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广东省教育概况.doc
11页2003年广东省教育概况 粤东地区包括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五市, 粤西地区包括广东省的湛江、茂名、阳江、肇庆、云浮等地级市, 粤中地区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等 粤南地区包括惠州、东莞、深圳特区等[年度教育工作指导思想] 2003年,广东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广东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总要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办学体制、管理运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制度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广东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3年,广东省教育厅认真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抓好的“十件大事”和“十项工程”中教育项目,加快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建设,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继续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省教育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防控“非典”工作] 2003年初,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突袭广东省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关于防控非典型肺炎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广东省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非典”防控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成立一个机构,即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加强两项教育,即正面教育和科学教育;开展三项活动,即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活动和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建立四项制度,即晨检探热制度、隔离制度、零报告制度和跟踪联系制度;采取五项措施,即完善应急预案、调整教学方式、加强校园管理、搞好食品卫生与消毒、组织高校科技攻关等经过艰苦的斗争,学校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非典”疫情没有在学校聚集性传播,学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坚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切实做到了学校不放假,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师生不离校,维护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维护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6月5日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系统非典型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网络视频会议上,广东省教育厅介绍了防控“非典”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12月25日,省政府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由常务副省长钟胜阳主持,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宋海作工作报告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市长、分管教育副市长、计委主任、财政局长、教育局长、农业局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提出了全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全面巩固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努力争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农村教育综合体系,为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全省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为“三农”服务的农村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英语教育和普通话,加强农村中小学管理,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这些目标任务,广东省政府提出了推进农村教育工作发展的措施: 一是县级政府必须切实担负起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并予以保障,要将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需的校舍扩建、农村破旧校舍的改建以及解决大班额所需新建扩建学校的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安排。
二是省、市财政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2003年至2007年,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教育事业,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校舍扩建和危房改造;从2004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中小学的计算机室和语音室的建设 三是实行税费改革后,省、市下拨的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要按照当地测算的农村教育收支缺口的比例以上安排教育补助资金,各市、县确定的比例必须报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核定后执行,并在省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明确用于教育的基数,主要用于弥补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民集资取消后所形成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及学校的装备等经费缺口,不得挪作他用,违者将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四是省财政按“一费制”的标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学生给予“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资助;安排2.1亿元继续实施每年资助5000名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学校计划 五是从2003年起,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每年对全省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农村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会上,省政府与各有关市政府签订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负债责任书 [教育体制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已基本落实,乡镇教办已基本撤销,人事管理和学校管理已上移到县,财政保教师工资等“三保”基本得到落实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举办高等教育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2003年新设立3所民办普通高校,使全省民办普通高校达到12所民办二级学院12所,在校生约6万人在校生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2所 [教育扶贫助学工程] 2003年省财政拨款4.3亿元,免收103万名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全省高校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2.85亿元,实际发放贷款1.7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9%和98%现有4所民办高校发放贷款1800多名高校品学兼优的特别困难家庭学生接受国家奖学金资助开通“绿色通道”,4600多名交不起学费的高校贫困生顺利入学 [教育投入] 2003年省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54亿元(不包括广州大学城建设10亿元),比2002年增长22.68%其中省财政拨款4.3亿元,免收103万名农村家庭困难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省财政再次拨款3亿元,完成第二批1000所老区山区小学改造任务。
安排6.5亿元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改革省属高校的基建投资方式,把直接投资改为基建贴息贷款,高校贴息贷款规模为120亿元改革高校拨款方式,实行生均定额拨款,2004年起开始实行调整高校收费管理政策 [语言文字工作]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稳步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制定《广东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和国家语委的要求,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汕头、湛江6市首先开展普通话测试的试点工作加强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等级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测试工作全省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师生约18万人次建成开通广东语言文字网举办第六届全国推普宣传活动,汕头市作为全国推普宣传周的重点宣传城市,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基 础 教 育 [综述] 2003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2003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5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7.63%,初中毛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1.12%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为5.68平方米,小学生均图书14.43册,普通初中生均图书14.96册[中小学布局调整] 此项工作2001年在肇庆试点,2002年在各市部分县试点,试点共安排补助资金1.944亿元,补助小学162所、中学54所。
2003年在各市全面铺开,省财政安排6.5亿元,补助小学367所、初中297所省财政再拨3亿元,基本完成第二批老区山区1000所小学改造任务按各地上报的规划,到2007年全省要将小学和初中逐步调整为18484所和2736所在布局调整中,全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15个市需新建扩建小学6333所、初中1443所,涉及资金67.8亿元(省补小学每所80万元,初中每所120万元)小学布局调整的重点是建设优质学校,通过优质学位规模的扩大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2003年省教育厅以4000所乡镇中心小学建设为重点,启动优质初中和优质小学的建设工作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上了解到,从2006年9月份新学年开始,广东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全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大决策,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2007年9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着力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优化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能力,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
主要目标到2011年,全省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珠三角地区力争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省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普通高中教育] 2003年,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全省普通高中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抓高中的发展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发展(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名校办民校),把名校老校扩充作为优质教育的龙头;把抓县级高中的发展作为整个高中发展新的增长点;把抓典型带动作为推动整个高中支撑点(茂名);把建立示范性高中作为抓手2003年,普通高中的建设和发展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大部分县都在新建扩建高中 [教育信息化建设] 全省所有的高中、初中和珠江三角洲镇以上小学基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省初中、高中都配置了计算机室到2003年底,全省高中拥有计算机20万台,初中24万台,小学16万台,生机比25∶1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15个市采取“卖方信贷”创新机制建设的1769个初中计算机网络教室全部建成,总台数为10.9万台。
为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补充配备 5964台计算机基础教育专网正在向各市、县、学校联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取得显著成果,在2003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活动中,广东省成绩名列全国之首省教育厅荣获最佳组织奖 [中小学课程改革] 全省已有76个县、区进入了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占全省124个县(市、区)数60%以上,参加课程改革的学生超过280万人,参与实验的教师超过12万人1.2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省级培训,培训涉及16个学科40个版本实验教材,培训人数比2002年同期增加5000人全省通过教育部批准立项编写的新课程教材共有23套,其中小学8套(7科)、初中7套、普通高中8科 [教育督导评估] 省教育厅与省委组织部制定了对各县党政一把手基础教育工作的业绩考核督导标准和细则加快教育强区、强镇的督导评估全省已评出教育强镇44个,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