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罗非鱼.docx
7页尼罗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鯛科,丽鯛属)学 名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原产于非洲约旦的坦噶尼喀湖,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 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一、 形态特征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口端位;眼中等大小,略偏头部上方成熟雄鱼颌部不扩大,下颌长为头长的 29〜37%鳞大,圆形,侧线分上、下两段上段侧线有鳞片18〜24枚,下段侧线有鳞片12〜22枚沿 侧线列鳞数30〜35,通常32〜33背鳍发达,起点于鳃盖后缘相对,终止于尾柄前端;硬棘16〜17,软 条12〜13;臀鳍末端超过尾柄,硬棘 3,软条 9〜11;胸鳍较长,可达到或超过腹鳍末端,无硬刺,软条 14〜15;腹鳍胸位,硬刺 1,软条15尾鳍末端钝圆形幼鱼尾鳍后缘平截,成鱼尾鳍后缘呈扇形体色 呈黄褐至黄棕色,从背部至腹部,由深逐渐变浅;喉、胸部白色成体雄性呈红色;体侧有 9 条与体轴垂 直的黑色带条,其中背鳍下方有7条,尾柄上有2条;背鳍边缘黑色,在背鳍和臀鳍上有较为规则的黑色 斑纹;尾鳍和胸鳍的边缘红色,成体雄鱼显得特别鲜艳;雌鱼体色较暗淡,孵育期间呈茶褐色,体侧黑, 体条纹特别明显,头部也出现若干不太规则的黑色条纹。
二、 生活习性尼罗罗非鱼是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16〜38°C,最适生长水温24〜32°C,在30°C时生长最快 致死温度上限为42C,下限为10C15〜14C食欲减退10C完全不摄食尼罗罗非鱼耐低氧性较强,在水温22-25C时,0.7mg/L溶氧,仅表现出微弱的浮头,但仍能摄食; 在溶氧量为2.24mg/L时摄食旺盛为保持正常生长,水体中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mg/L以上,低于0.1mg/L 窒息氨氮1mg/L以下pH值在7.5〜8.5之间二氧化碳在50mg/L以下该鱼属广盐性鱼类,能适应较大盐度范围的变化,可以从淡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的海水中,反之 亦然若从较低盐度(15%以下)开始,逐步升高盐度,经短期驯化,最后能在30%盐度的海水中正常生 长,在 40% 的盐度下仍能生存尼罗罗非鱼一般生活于水底层,随水温变化早晨游向中、上层,中午接近水表层游动,傍晚在中、下 层活动,夜间与黎明静止于水底幼鱼喜集群游泳,成鱼遇敌害或拉网时先跳跃后潜入水底软泥,露嘴于 泥外而不动幼鱼期,几乎全部摄食浮游动物〜轮虫卵、桡足类无节幼体和小型枝角类,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转为 杂食性,其食物种类,在天然水体中,完全取决于水体中天然饵料的种类及数量,通常以浮游植物、浮游 动物为主,也摄取栖底生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甚至小鱼、小虾,有时也吃水草等。
成鱼期主要摄食浮 游植物,其中蓝藻占 70%,一些对于鲢、鳙等鱼类较难消化利用的藻类,该鱼都能较好的消化利用该鱼 对项圈藻的同化效率为 75%、对微囊藻为70%,对鱼腥藻为75%,对菱形藻为79% ,对小球藻为49% 在 人工喂养的条件下,除摄食以上天然饵料外,还大量摄食各类商品饲料如糠麸、油料饼粕、豆渣、酒糟 等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饵料利用各种商品饲料饲养该鱼,能获得很显著的效果, 在生产中还可采取投饵与施肥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繁殖习性尼罗罗非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4〜6个月,温度高,营养条件好,则生长快,成熟早,反之则成熟晚 初次性成熟个体重150〜200g,雄鱼成熟稍早,个体也大经过越冬的鱼种,由于漫长越冬期生长受到抑 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其成熟年龄一般都已达到或超过6个月,所以当水温适宜并改善饲养条件后, 体重只有50g左右的个体,也能成熟产卵可见性腺的发育与成熟,除与个体生长有关外,年龄也起决定 作用的雌雄比例,在幼鱼群中为1:1,在成鱼群中约为6:5,28cm以上的鱼,为0.47:1在广东、福建一带, 一年产卵3〜4次每次间隔30〜40d。
在长江流域,一年产卵2〜3次,每次间隔30〜50d第二次产卵量 多于首次产卵量尼罗罗非鱼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不同,体重100g的个体,怀卵量为800〜1000粒; 体重200g个体怀卵量为1200〜1500粒,最多可达2000多粒尼罗罗非鱼的繁殖,除温度条件下,其它生态环境不会成为限制性条件,当水温达22〜32°C范围时, 常年都可以产卵当水温超过38C或低于20C时,很少甚至不产卵产卵周期为30d左右,但个体之间的 差异性很大,最短的产卵周期只有15d左右在土质鱼池中,产卵前,通常雄鱼先挖坑做窝;但鱼窝并非 为产卵的必备条件,在水泥池或水族箱中,不备做窝的环境条件,也能正常产卵和受精该鱼的生殖行为 比较特殊,发情的雄鱼体色显得特别鲜艳,并忙碌地挖窝筑巢,当鱼群中有成熟的雌鱼时,便前往逗引, 最终结成伴侣产卵时位于雌鱼旁,当雌鱼产完一次卵,回头含卵时,雄鱼即排精精卵一齐被雌鱼含入 口腔,这样的过程要重复5〜6次以上,产卵才告结束受精卵在雌鱼口腔中孵化,当水温25〜30°C时, 约100h,鱼苗便可孵出,刚出膜的鱼苗嫩弱,仍在母口腔中,继续孵育,约5〜6d,鱼苗活动能力增强, 母鱼将小鱼吐出,但略有惊动,母鱼又将其含入口内。
出膜后10d,母鱼才“放心”它们离开,过独立生活1. 亲鱼的放养:四月下旬水温达18C左右,亲鱼从越冬池转入室外繁殖池要选择体质 健壮,无损伤的,规格整齐的鱼体作为亲鱼,雌雄鱼搭配比例为3: 1 或 4: 1 为好每亩放 养 5-6 两/尾的亲鱼 600 尾并且要一次放养为好,使得亲鱼产卵时间集中,便于苗种捕 获2. 亲鱼的饲养管理亲鱼移入繁殖池后,日常的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1) 施肥:池水温度随着气候变暖逐渐上升为了保持足够的饵料生物,在亲鱼下塘后 可适量追加肥料,施肥量一般每亩 3-5天施绿肥 100-200斤,粪肥 100斤绿肥用池边堆 沤,粪肥要经发酵后,加水冲稀直接泼洒施肥时要注意看天、看水、看鱼天气晴朗,水 不肥,鱼正常,可适当多施肥,否则少施或不施要求灵活掌握,不使池水过肥,而造成严 重缺氧2) 投饵:为了尽快促使亲鱼的性腺发育,单靠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须投喂一部分人 工饵料尼罗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它的食性很广,常用的人工饵料有米糠、豆饼、豆渣、麦麸、 花生饼、菜籽饼、酒糟、鱼粉、蚕蛹、菜叶、芜萍、浮萍等还有人工配制的合成饲料为 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鱼池中设置饲料台饲料台一般采用一张芦席。
四角用竹杆支撑固 定在池中向阳无阴,水面开阔,人畜少到的地点,离水表 30厘米深,靠池埂1 米左右投饵量的多少根据鱼的吃食情况定如发现投饲后很快吃完,应适当增加投饲量,如投 饲后长时间吃不完,甚至剩余到晚间,应减少投饲量要求保证鱼吃饱尼罗罗非鱼在水温18°C左右摄食量较少,25 —35°C之间食欲最旺盛亲鱼摄食强度除受水温影响外,还与天气 变化有关,天阴、闷热、水中溶氧少、摄食强度就小3) 巡塘:其目的主要是观察亲鱼的动态和池塘的水色,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尼罗罗非鱼卵是黄褐色,形如鸡蛋或洋梨状卵的大小依亲鱼的大小而有些差别,—股 卵径为2.0一2.5毫米,呈分离状态其胚胎发育过程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状况完全相同, 最初在卵黄部的表面出现几个小的褐色斑点卵膜破后,仔鱼的尾部先出来并连续作鞭打状运动,仔鱼就破膜而出刚孵化出来的仔 鱼腹面附有卵黄囊,体透明,眼有色素,卵黄部的表面见数个分枝的色素细胞,又从胸鳍的 原基和背面饶过尾到肛门可见连续的鳍的原基孵化日数与水温有关,在25C左右,6-7日 可以出苗,水温高时5日可以出苗孵化的仔鱼全长有5毫米左右,孵化后第二天5.8毫米,卵黄囊的背面具密集的黑巴素 在胸鳍的下面可发现几个星状色素体,这时,口逐涨形成,经过几天,仔鱼逐渐生氏,色素 增多,此时体侧出现大小一致的斑纹。
仔鱼继续生长,背部色素继续增加,卵黄囊显著缩小,口可开闭,背鳍和臀鳍部与软条 部已可区分背鳍和臀鳍在尾柄的上下,由鳍膜的一部分和尾鳍联络着在背鳍软条部的基 底处开始出现暗色点,具有后期仔鱼的特征,并出现小的胸鳍,从而发育成完全的幼雨其 背部已完全被星状黑色素所遮盖,腹部为银白色,有腹膜在背鳍的软条部的基及底有暗色 色素和暗色点,此时全长为8毫米左右,能自由地在水中游泳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在尼罗罗非鱼养殖措施上;有的采取一年多次放养,多次 捕获,有的则全年一次放养,一次捕获根据各地的养殖设备条件,亲鱼供应能力,苗种需 要量等也不同苗种培育的方法大致有三种:1. 原池培育:鱼苗在亲鱼繁殖池中,直接培育,养到3-4cm左右的夏花鱼种,称为原池 培育这也有二种情况:(1) 亲鱼孵出苗后,亲鱼和鱼苗同时喂养但以喂养鱼苗为主,同时也要满足其它亲鱼的 摄食的需要鱼苗养到夏花阶段,即可扦捕,投放到成鱼饲养池进行成鱼养殖这种方法是 在鱼池少,或亲鱼规格不一,产卵时间先后差距大的情况下适用缺点是苗种规格不整齐, 常会引起大鱼残食小鱼,致使鱼苗成活率降低2) 亲鱼孵出第一批鱼苗后,及时将亲鱼捕出转池暂养,鱼苗留在繁殖池中,饲养管理 采用鱼苗喂养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掌握好捕捞产后亲鱼的时间,若捕捞过早,有的亲 鱼口内尚含卵或仔鱼,会影响出苗率一般说这种方法,必须选择亲鱼规格整齐,可以同步 繁殖,则出苗时间大体是一致的,就容易掌握捕捞时间当鱼池出现大批聚集成群的鱼苗后, 再过一星期左右鱼苗分散而再见不到新的聚集成群的鱼亩时,就可捕捞亲鱼2. 分池培育:亲鱼在繁殖池产卵孵出鱼苗后,鱼苗长到1 —2cm时就进行扌千捕,用鱼筛 分出鱼苗,数入鱼种池培育,亲鱼仍回原池继续喂养、繁殖鱼苗分池后,直养到 3cm 左 右的夏花鱼种,再投放成鱼池养殖成鱼,这种方法称为分池培育:刚孵出的小鱼苗,游泳能力较差,一般集群池边在水面游动,如在这时把鱼苗捕出进行 分池培育,不需用网扦捕,只要每天用三角抄网,将聚集成群的鱼苗捞入网箱,过数后分池 培育鱼苗长1—2cm到后,游动能力增强,可用柔软的尼龙网或布网,在池内慢慢扦捕, 扦捕时间要以鱼苗不浮头为准当鱼苗围集网内后,应立即将亲鱼捕出,鱼苗进网箱时,将 网衣和网箱一边互相重合,把网逐渐提起(不离水),使鱼苗自动游入网箱,将鱼苗过数投放 鱼种池培育3. 早春催苗又叫早繁苗:亲鱼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于5 月中、下旬才能繁殖鱼苗,最早 于 6 月上旬第一批苗种才能投入成鱼池养殖。
如果采取早春催苗的办法,即在越冬后期,“清 明”前后,用提高水温,适当稀养,加强饲育,促使尼罗罗非鱼提早繁殖鱼苗,可在“五一” 节前培育到3cm左右的夏花鱼种,等待水温稳定在18°C以上就能下塘,则生长期可以延长 1—2个月,这对增加产量和提高商品鱼规格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措施可选择有大量热水源的地方如在温泉或工厂余热水池的附过,修建繁殖池,引进热水, 控制一定温度,就可以进行早春催苗若没有热水源的地方也可采用越冬保温池进行早春催苗的苗种培育和自然条件下培育相同但是,要控制亲鱼在四月上旬产卵,四月 中旬见苗,“五一”节前就可放养4. 鱼苗放养:(1) 鱼苗发塘池:发塘池是指饲养鱼苗的池塘要求靠近繁殖池,面积2—3亩,水深1 米左右为好要水源充足,注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2) 鱼苗放养密度:根据苗种池的大小,苗种的规格和数量而定一般以适当的稀养为 宜,每亩放养10—15天培育,鱼苗可达3cm左右稀放精养可缩短苗种培育时间,提早育 成夏花鱼种3) 饲养管理:① 施肥投饵:尼罗罗非鱼苗种阶段的主要食料是浮游生物,因此苗种培育池应以施肥为 主,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供鱼苗食用如天然饵料不足,还必须投喂人工饵料,如豆浆、米糠、 以及芜萍、小浮萍等,以加速苗种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