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数学教学本色促能力生成.doc
4页借数学教学本色——促能力生成 姓名:王丽芬 邮编:650600 单位:昆明市晋宁县昆阳第一小学 :13529227019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起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色,即数学问题精一点,思维交流多一点,关注能力的提高关键词 数学问题 生活原型 能力生成一、 创设精而有趣的问题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碰撞学生思维之火花,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问题情境,要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案例:针对本班学生对计量单位是否能正确应用,单位间进率掌握不透彻的状况,复习时特借“小马虎”的数学日记为资料,以便帮助学生疏理知点,提高学后巩固知识的兴趣,以达到复习的目的 日记:今天早上,迷迷糊糊从2吨长的床上爬起的我,瞪眼一看,快8米了我赶紧将20克的铅笔盒,还有一盒250平方厘米容量的牛奶放入书包,书包一下重了许多,有4公顷重啊!于是我请妈妈帮忙师:阅读后你发现了什么?请你们帮一帮,并想一想怎么能记住各种量之间的进率?使枯燥的复习、死记的知识点变得妙趣横生2吨改2米;快8米改8点;20克改20厘米;250平方厘米改250毫升;4公顷改4千克并对计量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兴趣再次萌发二、寻生活中原型感悟思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带学生去测量、计算身边物体的表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
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教学《比例》时,出示了学生的照片,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的内涵如《圆的认识》一课中,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找寻答案,动手操作,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紧接着又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把300苹果平均分给某幼儿园大中小3个班公不公平?把苹果等分成3份,分别给小班、中班、大二班(各班人数不一样)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苹果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三、 激发兴趣促使主动学习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数的整除这个单元内容概念多,不易记忆复习时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为此,特借学号作为复习资源,要求每一名学生说出学号对应的特征叙述中需要套用本单元的数学术语,其他同学可作补充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最小奇数;“1”是非零自然数的约数2号:“2”是最小质数,但不是最小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2的约数有1、2两个,倍数有无数个等3号:“3”是质数,也是奇数;它的约数只有1、3两个,倍数有无数个4号“4”是合数,也是偶数,是最小合数等30”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四个最小:即最小自然数和最小偶数是0;最小奇数是1;最小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以学号作为复习资源,不仅温故而知新,而且又改变学生被动复习知识的地位复习时进行再创造,归纳自己已有知识教学《倒数的认识》,出示汉字吞、呆你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吞”字上下部首调换是“吴”字。
呆”调换部首是“杏”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教学《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按照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时,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块石头,另一只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石块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又如《圆锥体积》的教学,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通过不等底,不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结果得不到:V=1/3sh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四、 过程设计为能力提升作铺垫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
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讨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提高能力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但对于学生来说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思路清晰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佳复习这单元内容特借身边的教学资源,设计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分析、验证,明白如何选择计算方法今天想请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准备粉刷我们的教室,美化环境给教室外的花台帖瓷砖,花台内填土等问题,请你们讨论后,想一想用什么知识来完成这一活动内容经实际调查,酝酿后开始反馈解决方法:要粉刷教室,首先要量出教室的长、宽、高及门窗尺度粉刷教室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应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求教室的表面积,再除去门窗和地面面积即可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只计算五个面的面积,即前、后面,左、右面、上面,除去门窗面如果要预算大约购买多少千克石灰怎么办?需粉刷的表面积乘每平方米所需石灰量即可给花台贴瓷砖和填土就是计算表面积与体积的问题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表面积与体积的区别,知道占地面积是指什么?怎样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圆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用一根31.4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平面图形,怎样围面积最大?平面图形我们学过的太多了,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通过动手试一试,只能考虑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在这三种平面图形中,你估计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学生在活动中有感而发,活动让学生更高效、活泼地掌握和内化了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好的数学教学本色应该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总结方法,使思维更加灵动、活跃总之,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从课堂整体入手,考虑每节课的特点,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过程体验,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得到落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生活资源,深入发掘生活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字数:3700 参考文献:《新课程》 《小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