,经济分析中,假设这部分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一假设这部分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一个固定的量个固定的量自发的含义就是指它是由人的生存需自发的含义就是指它是由人的生存需要所决定的,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要所决定的,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cYcY为引致消费它随着收入变动而变动,随着为引致消费它随着收入变动而变动,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按固定不变的一个比例收入增加,消费按固定不变的一个比例C C增加,因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线性消费函数条件下的线性消费函数条件下的APC和和MPC 随收入增加,二者趋相等因而,消费随收入增加,二者趋相等因而,消费函数主要由函数主要由MPC来来说明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1 1)什么是储蓄函数)什么是储蓄函数①①定义:反映储蓄和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数学关系式定义:反映储蓄和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数学关系式②②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个家庭的储蓄可正可负。
在收入偏低时,储一个家庭的储蓄可正可负在收入偏低时,储蓄通常为负数,这表明该家庭借债消费随着收入蓄通常为负数,这表明该家庭借债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逐渐增加,其数值逐渐变为正数,并的增加,储蓄逐渐增加,其数值逐渐变为正数,并且由于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数量逐渐减少,因而储且由于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数量逐渐减少,因而储蓄增加的数量越来越大蓄增加的数量越来越大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③③储蓄函数的表示: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储蓄函数的表示: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S表示储蓄,则储表示储蓄,则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S=Y-C((Y))=S((Y))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和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由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由APS和和MPS来说明①①平均的储蓄倾向(平均的储蓄倾向(APS))定义:定义:APS指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指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APS的变化规律:由于储蓄可正可负,因而的变化规律:由于储蓄可正可负,因而APS也可正也可正可负。
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可负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APS可以为负值;随可以为负值;随收入增加,收入增加,APS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1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②②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PS))•定义:定义:MPS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即重,即•MPS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 MPS一般为正值,但小于一般为正值,但小于1,即,即0<<MPS<<1,不不过,随着收入增加,过,随着收入增加,MPS呈递增趋势呈递增趋势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3)储蓄曲线)储蓄曲线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从图中从图中可以看出:可以看出: 首先,随着收入增首先,随着收入增加,家庭部门的储蓄加,家庭部门的储蓄增加,即储蓄曲线向增加,即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时,右上方倾斜同时,随着收入增加,储蓄随着收入增加,储蓄增加的速度更快,因增加的速度更快,因而储蓄曲线越来越陡而储蓄曲线越来越陡峭 其次,不难发现,其次,不难发现,储蓄曲线与消费曲线储蓄曲线与消费曲线恰好是相对的。
例如,恰好是相对的例如,在收入为在收入为0时,消费时,消费大于大于0,此时的消费,此时的消费额恰好等于负的储蓄额恰好等于负的储蓄额;在消费等于收入额;在消费等于收入的的A点,储蓄量等于点,储蓄量等于0其中: 就是自主储蓄,它不受收入的影响其中: 就是自主储蓄,它不受收入的影响 (1- (1-c))Y是由收入引致的储蓄是由收入引致的储蓄 ((1-c)是边际储蓄倾向-c)是边际储蓄倾向4)线性储蓄函数)线性储蓄函数 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C((Y)+)+S((Y)=)=Y 2))APC和和APS之和恒等于之和恒等于1,即,即 APC++APS==1 3))MPC和和MPS之和恒等于之和恒等于1,即,即MPC++MPS==1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二)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二)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1、总需求、总需求•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其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其中:中: I==I0,,因为投资取决于利息率,而在简单的国民收因为投资取决于利息率,而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入决定模型,假定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即假定投资水平既定。
即假定投资水平既定∴∴总需求总需求 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总供给、总供给 总供给总供给AS也就是总产量(总收入)也就是总产量(总收入)Y3、、均衡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Y0 均衡的条件均衡的条件AD=AS,,即即 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4、图示: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图示: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AD为总需求为总需求Y::总产量(总收入),总产量(总收入),也就是总供给也就是总供给45°线表示总需求等于总线表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供给•AD与与45 °线相交于线相交于E,,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为Y0•在在Y0的的左边,总需求大于左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水平将会上总供给,价格水平将会上升,这会促使生产增加,升,这会促使生产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将会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将会增加•在在Y0的右边,总需求小于的右边,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结果导致厂商的总供给,结果导致厂商的产品出现积压,这样厂商产品出现积压,这样厂商就会在下期减少生产,使就会在下期减少生产,使国民收入水平将会减少国民收入水平将会减少•只有在只有在Y0时,国民收入既时,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这时的国民收均衡状态,这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1、总需求变动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总需求变动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AD的变动实际上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变动实际上表现为两个方面: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自发总需求自发总需求)的变的变动动,在图上表现为截距的在图上表现为截距的变动变动•MPC(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斜在图上表现为斜率的变动率的变动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2、储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储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 在既定收入中,在既定收入中,∴∴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3、节约的悖论、节约的悖论1)什么是)什么是“节约的悖论节约的悖论” 根据消费与储蓄对国民收入的不同影响,凯恩斯得出这根据消费与储蓄对国民收入的不同影响,凯恩斯得出这样一个与传统的道德观相矛盾的推论:按照传统的道德观,样一个与传统的道德观相矛盾的推论: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增加储蓄是好的,减少储蓄是恶的。
但按上述储蓄变动引起增加储蓄是好的,减少储蓄是恶的但按上述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的悖论节约的悖论”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2))“节约的悖论节约的悖论”所适用的条件(成立的条件)所适用的条件(成立的条件) 应该指出的是,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应该指出的是,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的结论仅仅适用于各种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的结论仅仅适用于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的情况如果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要考的情况如果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要考虑到总供给的限制时,这一结论就不适用了虑到总供给的限制时,这一结论就不适用了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1 1、乘数理论的提出、乘数理论的提出 ,但一定量的,但一定量的 变化,导致变化,导致Y Y变化变化多少?即总需求变化与国民收入变化之间量的关系如多少?即总需求变化与国民收入变化之间量的关系如何,就是乘数理论要回答的问题。
何,就是乘数理论要回答的问题2 2、什么是乘数、什么是乘数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根据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增加的总需求与根据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增加的总需求与增加的国民收入相等,即:增加的国民收入相等,即: 五、乘数理论五、乘数理论3 3、结论:、结论:结论结论1 1:乘数公式:乘数公式 表明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表明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乘数就越小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得更多。
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得更多五、乘数理论五、乘数理论结论结论2 2:从乘数的公式还可以看出,因为边际消费:从乘数的公式还可以看出,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倾向是小于1 1的,所以乘数一定是大于的,所以乘数一定是大于1 1这也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某一部门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某一部门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这些部门的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从而使这些部门的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五、乘数理论五、乘数理论4 4、要注意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1 1)乘数发生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乘数发生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只有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需求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或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瓶颈状态”,乘数也,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
无法发挥作用五、乘数理论五、乘数理论2 2)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所以,经济学家形象地把乘数称为一把所以,经济学家形象地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剑双刃剑”五、乘数理论五、乘数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总需求分析(二):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模型•总总需求分析中,假设条件的放松需求分析中,假设条件的放松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只研究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只研究了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了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但实际上,利息率和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但实际上,利息率和投资都是变动的,而且,对总需求和国民收投资都是变动的,而且,对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影响较大在入影响较大在IS—LMIS—LM模型中,我们分析在模型中,我们分析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国民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收入的决定,以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关系 •什么是什么是IS-LMIS-LM模型模型 IS-LM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在这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在这里:里:I I是指投资是指投资 S S是指储蓄是指储蓄 L L是指货币需求是指货币需求 M M是指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 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在政策上可以用来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度概括,在政策上可以用来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因此,被称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政策,因此,被称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第二节第二节 总需求分析(二):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模型一、一、ISIS曲线曲线二、二、LMLM曲线曲线三、三、IS-LMIS-LM模型模型第二节第二节 总需求分析(二):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模型一、一、IS曲线(两部门经济)曲线(两部门经济)1 1、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国、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民收入的条件∵∵AD=C+IAD=C+I AS=C+S AS=C+S 在均衡时有在均衡时有AD=ASAD=AS,,即即I=SI=S((计划的投资计划的投资= =计划的储蓄)计划的储蓄)注意:注意: 由国民收入核算中用支由国民收入核算中用支出法与收入法得到出法与收入法得到GDP=C+I,,GDP=C+S以及以及I=S的区别的区别2、投资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投资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者一般要用贷款来投资,而贷款必须付出利投资者一般要用贷款来投资,而贷款必须付出利息,所以利润最大化实际上是偿还利息后纯利润息,所以利润最大化实际上是偿还利息后纯利润的最大化这样,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的最大化这样,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 若利润率既定,则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息率:若利润率既定,则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息率:一、一、IS曲线(两部门经济)曲线(两部门经济)3、储蓄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储蓄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家庭部门的储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家庭部门的储蓄取决于收入蓄取决于收入一、一、IS曲线(两部门经济)曲线(两部门经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IS曲线曲线1))IS曲线的导出曲线的导出一、一、IS曲线(两部门经济)曲线(两部门经济)一、一、IS曲线(两部门经济)曲线(两部门经济)§ 对于任意取定的利率对于任意取定的利率i,,从图上都可得到对应的均衡的国民收从图上都可得到对应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将不同利率水平对应的均衡的国民收入点连接起来,得入,将不同利率水平对应的均衡的国民收入点连接起来,得到到IS曲线。
曲线2))IS曲线的含义曲线的含义 IS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息率和均衡国民收入的不同组合描的利息率和均衡国民收入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述出来的曲线•在在IS曲线上,每一点所表示出来的利息曲线上,每一点所表示出来的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恰好使投资等于储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恰好使投资等于储蓄或者说,在蓄或者说,在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上的一个均衡状态示产品市场上的一个均衡状态一、一、IS曲线(两部门经济)曲线(两部门经济)•IS曲线以外,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曲线以外,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状态:若经济处于:若经济处于IS曲线左下方的曲线左下方的A点,此时,利率为点,此时,利率为i2,,比实现均比实现均衡时所需要的利率衡时所需要的利率i1要低,因而所要低,因而所决定的投资比均衡时的投资更大,决定的投资比均衡时的投资更大,这就是说,在这就是说,在IS曲线的左下方,曲线的左下方,I>S.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道理,在在IS曲线的右下方曲线的右下方,投资小于储蓄投资小于储蓄,即即I
动的关系的曲线预备知识:预备知识:L L——指对货币的需求指对货币的需求 M M——货币的供给货币的供给2 2、为什么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为什么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同方向变动解释一:叙述法解释一:叙述法①①货币的需求: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货货币的需求: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货币的需求币的需求L=LL=L1 1((Y Y))+L+L2 2((i i))上式中:上式中:L L1 1代表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取代表货币的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决于国民收入, ,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记为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记为 L L1 1=L=L1 1((Y Y))= =k kY Y 二、二、LM曲线曲线 由交易动机产生的对由交易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交易动机是货币的需求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由此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被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由预防动机产生的对货由预防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预防动机又称谨币的需求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由此产生的货货币的动机,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被称为货币的预防需币需求被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L2L2代表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利息率,代表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利息率,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记为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记为 L L2 2=L=L2 2((i i)) 投机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投机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投机动机是是指人们为需求投机动机是是指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在手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在手边留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边留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由此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由此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②②货币的供给(货币的供给(M M):):指实际的货币指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它是由中央银行的名义供给量,它是由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m m))与价格水平与价格水平((P P))决定的。
在经济中实际发挥决定的在经济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货币是:作用的货币是: 二、二、LMLM曲线曲线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不以赢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不以赢利为目的,因而货币的供给量与利为目的,因而货币的供给量与利息率高低无关因此货币的供利息率高低无关因此货币的供给可以认为是中央银行可控制的给可以认为是中央银行可控制的常量在右图中,货币的供给曲常量在右图中,货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利率轴的直线线是一条平行于利率轴的直线③③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M=L=LM=L=L1 1((Y Y))+L+L2 2((i i)) 在货币的供给在货币的供给M M不变的情况下:不变的情况下:二、二、LM曲线曲线 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必然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利率之间必然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L L1 1增加是增加是国民收国民收入增加入增加的结果的结果L L2 2减少是减少是利率利率上升上升的结果的结果解释二:图解法解释二:图解法二、二、LMLM曲线曲线 LMLM曲线的导出:曲线的导出:对应于特定的收入对应于特定的收入Y Y1 1 决定了决定了L L11 11 若若M M既既定定 则则L L2121就能确就能确定下来(定下来(L L2121=M-L=M-L1111)。
对应于对应于L L2121,,即可得即可得到使货币市场处于到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均衡的利息率i i1 1,在,在LMLM曲线图上得到一曲线图上得到一个组合点(个组合点(Y Y1 1i i1 1),),以类似的方式,即以类似的方式,即在推导出在推导出LMLM曲线 以以A A点(点(Y Y2 2、、i i1 1))为例,对应于收入为例,对应于收入Y Y2 2,,货币市场上处于均衡的利息率由货币市场上处于均衡的利息率由LMLM曲线上对应的点来决定由于曲线上对应的点来决定由于A A点位于点位于LMLM曲线的右下方,因而,此时的利息率曲线的右下方,因而,此时的利息率,,,,比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要比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要低,从而货币需求更大低,从而货币需求更大 所以,在所以,在LMLM曲线的右下方,曲线的右下方,L>M;L>M;同同理可导出在理可导出在LMLM曲线的左上方曲线的左上方L 曲线以外的点,经济处于失衡状态二、二、LMLM曲线曲线4、、LM曲线位置的变动曲线位置的变动((1)货币供应量变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动与LM曲线位置的平行移动曲线位置的平行移动二、二、LMLM曲线曲线((2)货币需求变动与)货币需求变动与LM曲线位置的移动曲线位置的移动二、二、LMLM曲线曲线•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增加,增加,LM曲线向左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上方移动•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减少,减少,LM曲线向右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下方移动三、三、IS——LM模型模型1 1、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把把ISIS曲线和曲线和LMLM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两个市场同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时达到均衡时的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在交点在交点E E以外的任何一点,国民经以外的任何一点,国民经济不能处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在济不能处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在产品市场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货产品市场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下,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下,收入利息率将趋于均衡点收入利息率将趋于均衡点E E。 2 2、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影响、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影响•复习复习::自发总需求自发总需求 变动与变动与ISIS曲线位置的变曲线位置的变动动三、三、IS——LM模型模型 自发总需求自发总需求 ↑→ ↑→ISIS曲线曲线向右方移动向右方移动 自发总需求自发总需求 ↓→ ↓→ ISIS曲线曲线向左方移动向左方移动•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三、三、IS——LM模型模型•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支出由政府的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支出由政府的政策决定,在经济分析中也作为一种政策决定,在经济分析中也作为一种自发性支出,也是自发总需求的一个自发性支出,也是自发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这里如果把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这里如果把财政支出的变动作为自发总需求的变财政支出的变动作为自发总需求的变动,这里分析的就是财政政策对国民动,这里分析的就是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收入和利率的影响三、三、IS——LM模型模型3 3、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在在IS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三、三、IS——LM模型模型M↑→LMM↑→LM曲线向右方平行移动曲线向右方平行移动M↓→LMM↓→LM曲线向左方平行移动曲线向左方平行移动•我们也可以同时分析自发总需求的变动与货币量的变动对我们也可以同时分析自发总需求的变动与货币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从而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从而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与配合。 我们在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章再详细说明共同作用与配合我们在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章再详细说明这一问题这一问题•IS—LMIS—LM模型分析了储蓄、投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如何模型分析了储蓄、投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这一模型不仅精炼地概括了总需求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这一模型不仅精炼地概括了总需求分析,而且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这分析,而且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这一模型被称为一模型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三、三、IS—LM模型模型4 4、小结:、小结:第三节第三节 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 在以上两节的总需求分析中,在以上两节的总需求分析中,我们假设我们假设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以及价格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以及价格水平不变水平不变,从而也就没有分析总供给对国民收入,从而也就没有分析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以及价格水平的决定决定的影响以及价格水平的决定 但在现实中,总供给总是有限的,价格水平但在现实中,总供给总是有限的,价格水平也是变动的。 在总需求也是变动的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我们总供给模型中,我们就要把总需求分析与总供给分析结合起来,说明就要把总需求分析与总供给分析结合起来,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一、一、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二、二、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三、三、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四、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影响五、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平的影响六、六、小结小结第三节第三节 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若以横轴若以横轴OYOY代表国民收入代表国民收入 纵轴纵轴OPOP代表价格水平代表价格水平 则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则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总需求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即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即1 1、什么是总需求曲线: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什么是总需求曲线: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2 2、为什么总需求和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为什么总需求和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在在IS——LMIS——LM模型中,货币供应量是指实际货币供应量模型中,货币供应量是指实际货币供应量((M M),),它取决于名义货币供应量(它取决于名义货币供应量(m m))和价格水平(和价格水平(P P),),即即一、总需求曲线•在在名义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名义货币供应量和货币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P↑→M↓→LMP↑→M↓→LM曲线向左上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方移动→→均衡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Y↓Y↓ ∴P ∴P和和Y Y之间成反方向变动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的关系3、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一、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二、总供给曲线1、什么是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2、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总供给取决于资源利用的情况,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即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a—b,,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这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与横轴平行的线,这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可以增加这是因为资源还情况下,总供给可以增加这是因为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可以在不提高价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可以在不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增加总供给这种情况是由凯格的情况下,增加总供给这种情况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所以这种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恩斯提出来的,所以这种水平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称为“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b—c,,这时总供给曲线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这表明总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从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从而成本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而成本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中存在的情况,所以这种向况是短期中存在的情况,所以这种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短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 第三种情况第三种情况::c以上,这时以上,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了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即经济中实充分的利用,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已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已无法增加在长期中总是无法增加在长期中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为“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3、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变动•在资源条件既定,即在资源条件既定,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凯恩既定的条件下,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和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不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不变的,变的,但短期总供给但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可以变动的曲线是可以变动的二、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AS0→AS1::表示在价格水平表示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原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原因(如技术进步)而引起因(如技术进步)而引起总总供给增加供给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AS0→AS2::表示在价格水平表示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原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原因(如资源减少或成本增加)因(如资源减少或成本增加)而引起而引起总供给减少总供给减少。 三、总需求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这一这一模型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模型是把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给曲线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来说明总需求来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在图中,总需求曲线在图中,总需求曲线ADAD与总供给曲与总供给曲线线ASAS相交于相交于E E,,这时就决定了均衡的这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国民收入水平为Y Y0 0均衡的价格水平均衡的价格水平为为P P0 0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在在总总需求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我们分析总需求变动总供给模型中,我们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到总供给曲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到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线的不同情况1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总供给曲线中,在这种总供给曲线中, 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 或者说,在未入的同方向变动或者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前总需求变动价格实现充分就业前总需求变动价格并不变动并不变动2 2、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即: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即: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与价格水平的影响3 3、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这种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总供给曲线中,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中,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以:用,所以: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即: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即: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入的变动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格水平的影响 短期总供给是会变动的,短期总供给是会变动的,这种变动同样会影响国民收这种变动同样会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在总需求不入与价格水平,在总需求不变时:变时:六、小结结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分析宏观经济情况与政策的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举例:可以用这一模型来分析不同的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抑制总需求:抑制总需求:•刺激总供给:刺激总供给:本章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又被称为收入理论,是因为其理论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因此,本章内容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一、概念•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储蓄倾向•5、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6、投资乘数•7、投资函数•8、流动性偏好本章复习要点•9、交易动机•10、谨慎动机(预防动机)•11、投机动机•12、流动性偏好陷阱•13、均衡国民收入•14、潜在的国民收入•15、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16、短期总供给曲线•17、长期总供给曲线•18、MEC曲线•19、MEI曲线本章复习要点•二、简答题•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2、四部门经济社会国民收入决定条件•3、投资乘数的作用方式•4、节约的悖论•5、通胀缺口与紧缩缺口•6、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是水平的•7、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8、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垂直的•9、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0、总供求模型对经济过热和萧条、滞胀和新经济的解释本章复习要点•11、投资函数的形式与意义•12、货币需求函数与货币供给函数的形式与意义•13、总需求函数的推导•14、总供给函数的推导•15、IS-LM曲线所分割的各种空间的经济含义•16、用IS-LM模型说明经济社会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渡过程。 •17、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18、货币供给的几种类型•19、均衡利率的几种极端情况•20、IS曲线的决定与变动•21、LM曲线的决定与变动•22、AD曲线的决定与变动•23、AS曲线的决定与变动本章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主要由那些因素决定? (华南理工2005,10分)•2、宏观经济总需求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华南理工2005,10分)•3、如何理解储蓄?体现它的形态有哪些方式? (华南理工2005,10分)•4、三部门封闭经济,用收入支出的I-S模型分析凯恩斯“节俭的悖论”思想,对于不同情形用几何图形表示北京大学2005,12分)•5、在利率-总产量和价格-总产量两个坐标空间中作一一对应的图形,当t1降到t2时,说明(1)这对AD曲线有何影响?(2)这对均衡利率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3)从传导机制的角度详细解释为什么均衡利率和投资发生这种变化北京大学2006,16分)•6、在LM曲线不变时,IS越平坦是不是表示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先判断?再用传导途径说明?(北京大学2007,20分)•7、总支出的构成有哪些?(暨南大学2005,8分)•8、新凯恩斯主义对短期总供给的推导(暨南大学2008,9分) •9、关于总需求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的推导(暨南大学2008,15分) •10、推导自发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江西财经2005,10分)•11、用四方图法推导水平的LM曲线并说明其经济含义。 (江西财经2005,10分) •1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 (江西财经2005,10分)•13、试推导is-lm模式,并借助它说明当政府采用财政政策时对均衡的收入与利率有何影响(武汉大学2002,13分) •14、短期总供给曲线到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动态调整过程(浙江大学2008,12分)•15、什么是总需求函数?为什么AD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中国海洋大学2000,7分) •16、简述凯恩斯乘数理论,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中国海洋大学2000,7分) •17、试推导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出其政策含义(人大1999,15分)•18、简要说明投资乘数定理,并指出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人大2000,12分) •1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人大2008,15分)•20、比较微观S-D和宏观AS-AD模型的异同?(中央财大2008,15分)本章考研真题•二、计算题•1、y=100+0.8Yd,t=0.25,G=200,TR=62.5.I=50.T=ty• 求均衡收入是多少?边际税率的成数是多少,政府g的乘数是多少,平衡预算乘数是多少?实际收入水平是800求非意愿投资是多少?(北京大学2007,18分)•2、假设市场总供给函数是ys=2000+p,总需求函数是yD=2400-p,求:• (1)供求均衡点• (2)总供给曲线有何形状?属于哪种类型?(云南大学2008,10分)•3、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元),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中国海洋大学2000,11分) •4、设某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为i=150-6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 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人大1998,10分)•5、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9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0.2y.•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人大2000,10分)本章考研真题•三、名词解释•1、MEC (华南理工2006,6分)•2.总供给 (华南理工2006,6分)•3、IS方程和LM方程(天津商学院2004,5分)•4、投资乘数和加速数(青岛科技大学2006,5分) •5、边际消费倾向(山东师大2005,6分)•6、资本边际效率 (山东师大2005,6分)•7、凯恩斯定律与萨伊定律(天津商学院2006,5分)本章考研真题•8、总需求(燕山大学2007,5分)•9、乘数原理(燕山大学2007,5分)•10、庇古效应(人大1998,4分) •11、流动偏好陷阱(人大2000,4分)•12、货币工资粘性 (人大2000,4分)•13、凯恩斯陷讲(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8,5分)•14、货币需求函数(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9,5分)•15、资本边际效率(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9,5分)本章考研真题•四、论述题•1、论影响消费的因素。 华南理工2006,20分) •2、结合中国国情,试论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依据以及凯恩斯对这些观点和理论的批判 (江西财经2005,20分)•3、说明凯恩斯主义三个宏观经济模型:收入-支出模型(NI-AE)、双重均衡模型(IS-LM)、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均衡时的关系,并运用它们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与效果天津商学院2006,20分)•4、有人认为:今年长江流域的水灾并不是坏事你认为如何?试用你所理解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解释你的结论(人大1999,15分) •5、试评述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9,15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