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全册 .doc
43页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时计划五 年级 1 班担任教师 年 秋 季2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科课时计划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 主题一 文明的曙光课题 1 我们共同的祖先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教学重点 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难点 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日期 9 月 11 日 上 午第 3 节教学过程:1.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请是什么?”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干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
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 3.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我们国家历史的内容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能来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的文字,并适当地予以解释重点应放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远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在没有文字之前,历史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许多故事就是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有关炎帝与黄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5.同伴阅读同桌之间共同阅读教科书第5页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6.自由讨论请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备注3果7.教师总结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科课时计划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 主题一 文明的曙光课题 2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第 1 课时(共 2 课时)教学目的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教具准备 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教学日期 9 月 13 日 下 午第 1 节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对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 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讨论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备注4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科课时计划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 主题一 文明的曙光课题 2 坚韧不拔的黄帝后代 第 2 课时(共 2 课时)教学目的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教具准备 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教学日期 9 月 18 日 上 午第 3 节5教学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继承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军绿色 3.教师点评和总结备注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科课时计划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 主题一 文明的曙光课题 3 与历史为伴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教学目的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 就学生某一日常用品了解其历史由来 教学日期 9 月 21 日 上 午第 3 节6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历史能够告诉我们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比如前面学习过的炎帝和黄帝,就生活在几千年前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人们怎样表白它呢?比如,提到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时会怎样说?(李白是唐朝人又如,大家都知道的万里长城,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那么,假如有个来自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向你提同样的问题,你应该怎样回答他,才能让他完全明白呢?”2.阅读与训练教师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8页的课文,并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白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其余文字,并告诉学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己表白历史时间的独特方式,就像我们中国有秦、汉、唐、宋,但是其他国家的人要明白就会比较困难而公元纪年是通用的,用它来表示历史时间,大家都可以明白比如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告诉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李白是生活在公元7世纪的人,秦朝在公元前221―前206年之间,对方就会明白了.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一些练习,如中国共产党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新中国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现在是哪个世纪、同学们出生在哪个世纪等。
儿时在兵的四周长大 3.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情,那么它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教科书第9页小女孩的话和对于风筝历史的文字,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向全班谈一谈自己读完这段文字的想法 教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做的准备,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做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教师让学生从教科书上风筝的故事、教师所讲的例子入手,谈一谈自己想到的历史、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4.教师紧紧围绕本课题“与历史为伴”进行总结:“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比如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都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家庭,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备注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科课时计划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 主题二 伟大的发明课题 1 传递文明的纸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教学目的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资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
教学重点 了解纸的作用,特殊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熟悉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评价历史人物7教具准备 准备制纸的原料及用具 教学日期 9 月 25 日 上 午第 3 节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再一次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图画,并引导他们:“你们还记得吗,这几个小朋友手里举着的是什么文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是想告诉我们,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造纸术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2.体验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或画简朴的图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教科书第10页下面的作业.” 3.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 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1~13页的内容,然后就下面的问题与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进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在没有纸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 为什么竹简、泥板和羊皮等书写资料没有被流传下来呢?结合教科书第11页呈现的“东方朔的信”等内容,以及学生利用不同资料写字、做画的体验,引导学生回答。
5.探究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己总结出造纸的主要过程与步骤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主要的步骤 6.算一算:如果用教科书大小的纸来写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需要写几页纸? 7.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教科书第13页的地图,让学生按照传播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个世纪是100年,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这项科学发展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8.教师概括总结 备注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科课时计划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 主题二 伟大的发明课题 2 “文明之母”―――印刷术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教学目的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教学重点 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 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教具准备 1.为各小组准备一块长条肥皂,两块约3厘米见方的肥皂或同样规格8的土豆 2.为各小组准备一把钥匙或曲别针。
3.为各小组准备印油、刷子、纸教学日期 9 月 27 日 下 午第 1 节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造纸术发明400多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教师板书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 3.阅读与讨论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块版刻好后,几百、几千、几万份同样的作品就印进去了这比手抄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犹如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如果刻错一笔,整版就要报废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它的发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5页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是什么”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胶泥制成的把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在铁板上铺上松香,按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用火加热,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个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了。
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内容时,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把字拣进去重新排版活字可分离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纸的发明一样,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减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4.体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