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集聚互动探.doc
13页南充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集聚互动探【摘要】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区域经济发 展的两个重要路径,努力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关键 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 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提出了 南充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以及未来南充 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原则及战略选择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互动;探究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 新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产业集聚是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关键,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强化产 业集聚要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就要积极推进二者 的良性互动同时,结合南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主要 问题,提出促进南充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的战略选 择一、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一)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前提与基础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其产业、要素、人口在一定空间的高 度集聚,其中,产业的集聚是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 也就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其一,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 大,而这主要依赖于不同产业或相同产业的企业在一定空间 的集中而形成集聚。
产业集聚降低了城镇化的成本据估计, 企业集群中企业数量每增加10%,该地区被未来投资者选中 可能性增加5-7%o通过产业集聚使相关产业与企业形成集中布局和高效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使企业在运输、基础设施、拥有相关技 能的劳动者、相关服务等方面获得低成本优势,这主要体现 在基础设施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管理成本的降低等方面产业 集聚拓展了城镇化的地域空间,其所形成的综合成本低的优 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加入集聚,这样会使城镇在 地域空间上得以扩大产业集聚还增强了城镇的竞争力产业集聚既可获得低成本优势,还因为关联企业在空间的集中 能够实现相互学习、合作,在激励的同业竞争中强化研发, 形成自主创新力这种产业集聚及由此产生的创新力,会形 成整体区域性品牌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的调查分析,按照城镇化的要求,产业集聚以后可以节约30% 的土地,提高能源利用率40%,节约行政管理费用20%以上其二,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要以产业集聚为基 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统 计局公布的2008年我国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100个小城镇, 其中产业集聚发展较快,集聚水平较高的江苏、浙江和广东 三省就占66. 2%,而且这些进入百强镇的大多是以某一产品 或产业为特色的专业镇。
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城镇为产业集聚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素质高 而丰富的劳动力、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城镇化 推动产业集聚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而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由此,南充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 础上,以加快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为加速新型城镇化提供 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二、南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一)基本现状近年来,南充抢抓小城镇发展政策机遇,城镇规模不断 扩大有资料统计,全市169个建制镇中,已建成国家级试 点镇3个、省级试点镇67个、市级试点镇53个小城镇建 成区面积由1999年的80平方公里扩大到2011年的136平 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999年的60万增加到236. 9万,城镇 化率达到37. 6%o一是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共改、扩建城镇医疗机构1060 个,新增校舍面积138万平方米,实施农贸市场“三化一 改"54个,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60余处,县 城一乡镇一村的道路连通率达到100%, —些城镇还兴建了休 闲健身广场、小型公园,城镇环境面貌及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明显改善二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涌现了一批生产加工型、商贸 流通型、生态旅游型等特色小城镇,有力带动了城镇发展和 农民增收据统计,2011年全市乡镇企业总数达7000多个, 实现总产值约5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 西充义兴镇突出以农建镇,间中市天宫乡通过旅游强镇等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农村远离文明; 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70%;达到70%时,城市文 明普及率将达到100%,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目前南充的城 市化水不到40%,按四川省委要求,以城镇化水平45-50%计 算,到2020年,南充市将有近200万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 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南充小城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是:1.城市空间布局不优,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辐射带 动能力不强目前,全市3万人以上的城镇仅12个,尚有69个城镇 人口不足5000人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城镇集聚企 业的能力较差,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 位,减弱了小城镇吸纳能力加上现行户籍、医疗、养老保 险等政策的影响,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 小城镇发展2.城镇设施不够齐全,承载功能有待增强由于南充市、县(市、区)自身财力较弱,乡镇“造血” 功能不强,加之城镇投融资渠道不畅,许多地方的交通、通 信、供热、供气、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此外,文化 教育、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不足,覆盖 面不够宽,服务标准偏低,导致小城镇建设、运行、维护资 金投入严重不足3•城市繁华度不强,对中高端产业聚集能力较弱现有小城镇大多经济总量不大、效益不高,大部分建制 镇年生产总值不到5000万元,超亿元的乡镇为零产业形 态仍以传统农业为主,非农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水平低, 缺乏吸引项目、聚集资金的有效载体,致使小城镇快速发展 的基础不牢,动力不足同时,小城镇彼此封闭,城镇间经 济互动性、开放对接性偏弱,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城镇群, 难以获得“1+1>2”的集群发展效益 4.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不高,质量和品位有待提升在已编制城镇建设规划的180个乡镇中,有156个乡镇 建设规划编制于10年前,且多停留在粗线条阶段,缺乏系 统性和前瞻性;城镇特色不突出,缺乏文化内涵和品位,呈 现出“千镇一面”的现象;乡镇未设立专门的城市建设管理 机构,城市建设管理主要由片区建管所监管,监管力量严重 不足城镇“五乱"现象突出5.城建配套制度不够完善,民生问题有待解决如部分地方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中,由于补偿标准偏 低、补偿方式单一,导致社会矛盾、群体事件时有发生。
而 且,农民工进城涉及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门槛仍 然偏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尚未形成,影响了农村人 口向城镇转移三、促进南充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的战略选择(一) 总体要求有质量的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发 展的根本要求一是拒绝“钢筋水泥式”的城镇,要创造生态宜居、和 谐文明,管理精细化的新型城市二要提倡独具特色的城镇风格,切实保护人文资源,不 求“千城一面”应从城镇发展的资源要素禀赋出发,突出 城镇的本土和传统文化局特色三是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社区服务 功能的配套,注重城镇的环保功效和智能化水平二) 基本原则1•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推动城市结构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全域一体化、单中心向 多中心多片区转变,推动城市功能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城市化加快城镇交通 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 务均衡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2.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区运行与城镇配套服务协调融合,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并重并举,向着“产城一体化”的新 形态稳步迈进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园区连片 发展3•注重改革创新发展切实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城市规划为龙头, 以重大建设项目为抓手,盘活城市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多 渠道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4.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城镇发展的内在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空 间、发展形态,引领区域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彰显城镇的 品味和特色,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三)工作重点1.夯实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加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产业集聚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进的, 产业集聚的生命力就是创新,没有创新的产业集聚是注定要 衰亡的因此要推动产业集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产业集 聚创新的培育,推动产业集聚不断向高级化的方向演进1) 以集聚要素、整合资源为目的,搞好规划和开发 建设把产业集聚、园区开发和推进城镇化融合起来,高起 点科学规划、宽视野开发建设我们认为,在园区的开发建 设中要吸取苏南等地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坚持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在引进项目中,要重视土地等资源的高效使用, 坚持引进大企业集团,引进品牌产品防止产生污染的企业 进入城镇化规划、农民集中居住规划要从城乡一体化的发 展要求出发在基本公共服务、消费服务、绿地、河流等 优美生态环境方面留有足够的空间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低层次的 产业集聚难以有效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 产业集中,不是单纯的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集聚的过程, 实质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过程。
因此,产业集 聚中必须十分重视产业的转型升级①鼓励现有企业进行品 牌创造,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 有率;②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 目标,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③在园区开 发建设中,重视促进服务性产业的发展服务业要及时跟进 并不断完善,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即要物流、金融、保险 的支持,也需要商贸、餐饮、旅游等消费服务业的支持, 以及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的支持3) 不失时机地在产业集聚中推进城镇化产业集聚与城镇化是一个互动和融合的过程城镇化的实质是城镇人 口增加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问题一是不失时机地促进城镇化 人口的增加南充应抓住产业集聚、园区开发、大项目引进、 政府投入为主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有效提供基本公 共服务,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到城市城镇居住二是逐步推 进以养老、医疗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在目前尚不能 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情况下,对产业集聚区、园区、 大项目区的产业工人,应鼓励、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社会保 障,对企业则应在政策上进行规范和支持2•探索有效模式,构筑推进平台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适 合本地情况的城镇化模式。
就南充而言,可根据实际条件, 借鉴不同的城镇化模式①园区推动型模式由于园区开发 能有效集聚要素,吸纳大量人口,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并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区开发建设往往为新型城镇的产生奠定基础应该把建设园区型新城镇作为重要内 容②大项目促进模式大项目促进的不仅仅是GDP增长、 财政收入增加,而且对产业链中的其他行业,包括配套产品、 生产服务业、消费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都会产生巨大的 需求,而这种需求为新型城镇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南充近年 来正在陆续引进大项目,应当把这些大项目的开发建设作为 推进新城镇建设的有效平台和契机,及早科学规划,抓住时 机实施③城市扩张型模式主要是在交通道路的对接、原 有城镇建设思路和规划的调整等方面3.政策助推、突破难点、循序发展政策助推,逐步破解二元体制从城镇化的视角破解二 元体制当前政策需要从这几方面助推:一是逐步提高农民 的社会保障水平,规范企业的社保行为,督促企业按照政策 法规给农民办理养老、医疗等企业保险对失地农民,应逐 步提高补偿标准,直至实现城乡一体化;二是规范农村土地 流转制度,以政策鼓励农地向规模化集中流转;三是政策支 持有条件的农民到城镇、城市居住,对放弃宅基地到城市、 城镇居住的农民进行相应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