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部分学校的历史与教育遗产.ppt

3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84183453
  • 上传时间:2024-08-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26.52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第二章 学校的历史与教育遗产学校的历史与教育遗产北京师范大学 孙邦华 总体介绍总体介绍Ø历史是昨天的继续,并且仍将对未来发生影响Ø本章的内容在这门课程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深入领会学校的历史与教育遗产是学好其它部分内容的准备与前提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学校在中西方文明社会产生、 发展的历史,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历史性、继承性、发展性等特点与制度遗产;2.理解与掌握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3.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思想观点,思考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本章内容结构本章内容结构第一节 学校的历史与制度遗产 第二节 古代中西方教育思想遗产第三节 现代中西方教育思想遗产 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的历史与制度遗产学校的历史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三、当代的学校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1.学校产生的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进步与提高,为社会逐渐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开始产生,并分化成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一部分人不再从事直接的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或接受教育;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1.学校产生的条件 第二,父系氏族公社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阶级分化出现以后,氏族与部落的首领和公职人员需要专门的教育来培养,从而加速了教育的分化和学校的萌芽; 据中国古典文献记载,从舜开始,部落联盟就设置有文化的公职人员,对显贵后裔施教。

      《尚书·舜典》:“夔,命汝典乐,教胄子所谓“典乐”,即掌管祭祀庆典的音乐歌舞与此同时,还设有公职人员,对“百姓”施教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1.学校产生的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丰富,既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产生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2.学校的诞生 古巴比伦文明的学校 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帕拉(Andre Parrot)在一个名叫马里城的地方发掘出一个估计为公元前2100年(有人推断为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学校遗址 学校叫做“泥板书舍”学校设有校长(被尊称为“学校之父”)、教师(被称为“泥板书舍的书写者”)、监督(被称为“泥板书舍的管理人”)、图书馆员、校门看守人等 巴比伦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充当寺庙僧侣和政府官员、职员的文士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2.学校的诞生古埃及文明的学校 古埃及的教育比较发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学校有宫廷学校、政府机关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等多种类型海立欧普立斯大寺(也称日神大寺)是当时教育水平很高的学府,也是国际学校交流的中心 教育内容有文字、文学、科学知识、建筑学、道德教育,培养文士是古埃及教育的核心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2.学校的诞生 古希腊学校 产生于公元前8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风时代,形成了几十个奴隶制城邦国家 斯巴达:建立了一套以军事训练为中心内容、以培养坚忍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制度 雅典: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产生了学校,全部为私人创办学校类型有文法学校、弦琴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体操学校(又称角力学校)雅典学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国立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等阶段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2 2.学校的诞生 古罗马的学校 产生于古罗马共和早期,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诞生了小学,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古罗马共和后期,在学习、借鉴古希腊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几乎是平行的两种学校系统:希腊式学校、拉丁语学校 分为初等、中等(文法学校)、高等教育(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大学)三个阶段,以培养雄辩家或演说家为目标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2 2.学校的诞生 中国 古代的学校产生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学校的形式有序、校、学等 《礼记·王制》记载说:“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学校类型有庠、序、学、瞽宗 《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2 2.学校的诞生 中国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0年):中国奴隶制发达时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与“乡学”,国学分小学与大学两级。

      乡学是按照地方行政区划分别设立塾、庠、序、校 西周的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教育衰落,兴起了私人办学之风,形成了诸子百家之学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学校的产生 3.学校诞生时期的遗产 第一,开启了教育的制度化趋势; 第二,东西方文明社会都形成了重视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并且对后世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初步体现了文武兼备、知识与技能并重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思想; 第四,产生了早期的学校考试制度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1.西欧中世纪学校及其遗产 欧洲中世纪学校的类型主要有: (1)分布广泛的教会学校,共有三种类型: 修道院学校(monastic school)、主教学校(cathedral school) 、堂区学校(parish school); (2)宫廷学校 ; (3)中世纪大学:诞生于11至13世纪,萨莱诺大学、波洛尼亚大学 、巴黎大学; (4)城市学校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1.西欧中世纪学校及其遗产 中世纪学校教育遗产: 教会学校建立起来之后,一直延续至今,对欧美文化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长期而重要的影响; 中世纪大学的许多制度后来被西方高等教育机构所继承,从而为现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学校与遗产 三种类型的学校:人文主义学校、新教学校、天主教学校 人文主义学校: 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学校最早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向尼德兰、德国、法国、英国等地推进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学校与遗产 新教学校: 新教学校是16世纪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 加尔文主张国家开办公立学校,对所有儿童实行免费教育,宗教教育与世俗利益并重,重视人文学科教育他在日内瓦亲自创办了法律学校、文科中学、日内瓦学院等一系列新教学校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学校与遗产 天主教学校: 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天主教教育是为了对抗新教及教育而出现的,其中以诞生于16世纪的耶稣会(society of Jesus)所兴办的学校最为著名。

      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统称为学院,分为初级部与高级部,初级部修业5至6年,相于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高级部分为哲学部和神学部,属于高等教育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学校与遗产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学校教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教育遗产首先,在于它的人文主义特性;其次,三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视古典人文学科;再次,世俗性与宗教性并存;最后,产生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3.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与遗产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 官学: 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产生于汉代 中央官学(设于都城):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国子监 地方官学(按地方行政区划分别设立)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3.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与遗产 私学: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复苏; 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 宋元明清私学蒙学化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3.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与遗产 书院: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 。

      宋代著名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明清著名的书院: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 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3.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与遗产 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学校教育; 官学、私学、书院三种学校教育形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科举制度,以考试为唯一标准,把育才与选才统一起来,奉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 1.欧美现代学校及其遗产 欧美现代学校: 西方现代学校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前后,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途径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即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混合型)学制 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1.欧美现代学校及其遗产 制度遗产: 第一,实施了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带有强制性特点最早从德国开始,到20世纪初,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施了义务教育; 第二,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世纪以前,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大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不重视教育19世纪以后,政府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于是逐渐建立起公共教育系统,19世纪末,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19世纪开始,与国家重视学校教育及公立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学校教育逐渐与宗教发生分离,开启了世俗化发展方向有些国家曾经明确规定,教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2.中国现代学校及其遗产 中国现代学校: 中国现代学校产生于清末,是学习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物第一所官办现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创建于1862年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是通过日本学习欧洲的双轨制 1912至1913年,民国初等教育部公布一系列学校法令规程,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仍然为双轨制 1922年11月,北洋政府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叫“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该学制主要是借鉴美国的单轨制学制 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现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2.中国现代学校及其遗产 制度遗产: 经过以上三个学制,从而把欧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引入中国,建立起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三级学制模式; 逐渐以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强迫教育(或义务教育)的提出与实施,从而使普通民众的子女破天荒地有了接受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 女子获得了入学的机会,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束缚 三、当代的学校三、当代的学校1.当代世界学校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教育面临紧迫而艰巨的恢复和重建、对教育体制和结构进行改革等任务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教育的数量、规模等都获得了高速发展 三、当代的学校三、当代的学校1.当代世界学校 当代世界教育的体制和教育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教育体制上来说,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主要通过小学和初中并轨的办法,建立起统一的、具有多种职能的、相互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以取代筛选性强、互相分立、互不沟通的学校系统 三、当代的学校三、当代的学校1.当代世界学校 教育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三个阶段的学校教育 在初等教育上,一些国家设立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贯制学校”; 在中等教育上,第一阶段,即初中阶段开始实施定向教育,实行升学、就业指导第二阶段即高中阶段趋于专业化,实行分科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底层; 在高等教育上的变化,一是层次结构多样化二是类型结构多样化三是形式结构多样化 三、当代的学校三、当代的学校1.当代世界学校 学校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为了确保国家利益,政府加强了对教育进行干预,由此促使教育进一步国家化; 终身教育理论主张人的整个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之中,整个社会变成有体系的教育场所,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当代的学校三、当代的学校2.当代中国学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17年(1949—1965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教育改革(1977年至今)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决定废除旧学制,颁布新学制 这一学制的显著特点是实行全日制学校、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同时并举的“三轨制”,为工农特别是工农干部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50年代,政府对旧的学校进行了接管和改造,私立学校由此消失,使中国教育步入了单一地由政府办学的时代 三、当代的学校三、当代的学校2.当代中国学校 当代中国教育走过了一些弯路,但是,在近30年来,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学校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教育事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逐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既是对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优秀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做出的准备把握与理解,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体系和教育的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