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地市级党报的竞争力.docx
6页增强地市级党报的竞争力 中心领导同志提出新闻宣扬要遵循“三贴近”原则,进一步亲密新闻舆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关于新闻工作“三贴近”,一般中心级的大报已经做得较扎实,其实,“三贴近”对于地市级党报具有更迫切、更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既是地市级党报的责任,更是其生存发展的须要 “三贴近”给地市级党报指明白改革发展方向 实现新闻“三贴近”,是地市级党报求发展的必定选择随着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深化和出版发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现在,全国几乎全部的地市级党报都不再由市里包办发行,经费也不再由市里下拨,而是改为靠广告、靠发行吃饭 分析一下近两年地市级党报所面对的形势便知,作为纸质媒体,地市级党报的地盘正在遭到围追堵截:中心级大报、电视台与网络传媒对地市级党报新闻与广告的分流暂且不论,省级党报、省会城市的机关报、有实力的都市报等,随着竞争的加剧,也纷纷起先了跨区域办报的行动,一些省会级城市的党报如《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一些都市类报纸如《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早就凭借其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操纵新闻广度和深度的能量,在其他城市办起了地方版,抢发行、抓广告,这些按市场规律和新闻规律发展、成长起来的“新闻大鳄”,对地市级党报形成了严峻的威逼。
笔者所在的江门日报社处在广东省珠三角城市群里珠三角的报业大战堪称引领全国的新闻发展潮流,《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新闻媒体,首先在广州激战,当把广州市的地盘圈定后,他们有的向海外伸手(如《广州日报》办起北美版);有的北进(如《新京报》是《南方都市报》北进与《光明日报》结合的产物);然而他们动作最大的还是向珠三角的二三线城市扩充地盘拿《江门日报》来说,近两年《南方日报・江门视察》、《广州日报・江门新闻》纷纷办起,这些报纸在人力物力资源和管理水平上都高于本地党报,其报纸厚度、质量都给江门日报社很大压力 北方的一些二级城市,也同样面临着上级报纸的竞争压力 惋惜的是,不少地市报人的办报思想还不能适应这种转型要求,还在唯市领导的眼色和行动是从,亲民意识淡薄这种从“俯视”角度看群众、办报纸的做法,令群众反感、媒体“兴奋”不起来、报纸发行量上不去、广告业务跟不上,严峻阻碍了地市级党报的发展有人将这种僵局形容为“千报一面少特色,上传下达少新闻,舆论一样少监督” 那么是不是地市级党报就没有朝气和发展空间了呢?依据有关专家预料,地市级党报其实有很大上升空间,缘由是都市报能做的,地市级党报也能做,不论在信息渠道、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竞争力。
专家认为,今后报业的大发展可能就在地市这一块,因为地市党报的地域性强,广告投放目标明确、效果好但地市级党报只有转变观念,自觉地走向市场,才能有新的发展;反之,假如不抓住机遇,就只能坐以待毙、坐以待“并” 在此状况下,新闻“三贴近”原则的提出,给地市级党报指明白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三贴近”本质是要实现“新闻纸”和“有用纸”的统一 地市级党报要增加竞争力,必需找准位置,发挥政治、权威、品位的综合优势,在落实党和政府政策主见的基础上,办好社会性和好用性新闻,把“新闻纸”和“有用纸”统一起来,充分满意读者和受众的需求,如此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当前国内外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是,报纸已从过去的“新闻纸”(newspaper)定位扩展为“有用纸”(usepaper),无不注意为受众供应大量生活服务、消费指导类的信息;在报道内容上,从单纯考虑“我应当说什么”以及“我想要你知道什么”,变成先考虑“你想知道什么”、再考虑供应什么内容和如何供应,也就是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传播模式转变,把读者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刚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改变,驾驭其不同特点,来扩展报道领域。
以“三贴近”原则指导办报,既能保证报纸的党性,也切合了报业的发展趋势 以笔者所在的《江门日报》为例,这几年,报纸以“三贴近”原则为指导,进行了面对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内容包括: 改版扩版,贴近实际2003年9月以来,《江门日报》进行了几次改扩版,由12个版增至20个版,甚至更多报纸分A、B两叠,加大了时政、民生和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特殊是在县级报纸取消后,成立了区域新闻部,加大了对县级市的新闻报道与信息服务力度;与此同时,吸取《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大报版式的优点,大胆改版,增加封面意识;在内容和报道手法上,抓住“侨乡”和地方经济做文章,加强独家报道,形成了岭南风格显明、更贴近实际、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地市级党报 视角向下,贴近群众改版后,采编人员的选题视角更加关注民生、服务本地例如:本人编辑的《江门日报・医疗专版》长期开办有一个“共同防治艾滋病”栏目,与市疾控中心的防病专家和一些患者建立了服务与互信的关系,也因此为《江门日报》争得了独家新闻源2003年年底,在专家的建议下,一位怀孕的HIV女性感染者首次接受了江门日报记者的专访,讲解并描述了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经过,以及如何想要把这个孩子健康生下来的想法。
她自述,正是看到了《江门日报・医疗专版》“共同防治艾滋病”栏目的文章后,才去做的检测,这说明,报纸在干预社会生活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视角向下,不愁找不到独家新闻 围绕经济,贴近生活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像汽车、通讯、家电或者旅游、餐饮、建材装修,首先会在报纸的报道版面里集聚信息,继而形成针对这一产业的报道版面或服务类专刊,并成为汲取广告的重要资源这个道理许多报社都知道,但以前由于观念没有转变,编辑在操作这类专刊时,往往只注意新闻性,在贴近性和服务性上做得不够,《江门日报》也存在这个问题今年我们吸取了《深圳商报》、《惠州日报》等报社的阅历,进行了改革,在一些重大题材的策划上,通过经济专刊与广告联动,以市场和发行反馈的信息,来增加报道内容的服务性和行业指导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带动了广告业务和发行量的增长 树立读者观念和市场观念,用行动体现“三贴近” 地市级党报如何用行动体现“三贴近”、在与大报和都市报竞争时不落败呢?新闻出版报副总编孙月沐曾经给全国的地市级党报开过一剂药方――上策是在体制上动手术,中策是探讨报业发展规律,下策是树立读者观念和市场观念,不断改版,小步前进。
目前来说,还是要充分发挥政治、权威、品位优势,找准位置 由于地市级党报已正式走向了报摊,并纷纷扩版,一版的“卖相”也成为各报的经营重点不少地市级党报一扫面孔肃穆、总登载会议新闻和领导大头像的做法,起先发生可喜的改变:一些报纸把每天一版要有几篇老一百零一姓喜爱看的稿作为硬指标定下来,重点经营动态新闻照片;削减各部门的工作程序性报道,充分调动编辑手段,令新闻易读、可读;增加一版上半版的导读功能和整个报纸的封面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地市级党报树立读者观念和市场观念,用行动体现“三贴近”的详细表现事实证明,这些新闻改革,给全国各地的地市级党报注入了活力,“千报一面”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日报社)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