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_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例.pdf
4页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 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例张正平(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北京100048)收稿日期: 2009-04-15 基金项目: 教育部课题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研究” (编号: 07JHQ0052) 作者简介: 张正平 (1976—), 男, 湖北武汉人,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2006 年 12 月 31 日,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 2007 年 3 月 20 日,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正式挂牌成立至此,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 邮储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结构, 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得以初步引入问题是,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能达到何种程度呢?鉴于此, 本文选择当前农村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两个金融机构 (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分析对象, 讨论二者在未来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和可能的竞争强度, 并分析它们在竞争中存在的合作空间, 进而揭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多元化的政策含义一、 邮储银行基础设施的发展及其与农信社的竞争(一)机构网点据邮政储蓄银行网站披露, 截至 2008 年年末, 全国邮政储蓄营业网点已超过 36660 个,是国内网点数最多的金融机构。
巨大的网络遍布全国, 其中有近 60%的储蓄网点和近 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显然, 邮政储蓄银行可利用其覆盖全国 31 个省区市,尤其是农村的庞大网络优势和现有的 2 亿多个账户资源, 依托已形成全国大联网的综合业务网络、电子汇兑网络和加入银联的 “绿卡” , 为客户提供方便、 快捷的电子化金融服务 截至 2008 年年底, 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跨行交易成功率位居全国前列, 交易差错率保持全国最低水平相比之下, 农信社电子化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手工网点、 单机网点、 小型区域网络并存, 同时, 仍然受汇路不畅的制约, 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因此, 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将对农信社造成一定的压力①然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08 年 9 月发布的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 2007 年全国县域金融服务网点为 12.4 万个(见表 1)中国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为 1.31 万个, 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 10.6%; 农村信用社县域网点数为 5.2万个, 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 42.0%因此, 尽管从全国网点分布看邮政储蓄银行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人民银行统计的上述数据则表明,仅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来看, 农信社则更具比较优势②。
表 1农信社与邮储银行县域金融服务网点比较单位: 个资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数据整理, 2008 年 9 月, 第 9 页二)人力资源由于邮政储蓄过去 “只存不贷” 的经营模式, 大多数邮政储蓄从业者是从邮政系统 “转行” 过来的, 缺少从事金融业务的经验和知识背景据统计, 邮储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中, 高中以下占 79.85%, 大专占 16.57%, 大学及以上仅占 3.58%[1] 因此,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农信社从业者在金融业务方面的素质更有优势, 但是, 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加大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正在逐步提升人员素质然而, 从县域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占比 (见表 2)来看, 农信社都远远超出邮政储蓄银行 以 2006 年为例, 邮政储蓄银行县域从业人数为 13.3 万人,而农信社则为 46.8 万人, 前者仅占当年县域金融机构从业人数的 8.73%, 后者占比则高达 30.71%由此可见, 尽管从全国范围来看, 邮政储蓄银行人数众多, 但在县域地区, 农村信用社则拥有绝对优势表 2县域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情况单位: 万人资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数据整理, 2008 年 9 月, 第 9 页。
二、 邮政储蓄金融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农信社的竞争(一)存款业务据邮储银行网站披露, 截至 2008 年 8 月末, 邮政储蓄存年份机构县域金融服务网点总数邮政储蓄网点数农村信用社网点数网点数1340732323960869占比100%17.3%45.4%网点数1287282346855953占比100%18.2%43.5%网点数1239742369552089占比100%19.1%42.0%200520062007年份机构县域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总数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人数146.111.647.8占比100%7.94%32.72%人数148.912.447.1占比100%8.33%31.64%人数152.413.346.8占比100%8.73%30.71%200420052006· 28 ·款余额为 19820 亿元, 是中国第五大存款机构邮政储蓄存款业务在 2000~2005 年间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农村存款余额年增长率都在 20%左右, 邮储存款余额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拥有分布广泛的机构网点, 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来源仍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这种资金优势是农信社所无法比拟的。
二)中间业务邮政储蓄的中间业务开展的历史相对较长, 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 汇兑和保险代理三个方面1.银行卡业务在 2000~2006 年间, 邮政储蓄绿卡业务发展极为迅猛:绿卡发行量从 2000 年的 584 万张增加到2006 年的 5902 万张, 增加了 10 多倍; 自动柜员机的数量在此期间则从 3642 台增加到 9323 台, 增加了约 2.6 倍; 取现网点从 11477 个增加到 36647 个, 增加了约 3.2 倍; 特约商户由4363 家增加到 7048 家, 增加了 1.6 倍表 3 比较了农信社和邮政储蓄的银行卡业务的情况以2004 年为例,邮政储蓄的发卡总数几乎是农信社的 6 倍, 人民币存款余额是农信社的 2.5 倍, ATM 机是农信社的 2 倍多,但农信社银行卡的特约商户数量是邮政储蓄的 3 倍多,在笔数和金额上二者则大致相当因此, 总体来看, 邮政储蓄银行卡业务较之农信社更有优势③表 32004 年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卡业务比较注: 农信社的相关数字是以《中国金融年鉴》上统计的泰安信用社等 24 家加总所得2.汇兑业务邮政储蓄国内汇兑业务以 2000 年和 2006年为例, 无论汇兑网点、 开发汇票的数量和金额还是兑付汇票的张数和金额, 2006 年均比 2000 年有所下降, 但变化幅度很小, 基本维持稳定。
与国内汇兑不同,邮政储蓄的国际汇兑业务在 2000~2006 年间有较大的发展汇兑网点由 2000 年的 236 处增加到 2006 年的 20011 处, 增加了 84.8 倍; 出口汇票数由 2000年的 746 处增加到 2006 年的 283397 处,增加了约 380 倍,汇出金额同期增加了 1592 倍;进口汇票数由 2000 年的48181 张增加到 2006 年的 1344692 张, 增加了约 28 倍, 同期汇入金额增加了 54 倍, 但此期间有一定幅度的波动3.代理业务2000~2006 年间, 邮政储蓄代理业务有较快发展:寿险代理网点由 2000 年的 16670 处增加到 2006年的 30293 处, 增加了 1.82 倍, 代理的寿险保费同期增加了77.8 倍; 财险代理网点由 2000 年的 13407 处增加到 2006 年的 24612 处,增加了 1.84 倍,代理的财险保费同期增加了18.8 倍; 但同期代理国债业务承销量却下降了 30%由于邮政储蓄拥有庞大的营业网点数,这为它开展各类代理业务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为邮政储蓄银行继续拓展中间业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
三)资产业务目前, 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渠道包括: 大额协议存款、 买卖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 承销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④据统计, 邮政储蓄可以自主运用的资金高达 1 万多亿元, 截至 2004 年 8 月 30 日, 邮政储蓄自主运用的1700 亿元资金没有发生一笔坏账, 自主运用的资金与相同性质的资金运用收益相比也处于较好的水平 (徐海慧, 2006)2006 年 3 月 19 日, 经银监会批准, 福建、 陕西和湖北三省首批试点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⑤,向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这是邮政储蓄恢复开办以来首次推出的零售信贷业务, 2007 年该项业务在全国推广截至 2008 年年底, 该行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全年实现利息收入超过 1 亿元,小额贷款业务全年利息收入超过 6 亿元⑥在邮政金融网络吸收的 2 万多亿元存款中, 通过银团贷款、 协议存款、 债券投资等多种渠道实现资金回流农村累计发生额 7000 多亿元⑦这些数据充分证实了邮储银行在支持“三农” 建设方面的努力和实力此外, 邮政储蓄银行还于 2007 年在河南等 7 省 (市)试点小额贷款业务, 2008 年初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目前, 共有农户联保贷款、 农户保证贷款、 商户联保贷款、 商户保证贷款等四项贷款产品, 服务对象主要是县域内的广大农户、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经济主体截至目前, 邮储银行除了可以经营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还获准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项融资业务迄今为止, 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范围已由初期的人民币储蓄和汇兑业务, 发展为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体的负债业务, 国内国际汇兑、 转账业务, 银行卡, 代理保险及证券, 代收代付等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 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和大额协议存款、 银团贷款和小额信贷为主渠道的资产业务 (见表 4), 并已获准经营 《商业银行法》 规定的所有业务表 4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一览 (截至 2009 年 4 月)资料来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站 (www.psbc.com)三、 邮政储蓄的经营管理及其与农信社的竞争(一)业务经验尽管邮政储蓄在过去的 20 余年里吸收存款的量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名列前茅, 但缺乏经营金融业务的经验是其明显的劣势由于邮政储蓄从事其他金融业务的时间不长, 过去长期只从事存款和汇兑业务, 在其他金融业务方面缺乏经验和人才, 对湖北省开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情况的调查也证实邮政储蓄从事金融业务水平有限, 缺少信贷经验, 且多数人都在兼职[2]。
在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后邮政储蓄将实行独立核业务类型基础金融服务个人结算业务理财业务小额信贷外汇业务对公业务协议存款其他业务业务构成储蓄、 汇兑、 绿卡、 ATM国内及国际汇兑、 绿卡异地交易、 储蓄异地、 淘宝绿卡等人民币及外币理财、 代销基金、 代售国债、 代理保险小额质押贷款、 小额贷款业务、 个人商务贷款等欧元退税业务、 结售汇业务对公结算、 对公存款、 企业网上银行同业拆借、 协议存款、 同业存款银团贷款、 信用卡 (即将开展)农信社邮储发行卡总数(张)1253359669624077笔数(万笔)1300.661321.44金额(万元)10339511033069人民币存款余额 (万元)38748809800097特约商户(个)89552394ATM(台)25366141POS(台)53684480· 29 ·算, 这使得邮政储蓄银行可以集中资源和人才优势, 大力发展邮政金融服务, 换言之, 邮政储蓄银行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 二)客户资源从表面上看,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但邮储银行要开发农村市场, 还需要做长期的工作这是因为, 在县一级乡镇企业需要贷款的客户当中,按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 可以发放贷款的企业少之又少。
正是在这种金融资源缺少的环境下, 商业银行不敢轻易放贷, 纷纷撤离农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