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ppt

57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48609864
  • 上传时间:2018-07-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05KB
  • / 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前言:儒墨道法与新时期企业经营◆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的研讨 (一)儒墨道法的产生1、大变革时代:国有经济解体,民有经济崛起;公有经 济衰落,私人经济崛起 (1)科学技术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改变传 统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 (2)生产关系的变革:从只对公地征税变为对私田征税 的“初税亩” (3)社会意识形态转变:“乱”——“君子有勇无义而为乱 ,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子不子” ” 宜”2、各自代表的社会基础:(1)“儒”和“法”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所不同的是,儒家在制度和文化中,更强调教化的 作用,更看重长远利益;法家更强调制度作用,更偏 重眼前利益换言之,在民主和权威两大关系中,儒家 更偏重民主,法家更偏重权威(法家主创业,儒家主 守成) (2)“道”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没落阶级利益,即社会 地位绝对下降,短期内无法回升的阶级利益,换言之 ,不得志者利益3)“墨”代表社会大变革中小生产者阶级利益3、四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承认人追求富贵,但又认为在追求富贵的 过程中人和人之间会发生冲突,从而有害于未来理想 和谐社会的出现。

      不同点:儒法两派欢呼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人性的普遍 解放,但也看到了社会进步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无序现 象,为解决社会的无序现象,儒家主张通过教育的方 式以义节利,强调民间自觉的力量;法家则主张以暴 力消除社会的过分追逐利益的趋向,强调权威的力量 道家代表的社会不得志者则诅咒社会的发展、财富的 重新分布给他们这些原既得利益者带来的痛苦,主张“ 废”掉新兴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是废不掉的,于是他 们对社会失去信心,悲观厌世,主张退回到原始群的 状态,回到人类的幼年时期,认为那才是人类社会的 黄金时代墨家站在小生产者、基层员工立场上,既 感叹社会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改善生活的机会,也恐惧 社会变化会牺牲掉他们现存的的一切,主张维持人最 基本的生理享受他们认为这样的话,人和资源的矛 盾就可以消失,因此对社会充满信心,积极入世4、对今天企业管理的意义:(1)儒家的文化建设,高屋建瓴,在继承民族文化 传统的基础上,强调适应时代的变化,深深扎根在民 族的土地上,对企业理念的确立和企业文化建设很有 帮助(中庸之道);(2)法家的制度建设,偏重人和人之间利益的对立 性,主张人性自为,坚持君臣异利、君民异利的观点 ,从最坏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克服人性之弱点,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很有帮助;(3)墨家对小生产者(普通员工)的认识非常深 刻,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完善和实现对工人的领导;(4)道家思想对处于弱势状态的企业或人很有帮 助,有助于抚平人受伤的心灵,对如何医治群体里 的不得志分子,医治强者弱势状态下的不平衡心理 很有帮助。

      附录1:四家学术上的不同 儒家:中庸之道,持经达变,知其不可而为之 道家:为而不争,欲进先退 法家:暴力强制,一刀切,壹赏、壹刑、壹教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一刀切附录2:儒墨道法四学派之间的关系所有学派都与儒家有关,都从不同方面发展了儒 家学说,到汉武帝时,百川归海,在新的基础上 产生了文武一体、霸王道杂之,更切合生活实际 的新儒家体系1、儒家是春秋战国期间产生的第一个学派组织 ,孔子有教无类2、墨家与儒家之间的关系:宰我与孔子的争论 ,墨子在学儒的基础上,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对儒 家做了部分“修正”3、法家与儒家之间的关系:冉有、子路与 孔子的争论;子夏与西河学派;李悝、吴 起、西门豹等儒家学者在魏国的全面掌权 ;商鞅变法及对儒家的修正、韩非子对儒 家的猛烈批判与法家学派的诞生4、道家与儒家之间的关系:隐士与孔子的 关系;颜回与孔子;春秋战国时期的失意 士人与道家;庄子与道家附录3: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儒家学说作为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1、儒家学说至中至正,中庸之道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叔孙弘:知时务者2、墨家学说有三大弱点:兼爱学说不切实际;节用学说难以实行; 越级提拔、直接提拔在特殊时期可以,在社会的常平时代难以贯彻3、法家学说之弱点:认为百姓愚昧,只能看眼前利益;认为统治者 无限理性,可不受制约;认为暴力万能,须知,“民不畏死,奈何以 死惧之” ;漠视民众力量, 认为统治者将天然统治人民,忘了“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4、道家学说的弱点:太偏重“阴”、“虚”、“柔”等作 用,须知, “阴”、“虚”、“柔”等的使用也有度; 太强调转化,但忽视转化的条件,须知,要由弱变强,要 积累力量,为此就要“积德”;太强调“退”、“隐”等 作用,但忘了分析其消极的地方,退到什么程度不能再退 ,退的风险是什么?孟子曰,“士达不离道,失不离义”问题:如何看待“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附录4:1、儒墨法强调政府的作用,道家主张无 政府主义儒墨法的差别在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对政府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让其完成这些要 求?如何对其约束,避免其犯错误?2、儒道尚柔,墨法尚刚。

      道家至柔,墨 家至刚3、年轻人喜欢法家、中年人喜欢儒家; 老年人喜欢道家4、管理员工更多点法家,管理中层干部更多点 儒家;管理高层干部更多点道家第一章:儒家的管理思想——以孔子为中心§ 一、儒家思想简评1、儒家的基本主张:高效廉洁的政府;强调教育; 强调民营经济的基础作用,但不排斥国家的干预2、儒家思想的特点:中庸之道 § 儒家思想的范畴:中庸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仁、义、礼、忠、恕、和、信、教、均(分工、分财、分权、 分信息)、道 § 人性善与制民之产、制官之禄: § 人性恶与隆礼、重法 二、孔子思想的评价1、孔子的思想集中和系统,被誉为集大成者,其思 想适应了社会和民众 山东文登及文山的故事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成熟的统治思想萌芽在春 秋,成长于战国、秦、于西汉中叶最终形成 ,之 后只是在此基础上的微调原因是封建社会的基本 矛盾(外部矛盾,内部矛盾)业已暴露,社会生活 又没有太大变化2、孔子培养职业官僚、职业经理人,打破终身 制,提出用专业技能、品德而不是出身、血统作为 选拔人才的标准仲尼弟子三千,贤能者七十二”3、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儒家?长远利益思想;民主 制约下的权威;传统和现代的协调(中庸之道)4、什么情况下儒家思想受抨击?当社会看眼前 利益时5、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问题:孔子为什么作官时间不长?(不愿同流合污 ,别人的猜忌;要求太高) § 为什么孔子很欣赏颜回?(聪明、好学、道德 完善——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

      § 孔子对财富的态度如何?(“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予之有道” § 后人对孔子的评价?(“若世无孔子,万古如长 夜”,“大成至圣先师”……) § 孔子的时代及其家世 § 1、国有经济解体,私人经济崛起的大变革时代君子有勇无义而为乱,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2、何以孔子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任务? (1)“天时”影响:社会大变革时代 (2)“地利”影响:生活于东部科学技术的传播途径:东—中——西——南(3)“人和”条件特殊的家世使孔子享受商、周两种文化的深 刻影响,换言之,学术渊源深厚破落贵族家庭出身,既享过大福, 又受过 大苦,其思想之深刻非常人可比;由于破落时 间较长,完全接受生活现实,思想平和中正, 不偏激,既能被统治者接受,又能被被统治者 接受——中庸之道(道家、墨子、法家)个人的品格和经历:“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入太 庙,每事问” 三、孔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孔子管理思想的目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富而教” 2、孔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承认人追求财富的欲望的合 理性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性相近,习相远” (1)为什么会有贫富的不同?努力+能力,教育的作用 (2)贫富差别是否合理? 行业利润率的差别使然。

      “学也,禄在其中,耕也,馁 (nei)在其中”3)贫富差别的后果是什么?“贫而无怨难”“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3、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1)顺应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富民、惠民节用:节约到符合“礼”的程度(辨证思想)轻徭薄赋:轻徭:别占用老百姓过多的时间,让其多劳动薄赋:少占用老百姓的劳动成果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则足以使民”“惠而不费”——制度创新,呼吁向民营经济开放更 多的经营领域2)调节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关系原则:见利思义利:得到,义:合适,合意见利思义指用合适的行 为来得到合理的财富不义的三个表现:聚敛(统治者对人民)和兼并(国 与国之间;偷盗和抢劫(从老百姓角度);与民争利 (统治阶级成员利用不正当手段与民争利,以权谋私 )“取财之义”:读书——“学也,禄在其中”,“学而优则 仕”;经商—子贡:孔门培养出来的第一流外交家 (3)如何在生活中贯彻“义”的思想首重教育手段:通过教育,树立新的社会道德观、 价值观,作到自我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予之有道”“善教得民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有格”。

      其次也重视其他管理手段的作用,如政、法 的作用,主张配套使用“文武相济 ,一张一弛”、“软硬兼施”,“政宽 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 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但是在众多管理手段中,主要应靠教育,而 行政、法律手段应放在次要的、辅助的位置, 而且在使用政法手段时,也应同教育手段配合 使用,使民知法、畏法而且耻于犯法不教而杀谓之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民耻有格”4、 管理者才能领导好被管理者 (1)提升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性首先,孔子主张管理者要有一颗仁心(态度决定一切 )“仁者爱人”, “泛爱众”“爱心”的作用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如何提升“仁”心,从而更好地“爱人”?“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易使也”其次,提升管理者能力的重要性:“得人”,“选贤与能”贤者”是协助最高领导者掌握全局的人,这种人 不但有经邦治国的大本领,还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移风易俗,化民从善舜有臣五人(禹、益、契、弃和皋陶)而天下治”;“能者”指在具体的工作部门从事具体工作的人, 即具备 做好某种工作的专业知识的人 § 在孔子看来,有各方面的“能人”在,即使最高层缺乏“贤 人”,也可以保持一个较平稳的局面,而不致发生重大的 失败,或者很快陷于失败。

      但也不能使全局工作达到理 想的状态,实现“天下大治” § 仅仅选拔“贤人”与“能人”还不够,还要善于使用他们, 如果有能人、贤人而不用,或用而不当,就会出现贤能 “裹足”现象:外边的贤能不愿来,里边的贤能纷纷离去如何使用贤能呢?孔子主张“因材施用”(合适的人在合 适的岗位上):贤人要成为“以道事君”的“大臣”,即成为领导集团成员 ;能人要成为按自己的本领负责专项工作的“具臣”,领 导者对他们的使用要“器之”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之若由(指仲由)与 求(指冉求)者,可谓具臣矣” 不正确的用人是什么呢?“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因此要把公忠体国,能对群众起表率作用的贤人提拔到 领导岗位上来再次,管理不同人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人而异”、“因 材施教”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有勇无义而为乱,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同时主张以对少数人的管理带动对绝大部分人的管 理(2)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众星拱北斗):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胗躬” § 怎样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呢?第一,领导者要起表率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