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故事选编 - 《 弟子规》 故事.doc
115页1第一章 入则孝篇故事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2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一)大舜至孝大舜是我国古时候有道的明君舜”是人们对其仁厚、圣明的尊称 舜出生于民间,本姓姚,名重华父亲叫瞽瞍,是一个不明事理、极其顽固的人,对舜很不好舜的生母非常贤德,可惜在舜小的时候就故去了他父亲再娶,后妻又生下一子瞽瞍很爱这个小儿子,什么好东西都只想着小儿子,加之后妻总在瞽瞍耳边说:有舜在,以后小儿子得到的利益会少很多瞽瞍就愈加厌弃舜,一家三口把舜看成多余的人舜在家中的生活可想而知,但还是孩子的舜却没有丝毫怨恨,他真心实意地侍奉父亲后母,友爱弟弟,一心一意为家庭的和乐努力对家人的挑剔从不在意,舜只是反省自己:是自己的心还不够诚?还是自己哪方面为他们想得不周到,做得不周全,才让父母不能顺心?每次反省后,舜都有所改3进,渐渐地,舜为这个家做的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能力。
但父母、弟弟的要求也更多,而且更加苛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赶走舜的想法在他们心中愈加强烈只要舜出一点差错,就要倍受责罚舜却为此经常深切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欣!怀着一颗至诚的孝心思考、做事,舜对父母、弟弟的性格、习惯都了解得非常透彻,因此,做任何事也非常严谨周全,不出一丝差错每有什么要求,舜总能及时出现,恭顺地侍候,无有懈怠尽管瞽瞍三人仍不放弃最初的想法,对舜百般刁难,可他们再也找不到借口加害他了舜二十岁就以孝闻名,到了三十岁,当时的帝王尧年老正在寻找能托付天下的人,听说了舜的事,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以考察他治家的才能,又屡次用艰难的事情考验他舜因从小的历练,都不觉得怎样难,做得非常好帝尧非常满意,放心地把天下让给了舜来治理而舜也果然不负重托,励精图治,以身作则,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4和乐! (二)仲由负米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是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闻名仲由从小生长在很贫穷的家庭里,每天所吃的都是些野菜、糟糠,一年到头吃不上米仲由看父母操劳却总吃不上好的,心里很难过,时常在想:我如何能为父母准备好一点的饭菜?到他稍长,就到外面做些事补贴家用了。
为了让父母吃得好些,他常常要翻山越岭到百里以外的地方做工,因为那里可以为家里挣到大米每次做完工,挣到一大袋米,仲由都会不辞辛苦地背着,徒步行百里送回家给父母吃他每次背米回家,想到父母能吃上儿子挣的米,心里就别提多开心了,从不觉得辛苦挣到的米自己从不舍得吃,看父母多吃一口比自己吃十口还要满足仲由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生活得好一些,为此,他不怕苦、不惜力其实,他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完全可以胜任很好的工作,但要离开父母到很远的地方去,他不愿父母受思念儿子之苦,就一直5留在父母身边侍奉从来出外做工都是尽可能早去早回,怕父母担心仲由在父母身边尽力侍奉,直到父母故去后,他才往南游历,凭自己的才干作了大官以他的官位,出行时,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石)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面对丰盛的筵席,他无法独自安心享受,而是常常怀念双亲,无限感慨地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他的老师孔子听了由衷地赞叹他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尽思呐!”(三)闵损芦衣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叫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弟子,德行很高孔子对他为人子的孝行曾大加赞赏闵子骞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后母来后,家就比较像家了然而,后母不接受子骞,常常背着他父亲虐待他6有一次,在为三个孩子做冬衣时,给自己的孩子用的是棉絮,给子骞用的却是芦花,丝毫不能保暖,可这从外面怎么看得出来,子骞的冬衣好像还厚些子骞的父亲看到后母对三个孩子一视同仁,很放心,从没觉察子骞在受苦,子骞也从不在父亲面前说后母的不好到了冬天,子骞穿着芦花填充的冬衣,常常冻得唇青面紫,可为了家庭和睦,子骞不但忍下了寒冷,还要尽可能避开父亲,不让他发现一天,天寒地冻,子骞的父亲要外出,命子骞驾车,子骞穿着芦衣冻得身体僵硬不听使唤,一不小心把拉车的皮带松脱了,险些摔倒了父亲子骞的父亲很生气,觉得子骞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好,看他穿着厚厚的冬衣,却好像冷得不行,一定是贪恋屋里暖和,故意不想驾车,装出来的,就狠狠地责打子骞打了几下,冬衣破了,芦花飞了出来子骞的父亲大为吃惊,这时才明白过来,又心疼又生气:想不到自己的后妻竟这样心狠,让一个孩子受这样的苦!当即决定把她赶出家门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如果母亲走7了,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 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地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
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还这样顾念她们母子,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最后也把子骞当作自己亲生子一样的爱护四)鲁迅孝母鲁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化战士,他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1919 年,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供职,他买下了八道湾的房子,先同二弟周作人夫妇迁入,然后回绍兴迎接母亲一行来京安居在鲁迅接母亲到北京安家之后,他竭尽孝道,将最好的房间让母亲住,自己则独居在屋后一间简陋的小房,充当卧室兼书房他那时已四十余岁,但还是像小的时候一样,外出上班,必去母亲处说声: “阿娘,我出去哉!”回家时必向母亲说声:“阿娘,我回来哉!”每当晚餐以后,他总伴着母亲聊上一阵,然后才回到书房工作每月领到薪水,照例要给母亲买她爱吃的糕点让老母挑选后,才将剩下的8一小部分留下自用除了交出一月的家用,还给母亲每二十元的零花钱如此种种,在鲁迅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做儿子的“规矩”,直到老母亲八十五岁寿终五) 五子孝亲听人解释“孝”字的意义是这样的:“孝”字是“老”字头,“子”字底意思是:孩子小的时候要靠父母长辈的抚养和照顾,所以“老”字在上;孩子长大了,父母长辈们老了,孩子要背着他们,赡养他们,所以“子”字在下。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就一个形象具体的“孝”字 昨天参加了王婶的生日酒会,老人家的五个儿子围坐在老妈妈身边,把她乐的合不拢嘴!酒会刚刚开始,她的儿子们就纷纷给老妈妈唱歌,儿媳妇也给老人家敬酒,孙子孙女都给奶奶说祝福的话,一家人其乐融融!望着这动人的场面,我回忆起王婶给我讲的故事:王婶的老家原来在山东,她刚生下第五个儿子不久,丈夫就突然病故了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山东闹粮慌,一家9人常常揭不开锅,饿得孩子们围着妈妈要吃的,王婶只好到邻村去讨饭她说:“那年代,村里饿死人的事是常常发生的,为了保住五个儿子幼小的生命,我走啊,走啊,一天要走几十里路,才能讨到仅够几天熬粥的米!”王婶以坚强、博大的母爱领着五个儿子从那艰难的岁月里跋涉过来,她经历了千辛万苦把孩子们养大成人这不就是“孝”字的上半部吗?现在王婶的五个儿子真可称为五虎上将了!个个事业有成,他们各尽所能孝敬老妈妈经济条件好的儿子给老太太买了楼房住,条件差点的儿子给交各种费用,再差点的给买米买菜,定期给打扫房间卫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虽然老人没有女儿,五房媳妇对婆婆可好了!老太太每年过生日的这天,都把儿媳妇孝敬她的事儿编成山东快板,说给大家听。
一说就是一大套,边说边笑,那份知足和快慰劲儿就甭说了!在场的人都投以羡慕的目光这不就是“孝”的下半部吗?生日的酒会结束了,回到家里,六十年前王婶的儿子们围在妈妈身边要吃的和今天她的儿子们围在妈妈身边给她祝寿,这10两个画面不停的在我脑海中交替映现……我深深被这孝的故事感动着……(六)为爱种一片森林 在法国南部马尔蒂夫的小镇上,有一位名叫希克力的男孩在他 16 岁那年,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不幸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肺病希克力陪父亲辗转各大医院,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只是建议说:“如果病人能生活在空气新鲜的大森林里,改善呼吸环境,或许有一线生机但这到底有多少希望,他们也不清楚遗憾的是,希克力的父亲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无法忍受长途旅行去有森林的地方生活看着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希克力心急如焚突然,他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自己种植一些树呢?等这些树长大了,也许父亲的病就真的好起来了父亲听说儿子要为自己种树后,很是感动,苦笑着对希克力说:“我们这里缺少水源,气候干燥,土壤贫瘠,让一棵树存活谈何容易?还是算了吧!”但希克力还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家门前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来,因为这11是唯一让父亲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方法。
从此,希克力攒着父亲给他的每一分零花钱,有时早餐都舍不得吃,周末他还到镇上卖报纸和做些小工攒了一些钱后,希克力就乘车到 200 多英里外去买树苗卖树苗的老板杰斐逊劝他不要做无用功,因为小镇自然条件恶劣,树木很难成活,以前也有人尝试过,但都失败了可是当杰斐逊得知希克力买树苗是为了拯救父亲的生命时,他被这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此后,他卖给希克力的树苗常常只收半价,有时还会送给他一些容易成活的树苗,并教给他一些栽培的知识希克力在自家门前挖坑栽培,吃力地提着一桶桶水灌溉树苗由于当地干旱少雨,土壤缺乏养分,大部分树苗种下后很快就枯死了,侥幸活下来的几株也显得营养不良,长得歪扭瘦小镇上的很多人都劝希克力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但他总是一笑了之每天早晨,希克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树苗有没有枯死,长高了多少有一天深夜,突然下起了冰雹,当希克力手忙脚乱地搭12起帐篷时,小树苗已被冰雹砸倒了一大半虽然如此,可一年下来,他最初栽下的 100 多株树苗还是成活了 43 株此时的希克力已经高中毕业了,但为了照顾父亲,他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有人说希克力神经错乱,有人说他太迂腐,为了一个即将死去的人耽误自己的前途,更没有人相信这些跟人差不多高的植物,能够挽救一个连医生都治不好的病人。
希克力从不把这些流言蜚语放在心上,只是一如既往地种着树苗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希克力种的树苗越来越多,许多树苗已渐渐长高长粗希克力经常搀扶着父亲,去散发着草木清香的树林中散步,老人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红润,咳嗽比以前少多了,体质也大为增强此时,再也没有人讥笑希克力是疯子了,因为所有居民都亲眼目睹了绿色树木的魔力,树木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引来了歌唱的小鸟,小镇变得越来越美丽了希克力种树拯救父亲生命的故事,在巴黎国际电视台第六频道播出后,不少媒体纷纷转播许多人被希克力的孝顺、爱心、挑战自然的13勇气,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些绝症患者还向希克力索要树叶,说那是象征着生命的绿色,小镇的人也纷纷投入到种树的行动之中2004 年,39 岁的希克力被巴黎《时尚之都》杂志评为法国最健康、最孝顺的男人令希克力欣喜的不止这些,2005 年初,医学专家对希克力父亲再次诊治时发现:老人身上的肺部病状已经不可思议的消失了,他的肺部如同正常人一样医生感慨地说:“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神奇的力量,有时它比任何先进的医疗手段都有效!”是呀,只要心中有爱,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壤里,都能长出最粗壮的树木七)八旬老人百岁母亲每日清晨,在灌云县陡沟中学校园内,都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清瘦、胡须花白的老者忙着将破书报及生活垃圾整理打包,然后装到平板车上,再弓着腰一步一步拖回到自己的临时住处。
时近中午,他处理完垃圾后,提着刚买来的 2 斤猪肉,向陡沟乡曹赵村的老宅走去……这位年近八旬的单身老人名叫刘道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位一生喜欢吃14肉的 105 岁老母,从 60 年前老母生过一场大病后,刘道奇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