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5摄影基础景深控制ppt课件.ppt

10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88061480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26MB
  • / 10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Photography basis                                                    --------------根据重庆市摄影家协会《摄影基础》教学大纲编写摄影基础20101 第五章 景 深2 第一节 景深、焦深与超焦距3;. 1 1、焦点、焦点 (focus)(focus)o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镜头将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这个点,就叫做焦点,焦点和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过焦点后光线继续以锥状发散开来4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o又译为:弥散圈、模糊圈等等o在焦点前后,光线从聚集到扩散,点的影象从圆到点(焦点),继而有扩散到圆,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圆就叫做弥散圆5 o1、模糊圈的含义o相对焦点影像的最小光点而言,其余的影像光点都比它大o离开聚焦点距离越大的景物(包括离镜头比聚焦点更远或更近),在胶片上结成的圆圈(光点)也越大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6 o在一定范围内,聚焦点前后景物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光点)尽管在增大,但在视觉效果上仍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o当这种抅成影像的圆圈(光点)增大到一定程度,便开始构成不清晣的影像了,构成影像的这种圆圈越大,影像也就越虚糊。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7 o在摄影上,把那种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称为“模糊圈”o构成影像的圆圈大于模糊圈时就产生虚糊的影像;反之,构成影像的圆圈只要小于模糊圈,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景深的范围≤模糊圆)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8 2、 清晰度的标准——模糊圈o模糊圈:分散圈、弥散圈o什么叫“清晰”?n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构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也就越高 9 o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该点在胶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o这种最小光点实际上是一种极小的小圆圈,可测量其直径3、模糊圈的含义10 11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o如果此圆形足够小,肉眼依然可被视为点的成像这个可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径被称为容许弥散圆直径δ (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o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人眼将感觉是清晰的这时的弥散圆的大小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12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o人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物体的尺寸大约为0.125mm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时,选用了常用尺寸7吋照片(175×125mm)为依据计算,要求弥散圆只能在0.125mm以内,按此计算得到是图像对角线长度的1/1730左右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圆直径 δ=1/1730 底片对角线长度13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o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底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要求各厂家对于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的取值并不统一(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7吋的大小,观察距离为25~30cm)一般取值范围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在这里可以看出:景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和弥散圆直径 δ的取值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14 2、弥散圆 (Circle of Cnfusion)o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弥散圆直径 δ 的取值的大小和镜头生产厂商的技术能力有关o一般常用的数值是:o画 幅 容许弥散圆直径δ o24mm×36mm 0.035mmo6cm×9cm 0.0817mmo4"×5“ 0.146mm15 2、模糊圈的实用要点 o模糊圈的最大直径的允许值取决于观看者的视力和观看照片的距离及对底片要求放大尺寸大小有关。

      16 o实验证明,视力正常者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距照片25厘米观看时,对于模糊圈直径为0.25mm的影像仍能有较为清晰的感觉;而对模糊圆圈直径大于0.25mm的影像,看上去就不清晰甚至虚糊了 2、模糊圈的实用要点 17 o因此,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可以用公式“最大模糊圈直最大模糊圈直径径=0.25mm/=0.25mm/放大倍率放大倍率”计算n例如,用24mm×36mm的底片要放大8英寸×10英寸照片,放大倍率约为8倍,那么拫据上述公式0.25÷8≈0.031mm,这0.031mm就是135底片放大8倍,即放成8英寸×10英寸照片时,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最大直径 18 二 景深o从摄影光学的理论上来说,当摄影镜头对焦于被摄体的某一点上,只有这一点的物体才能在感光胶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19 1、景深的含义o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对焦点的前后一定范围内的被摄体,也能在照片上结成较为清晰的影像,这种在对焦点前后景物较为清晰的范围,即为景深20 1、景深的含义o在对焦时,通过镜头将在焦平面上清晰成像,而对焦点的前景和后景也在焦平面成像,只要它们成像的弥散圆等于或小于容许弥散圆直径,我们将认为是清晰的,这样影像就有一个的清晰的区间, 下图为景深原理图21 1、景深的含义22 1、景深的含义l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比较清晰影像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比较清晰影像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23;. 1、景深的含义o从以上可知道,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呼它叫焦深,它和景深是相对应的。

      所谓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具有的一段清晰范围,这范围内的景物在焦平面上成像,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o景深是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对焦距离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说:o1、焦距短,景深大,o对焦点离远,景深大,o光圈小,景深大24 o前景深:从对焦点至摄影镜头前的最近清晰点为前景深;o后景深:从对焦点至后面的最远清晰点为后景深;o全景深:前后景深之和为全景深o前景深的清晣范围小于后景深,约为全景深的1/3o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1、景深的含义25 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26 27 28 29 o以拍摄者为基准,从对焦点到近点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从对焦点到远点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30 o景深范围内的景物清晰度效果与照片放大的尺寸(即放大倍率)以及观看照片的距离密切相关1、景深的含义31 2、景深对拍摄效果的影响l用大景深表现景物的深度用大景深表现景物的深度l用小景深突出主体用小景深突出主体l用景深控制来代替聚焦用景深控制来代替聚焦32;. 小景深33;. 大景深34;. 35;. 36 37 38 39 焦点与景深对主体精确聚焦 结像清晰选择对焦 小景深 利用焦外虚象 虚实相衬 突出主体40 摄影语言大光圈小景深 虚化背景 营造朦胧效果小光圈 全景深41 三、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o1.  相机上的景深表  o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8…8、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是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42 景深表43;. 1.  相机上的景深表o对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n如拍摄时用f11,就按f8或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   44 2.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计算公式如下: o景深的近界限=H×D/(H+D-F)o景深的远界限=H×D/(H-D-F)nH=超焦点距离nD=聚焦距离nF=镜头焦距45 o例如要计算50mm焦距的镜头,聚焦于4米处,光圈为f8时的景深范围,同时我们可知道f8的超焦点距离是6.25米(模糊圈标准为0.05mm),代入前面公式:n景深近界限=6.25×4/(6.25+4-0.05)=2.45(米)n景深远界限=6.25×4/(6.25-4-0.05)=11.36(米)n它的景深范围应该是2.45米~11.36米2.景深计算公式  46 景深的计算景深的计算47 景深的计算景深的计算 o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o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o(1)、镜头光圈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o(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o(3)、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48 计算实例计算实例49 计算实例计算实例 o从上表大致看出景深和焦距、光圈之间的相互的影响:①50mm/f 2.8镜头,清晰范围是从2.68m~3.40m,景深为0.72M②50mm/f 8镜头,清晰范围是从2.25m~4.52m,景深为2.272M ③105mm/f 2.8镜头,清晰范围为2.92m~3.08m,景深为0.16M 50 o3、景深表、景深表使用景深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完整地计算一张景深表,供我们日常摄影时便查(因为计算较为繁复,你是不可能在现场临时计算的),但是有的书籍中有是也提供现成景深表,下面就是书中提供的景深表,(这是尼康公司为尼柯镜头提供的)供大家参考51 52 o景深表可以制成表格,也可以用其它方法制作我按相机的镜头上常见的方法,根据计算,制作了一个转盘式的景深标尺,用这个标尺,要比查表方便一些各位可以下载(见:《景深计算盘》一文),用厚一点的纸张打印出来,中心用一个小钉订上,就可以使用了。

      53 四、 焦深1、焦深的含义o焦深是指在保持影像原有景深不变的前提下,焦点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o当我们用手动聚焦对准某焦点聚焦完毕后,轻轻地左右转动聚焦圈,有时会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焦点还是清晰的,当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后,焦点清晰度就下降了,这个范围就是我们所说的焦深54 2、影响焦深的因素与规律 o1. 光圈、摄距与焦距对焦深的影响光圈与焦深成反比o光圈小,焦深大;光圈大,焦深小 o摄距与焦深成反比摄距近,焦深大;摄距远,焦深小 o镜头焦距与焦深成正比镜头焦距长,焦深大;镜头焦距短,焦深小55 3. 运用焦深的两条要点o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焦深大小以外,摄影者对模糊圈的要求也影响焦深大小o可允许的模糊圈大小与焦深成正比光圈、摄距、镜头焦距对焦深的影响规律,均是相对而言的,即三者中两者相同时,第三者影响焦深的规律就成立否则,这些“规律”也会出例外56 4.焦深与景深的异同 o焦深与景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实用价值也不相同57 o区别焦深与景深的要点有以下七点:o1.焦深是针对影像的焦平面可允许移动的距离而言的;景深则是针对被摄体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晣的范围而言的o2.当摄距缩短时,景深减小,焦深则是增加(当物体与影像距镜头同样距离时,即产生1:1的影像时,焦深与景深是相等的)。

      4.焦深与景深的异同 58 o3. 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增大时,如使用长焦镜头,缩短摄距等,景深减小,焦深增大o4.当景物的成像比例减小时,如使用短焦镜头、拉大摄距等,景深增加,焦深减小o5. 当光圈缩小时,景深与焦深都增大;反之,光圈增大时,景深和焦深都减小4.焦深与景深的异同 59 o6.当允许模糊圈增大时,景深与焦深都增大;反之,时模糊圈要求更小时,景深与焦深都减小 o7.焦深在很大程度上与相机的制造有关;景深在很大程度上与被摄体的再现相关 4.焦深与景深的异同 60 o(1)当用相机镜头或放大机镜头聚焦时,应开足光圈,这样既增加了影像亮度,又减小了焦深,有助于准确聚焦o(2)对于高质量的小型相机来说,当聚焦到“无限远”时,镜头相对于焦平面的位置也就要求高度精确五、焦深的实用价值 61 o(3)大画幅相机相对来说具有较大的焦深,所以,在大画幅的技术相机上,可以实施镜头扳或胶片暗盒的上下或左右转动的功能,用于控制透视效果,校正汇聚线o 当使用大画幅相机近距离聚焦时,相机的焦平面即使有所倾斜,也不会明显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六、焦深的实用价值 62 七 超焦距o一、超焦距的含义o    “超焦距”又称“超焦点距离”,它是指镜头聚焦到∞时,从镜头到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镜头筒上的景深表得到)当聚焦在超焦距上,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至∞63 1、超焦距的含义o定义: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确定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大景深时的摄影物距,称为在这个焦距和这个光圈下的超焦距64 1、超焦距的含义o超焦距并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距离,而是会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变化而变化o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景深大)o镜头焦距不同,即使光圈相同,超焦距也不同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景深小)65 o摄影者对模糊圈的要求不同,即使光圈、镜头焦距相同,也有不同的超焦距,要求的模糊圈越小,超焦距就越远1、超焦距的含义66 2、超焦距的调节与计算公式 o对于带有景深表的相机来说,调节超焦距只要把距离刻度的“∞”对准实际所用光圈的景深远界限即可这时,相机上指出的聚焦距离就是针对你的拍摄条件的超焦距 67 o镜头上各级光圈的超焦距,可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o H=50F÷fdoH=超焦距 F=镜头焦距of=光圈系数 d=模糊圈直径o 例如,50mm镜头、f8光圈、模糊圈直径0.05mm时,o H=50×50÷(8×0.05)=6.25(米)2、超焦距的调节与计算公式 68 3、超焦距的实用价值 o 超焦距的运用是一种扩大景深的聚焦技术,通常用于获取最大景深的拍摄。

      n例如拍摄静止的大景深的风景画面,可利用超焦距来确定自已所需的景深范围n另一方面在捕捉运动物体时,可预先测定动体的活动范围,利用超焦距,把他控制在景深范围内,只等捕捉精彩的瞬间影像 69 o以上是超焦距的定义,看起来有些费解,另外,超焦距又有什么用呢?为了说清楚,我就使用下面的景深标尺来讲述一下:70 71 72 o图一:图一:这个景深标尺,我相信的一看就懂:目前对焦是在2M上,不同的光圈值两边各有一根指示线,这两根线指示了该种光圈在距离2M时的,前景和后景的清晰范围比如:如果用了F=11的光圈,清晰范围大约在1.5-3M73 74 o图二:图二:这是镜头对焦在无穷远的情况,如果照风景,用光圈F=16,你可以看到大约在4.5M以外都清楚75 76 o图三:图三:图二的这种对焦情况不是最好,因为这时的后景深就没利用上   o如果我们对焦在4.5M上,这时可以发现仍然用光圈为F=16时,那就用上了F=16的后景深:后景深指示线对在无穷远上,这样对焦既保证了无穷远处的清晰度,而前景深指在2.2M处,清晰范围比图二前进了2M多,得到了最大的景深这就是“超焦距超焦距”对焦法对焦法,o而4.5M这个对焦位置称为超焦距超焦距。

        77 o超焦距的方法在抓拍时常用,因为在已知的范围内(比如上面说的2.2M以外),就不用对焦了,抓了就照,可以抢时间,抓镜头,同时也保证了清晰度所以新闻记者等是比较爱用的o超焦距距离的计算比较繁,所以如果镜头上附有景深标尺,在对焦时将选用的光圈值的后景深线对准无穷远,就可以了,不必计算,使用也方便这也是镜头上带有景深标尺的一个很大的用途   78 “全开光圈测光”o全开光圈测光系统可使取景器明亮全开光圈测光系统可使取景器明亮     o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基本上都采用全开光圈测光系统来对曝光进行控制o全开光圈测光是指不以拍摄时的光圈进行测光,而是以光圈全开状态进行测光也能获得正确曝光的方式例如,即使拍摄时选择F22的光圈,在开始拍摄前取景器均能够保持镜头光圈全开状态下的亮度为了实现全开光圈测光,通常需要镜头卡口具有将设置的镜头光圈值传递给相机的联动装置通过将镜头所设置的光圈值传递至相机,使其能够根据光圈全开状态下的测光量计算出在指定光圈值下所需的曝光量从而得到正确的曝光79 “全开光圈测光”o如果镜头与相机之间的信息传递使用机械机构,会增加机械动作,机构的负荷也会增大而完全电子卡口式的单反系统均采用电磁驱动光圈,机械负荷小,适于进行全开光圈测光。

      采用全开光圈测光的相机通常设有用于在通过取景器拍摄时对景深和虚化进行确认的景深预视按钮以前主要采用机械方式与光圈联动,缩小光圈需要一定的作用力而数字单反系统由于采用了完全电子卡口,因此通过按钮就可以轻触完成操作80 景深预览o  (Depth of field preview) 因为在通过取景器观看时,为了能够对最明亮的可能影像进行构图和聚集,镜头总是将其光圈开至最大,这样在最大的光圈总是呈现出最浅的景深为了得到看到实际的景深,有的相机提供了景深预览按钮,按下按钮,把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大小,看到场景就和拍摄后胶片(记忆卡)纪录的场景一样 81 景深预览o数码单反可以轻松控制景深,这也是它得到大家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o但是,在拍摄时,在镜头取景器里看到景深,与实际拍摄到的画面的景深,并不完全一致o某些情况下,这将会造成一些问题82 景深预览o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o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拍摄模式(自动、光圈优先还是全手动),在取景时,镜头都处于最大光圈,只有在我们按下快门时,镜头的光圈才会收缩到设定的光圈,并且完成拍摄o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取景时,在取景器里看到的景深,与我们实际想要达到的效果,并不一样——很显然,如果不是用最大光圈拍摄,那么我们实际拍摄到的画面和我们在取景器里观察到的画面将会产生差别。

      尤其是对于微距拍摄来说,不同的景深往往会出现很大的效果差别83 景深预览o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o很多数码单反提供了“景深预览景深预览”的功能o按下景深预览按钮后,相机将会让镜头的光圈收缩至设定的光圈大小,这样,在拍摄前,从取景器里就能直接看到景深的效果 o需要注意的是,景深预览功能并不是所有数码单反都具备,很多入门级别的产品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拍一张照片前我们都需要做景深预览,一般而言,在拍摄微距的时候区别会比较大,而对于风景拍摄之类的,并不是十分必要 84 第二节 影响景深的因素85 影响景深的因素l焦距长短l光圈大小l物距远近100mm f 2.870mm f 2.870mm f 886;. o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即f系数大,景深也大;f系数小,景深也小o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o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反比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Ⅰ.光圈、摄距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87 Ⅱ.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o(1) 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景深大小外,对底片上摸糊圈大小的要求,对景深大小也密切相关o影像允许的模糊圈直径取决于影像放大倍率、观看者的视力和观看距离三个因素。

      88 o对于同一张胶片,若将影像进行高倍放大,并从近处观看,那么,胶片上可允许的模糊圈直径就变小,相对地,景深也变小;o相反,若胶片上影像不作高倍放大或观看距离较远,胶片上可允许的模糊圈直径就变大,景深也显得较大 Ⅱ.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89 o(2)光圈、摄距、镜头焦距以及可允许模糊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规律,均是相对而言的,即这四个因素在其中三个因素相同时,另一因素对景深大小的影响规律成立否则,这些“规律”就不一定成立 Ⅱ.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90 o(3)如果摄距超出了超焦点距离,摄距与景深成正比的规律不成立在这种情况下,摄距越远,景深越小,与原规律相反参见超焦距) Ⅱ.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91 Ⅲ、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 o      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主要技术之一,运用这种控制,我们可以使主体突出,让不需要的物体虚糊而被隐去;我们也可以使所有的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展现,表现它们的每一处细节92 o掌握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的获取是最有意义的,因为,只要掌握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的获取方法,对其它大小景深的控制自然会迎刃而解Ⅲ、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93 1.获取最小景深  o采用小景深拍摄的画面,往往只有被聚焦的拍摄主体是清晰的,画面中的其它部分,如前景或背景都呈模糊状,而这些虚幻、柔和的模糊部分却更加衬托了拍摄主体的清晰和醒目。

      94 o小景深拍摄法是一种很有力的突出主体的拍摄方法,在人像、静物、花卉及一些特写画面的拍摄中经常采用此法 o根据景深与光圈、摄距及镜头焦距的内在关系,获取最小景深的方法为:n n最大光圈最大光圈+尽可能小的摄距+长焦镜头1.获取最小景深  95 o在获取最小景深的三种方法中,采用最大光圈是既简便又效果很好的方法,它不会了引起被摄体变形和空间透视失真的效应o适当地缩小摄距,可以使景深变小,但过分地缩小摄距,则会引起被摄主体形变失真1.获取最小景深  96 o而采用长焦镜头来获取小景深,同时会带来空间透视压缩的效应,而且镜头的焦距越长,空间透视压缩的程度越大o当然,在不考虑空间透视因素时,采用长焦镜头来获取小景深仍不失为好办法1.获取最小景深  97 o采用最大光圈获取最小景深时,需要同时调节快门速度,以与最大光圈配合获得合适的曝光量o但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是有上限的,当快门速度无法再提高,或会引起曝光互易律失效时,则要采用低感光度胶片或中灰滤光镜(ND滤光镜)来解决 1.获取最小景深  98 2.获取最大景深  o采用大景深方法拍摄的画面,其清晰度的范围非常大,往往从很近到无限远都清晰o这种大范围的清晰度对拍摄环境的描绘,被摄主体在环境中的位置的交代以及景物透视关系的反映都很有利。

      o在风光、商业和建筑等摄影领域经常采用大景深法拍摄99 o获取大景深较简便的方法是采用小光圈,但随着光圈的缩小,曝光量也将明显减少,为了保持合适的曝光量,必须增加曝光时间,也就是将快门速度放慢,但当快门速度放慢至1/30秒以下,容易造成照相机的晃动而影响影像的清晰度,此时可选用高感光度胶片或三脚架来解决2.获取最大景深  100 o当快门速度慢于1秒时,应注意曝光互易律失效问题,这时要对曝光及色彩进行补偿o此外,当光圈收缩至最小时,还有可能使镜头产生绕射现象,对成像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景深效果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光圈从最小光圈开大1~2级以保证成像的质量 2.获取最大景深  101 o获取最大景深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短焦距镜头进行拍摄,但要注意画面的畸变2.获取最大景深  102 o我们知道在同样的拍摄状况下,虽然短焦镜头较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能产生较大的景深,但短焦镜头会给拍摄画面造成畸变,并且还会改变画面中的远近透视关系,它使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而远处的物体变得更小o镜头的焦距越短,这种畸变和改变透视的现象就越严重 2.获取最大景深  103 o增加摄距虽然也能增大景深,但是成像也相应减小了。

      o因此,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最小光圈+短焦镜头+超焦距聚焦”(详见第四节)能获取最大景深效果 2.获取最大景深  104 讨论l如何获得极小景深效果?如何获得极小景深效果?l如何获得极大景深效果?如何获得极大景深效果?10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