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午真题.docx
27页2011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午真题注意:图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小卷面总分:40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40题练习次数:0次 单选题 (共40题,共40分)1.试问,计算起重机梁疲劳时,作用在跨间内的下列何种起重机荷载取值是正确的?( ) A.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起重机的荷载设计值 B.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起重机的荷载设计值乘以动力系数 C.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起重机的荷载标准值 D.荷载效应最大的相邻两台起重机的荷载标准值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第3.1.6条规定,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计算疲劳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根据第3.1.7条规定,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动力荷载设计值应乘以动力系数;计算疲劳和变形时,动力荷载标准值不乘动力系数计算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的疲劳和挠度时,起重机荷载应按作用在跨间内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起重机确定。
2.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20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拟进行隔震设计,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5,下列关于隔震设计的叙述,其中何项是正确的?( ) A.隔震层以上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可不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 B.隔震层下的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 C.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应按7度(0.15g)计算,并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D.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可定为三级,当未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时,剪跨比大于2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5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2.2.5条第3款规定,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2.5条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A项不正确。
B项,根据第12.2.9条第3款规定,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推断可得丙类建筑抗液化措施不需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B项不正确C项,根据第12.2.5条第4款规定,9度时和8度且水平向减震作用不大于0.3时,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C项不正确D项,按7度(0.15g)确定抗震等级,查表6.1.2可知,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第12.2.7条规定,隔震层以上的抗震措施,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时,可适当降低本规范有关章节对非隔震建筑的要求,但烈度降低不得超过1度,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柱轴压比限值仍按二级,查表6.3.6,取0.75 3.关于砌体结构的设计,有下列四项论点:Ⅰ.某六层刚性方案砌体结构房屋,层高均为3.3m,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外墙洞口水平截面面积约为全截面面积的60%,基本风压为0.6kN/m2,外墙静力计算时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Ⅱ.通过改变砌块强度等级可以提高墙、柱的允许高厚比;Ⅲ.在蒸压粉煤灰砖强度等级不大于MU20、砂浆强度等级不大于M10的条件下,为增加砌体抗压承载力,提高砖的强度等级一级比提高砂浆强度等级一级效果好;Ⅳ.厚度180mm、上端非自由端、无门窗洞口的自承重墙体,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为1.32。
试问,以下何项组合是全部正确的?( ) A.Ⅰ、Ⅲ B.Ⅱ、Ⅲ C.Ⅲ、Ⅳ D.Ⅱ、Ⅳ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Ⅰ项,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4.2.6条第2款规定,层高和总高不超过表4.2.6的规定基本风压为0.6kN/m2时,查表4.2.6得不考虑风荷载影响的总高的最大高度为18m,本题总高为19.8m,需考虑风荷载影响 Ⅱ项,根据第6.1.1条表6.1.1可知,墙、柱的允许高厚比与砂浆强度等级有关,与砌块强度等级无关Ⅲ项,试验证明,为增加砌体抗压承载力,提高砖的强度等级一级比提高砂浆强度等级一级效果好Ⅳ项,根据第6.1.3条第1款规定,240mm>h>90mm,μ1可按插入法取值上端非自由端、无门窗洞口,无需修正,计算结果为μ1=1.2+(1.5-1.2)/(240-90)×(240-180)=1.32 4.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钢筋混凝土挑梁置于丁字形(带翼墙)截面的墙体上,端部设有构造柱,如题图所示;挑梁截面b×hb=240mm×450mm,墙体厚度均为240mm。
屋面板传给挑梁的恒荷载及挑梁自重标准值为gk=27kN/m,不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qk=3.5kN/m试问,该挑梁的最大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0 B.65 C.70 D.75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4.2条第1款规定,计算挑梁埋入砌体墙中的长度为:l1=3650>2.2hb=2.2×450=990mm,梁计算倾覆点到墙外边缘的距离为:x0=0.3hb=0.3×450=135mm<0.13l1=0.13×3650=475mm 挑梁端部设有构造柱,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可取:0.5x0=67.5mm由活荷载效应控制的弯矩组合设计值为:ML=(1/2)×(1.2×27+1.4×3.5)×(1.8+0.0675)2=65kN·m由恒荷载效应控制的弯矩组合设计值为:MD=(1/2)×(1.35×27+0.7×1.4×3.5)×(1.8+0.0675)2=69.5kN·m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第3.2.3条规定,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应从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两者中取最不利值确定,即得最大设计值。
5.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首层某矩形截面剪力墙墙体厚度为190mm,墙体长度为5100mm,剪力墙截面的有效高度h0=4800mm,为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若此段砌体剪力墙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V=210kN,轴力设计值N=1250kN,弯矩设计值M=1050kN·m,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x=7.5N/mm2试问,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配置,下列哪种说法合理?( )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作答 A.按计算配筋 B.按构造,最小配筋率取0.10% C.按构造,最小配筋率取0.11% D.按构造,最小配筋率取0.13%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中式(3.2.2)计算,得: 灌孔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为:fvg=0.2fg0.55=0.2×7.50.55=0.606N/mm2根据第10.5.4条式(10.5.4-2)计算,得:计算截面的剪跨比为:λ=M/(Vh0)=1050/(210×4.8)=1.04<1.5,取λ=1.5;对于矩形截面,抗震墙腹板的截面面积为:AW=A。
根据第10.1.5条表10.1.5可得: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γRE=0.85根据第10.5.3条式(10.5.3-1)规定,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抗震墙计算截面的轴向力设计值0.2fgbh=0.2×7.5×190×5100=1453.5kN>N,取N=1250kN偏心受压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为:故不需要按计算配置水平钢筋,只需按照构造要求配筋根据第10.4.11条规定,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13% 6.8度区某竖向规则的抗震墙结构,房屋高度为90m,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试问,下列四种经调整后的墙肢组合弯矩设计值简图,哪一种相对准确?( )提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1.2条表6.1.2可知,设防烈度8度、房屋高度90m,抗震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第6.2.7条第1款规定,一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墙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应调整 7.在工作温度等于或者低于-30℃的地区,下列关于提高钢结构抗脆断能力的叙述有几项是错误的?( )Ⅰ.对于焊接构件应尽量采用厚板;Ⅱ.应采用钻成孔或先冲后扩钻孔;Ⅲ.对接焊缝的质量等级可采用三级;Ⅳ.对厚度大于10mm的受拉构件的钢材采用手工气割或剪切边时,应沿全长刨边;Ⅴ.安装连接宜采用焊接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Ⅰ项,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第16.4.1条第1款规定,钢结构连接构造和加工工艺的选择应减少结构的应力集中和焊接约束应力,焊接构件宜采用较薄的板件组成 Ⅱ、Ⅲ、Ⅳ、V四项,根据第16.4.4条规定,在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的地区,结构设计及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承重构件和节点的连接宜采用螺栓连接,施工临时安装连接应避免采用焊缝连接;②受拉构件的钢材边缘宜为轧制边或自动气割边。
对厚度大于10mm的钢材采用手工气割或剪切边时,应沿全长刨边;③板件制孔应采用钻成孔或先冲后扩钻孔;④受拉构件或受弯构件的拉应力区不宜使用角焊缝;⑤对接焊缝的质量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因此Ⅰ、Ⅲ、V项错误 8.关于钢材和焊缝强度设计值的下列说法中,下列何项有误?( )Ⅰ.同一钢号不同质量等级的钢材,强度设计值相同;Ⅱ.同一钢号不同厚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