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缝线路焊接施工工艺探讨.docx
9页无缝线路焊接施工工艺探讨 蔡 珍(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西安地铁轨道1标驻地监理部邮编:710038)摘 要:基于西安地铁一号线一期轨道工程,探讨无缝线路焊接技术要点,同时综合南京及国内其他城市地铁无缝线路焊接技术要点,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以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关键词:无缝线路;焊接;轨道;技术 西安地铁一号线轨道工程中无缝线路铺设施工采用“一次性焊接、铺设”工艺,是对传统“二铺一拆”工艺的改良新工艺的施工程序,可以归纳为:1.铺设25m标准无孔新轨,浇筑整体道床;2.用移动式接触焊机,现场本线焊接长钢轨;3.完成无缝线路的铺设、锁定1 施工工艺1.1焊接工艺说明详见“移动式接触焊施工工艺流程图”型式试验确定焊接参数焊机焊前检查测试接头焊接推 瘤正 火打 磨探 伤验 收轨头打磨配轨及校直锯轨机锯截线路锁定与放散 图1 移动式接触焊施工工艺流程图1.2焊轨前钢轨检查对钢轨全部进行探伤检查,剔除损伤轨;钢轨进行调直处理,使钢轨全长范围内,轨头和侧面平面直顺,没硬弯,弯曲和扭曲钢轨两端1米内直面及平面不直度不大于0.5mm;锯切断面处的不垂直度在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均不大于0.5mm;钢轨表面或内部有裂痕、重皮、夹渣、缩孔、严重偏析等缺陷不得焊接。
轨端除锈:钢轨焊前对待焊轨两端进行除锈处理表面光洁,没有锈斑,打磨量一次不超过0.2mm;待焊轨待焊时间超过24小时或油水沾污,须重新打磨处理,打磨长度600mm左右焊机检查空载测试:焊机焊接前要按要求进行检查测试,检验其焊接参数是否变化,并作出及时调整焊轨前必须对焊机进行模拟焊接,遇有不正常情况及时调整与修理,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开机焊接焊机的各项参数须经试验确定,并经监理认可后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操作者在开机前,要对焊机主机、辅机、水冷却系统、液压系统、制冷系统、供电室等作最后检查,再由工长复查确认,一切正常方可开始焊轨1.3焊接对位:焊接对位包括焊轨车的停车对位和钢轨对中夹持作业轨头夹持对中时,达到下列标准:A、焊缝位于左右两极钳口中心,与钳口中主线偏差小于或等于5mm;B、两轨端间有0.5~2mm的间隙;C、两轨轨端垂直方向的错位,以轨顶面平齐为准;D、两轨轨端侧面方向的错位,以钢轨作用面平齐为准;E、接头呈上拱状态,焊后调整用1m直尺测量其拱度为0.5~1mm(视环境温度而定)1.4焊轨:对位合格后,接通电源,两钳口通以400伏电压焊接,激活自动焊接程序,分别进入预闪阶段、稳定高压闪光阶段、低压闪光、加速闪光以及顶锻阶段,顶锻完成以后整个焊接过程结束。
1.5推瘤:闪光焊接完成后,钢轨夹紧装置快速松开两钳口,焊机头内的推瘤刀立即进行推瘤,完成一个钢轨接头的焊接1.6正火:钢轨焊接接头进行焊后处理热处理采用(氧+乙炔)火焰正火当钢轨焊接头温度降至500℃以下时开始火焰正火加热器沿焊接头纵向摆动量7~10cm,轨头加热的表面温度一般不超过950℃,轨底角加热的表面温度不低于830℃,钢轨表面正火加热温度采用光电测温仪,做好正火记录1.7打磨:利用钢轨打磨机具打磨钢轨焊接拉头的轨顶面、侧面,打磨时不宜横向打磨焊缝,且不使钢轨表面“发蓝”打磨时若温度高,要适当暂停打磨,待温度适宜时再进行打磨焊缝探伤检查: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对钢轨焊缝进行探伤检查,遵循以下规定:探伤要待焊缝自然冷却到50℃以下才能进行;焊缝内部任何部位发现有未焊透、裂纹、夹渣等缺陷时,该焊头必须截锯重焊1.8无损探伤接头探伤采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由专职探伤人员对各个接头进行检测,合格的接头做好标记及记录,不合格的切割后换钢轨后重新进行焊接探伤时以轨底两角为重点,对焊缝进行全面探伤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出现不规范操作都将影响焊接质量。
钢轨的初调直影响焊接时钢轨的对正,焊后调直水平影响长轨的平直度,焊后打磨影响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接头按照100%的要求进行无损探伤,探伤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准确,发现质量缺陷应将情况详细说明,并填写处理结果,不合格接头应重新换轨焊接后再进行验收,直至合格为止1.9焊缝验收:焊缝探伤合格后应检查其外观尺寸检查结果符合表“焊接接头允许几何偏差表”焊接接头允许几何偏差表(mm)轨顶面轨头内侧工作面轨底0~+0.30~+0.30~+1.01.10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应力放散是消除钢轨内多于应力及消除道床与钢轨额外阻力的主要型式,他的目的是保证线路的平稳性和延长钢轨的试用寿命在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下列应力放散方法:(1)滚筒法:该方法是作业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试用,施工时把需要放散的长轨条扣件全部拆除,然后抬起钢轨,使钢轨落在滚筒上,振击长轨条数次,使长轨条能够自由伸缩,一旦轨温达到设计要求,立即撤掉滚筒,安装扣件,进行锁定2)拉伸滚筒法:利用钢轨拉伸器辅以振击,通过均匀拉伸长轨条,以提高他的零应力轨温,使锁定轨温进一步到位的方法拉伸长轨条时应做到匀、准、够其作业方法是:a.形成零应力。
在放散段自然轨温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以50m或100m为单位进行观测,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即视为零应力b.计算拉伸量钢轨放散至零应力状态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锁定轨温之差计算出钢轨拉伸量,用拉伸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深长量后即锁定钢轨c.放散作业程序首先确定放散长度,并设立固定点,放松扣件,垫入滚筒,保证钢轨自由伸缩,测量作业轨温,根据放散轨温与作业轨温之差计算并标记钢轨的变化长度,并在钢轨上每隔100m做标记,试用拉伸器拉伸钢轨,使其达到设定的标记,最后进行钢轨锁定施工时应注意单元轨节在滚筒上要顺直,无明显“塌腰”;滚筒在使用前应逐个检查、涂油,保证其能够转动灵活;撞轨器配合放散时确认钢轨伸缩出现反弹(达到零应力),并确认各个临时位移观测标记处的伸缩量呈现线性变化;锁定时,靠近钢轨拉伸器的一组逐个安装扣件,其他组每隔5根轨枕上一对扣件,然后分别间隔2根轨枕、间隔1根轨枕补上扣件上扣件的人员要步调一致,紧张有序,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安装任务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要求范围内,应力放散时保证各个单元轨节间轨温均匀,曲线地段外侧钢轨锁定轨温不得高于内测锁定轨温,单元轨节两股钢轨锁定轨温差符合规范要求。
锁定时检查缓冲区内钢轨接头夹板螺栓与扣件及T型螺栓扭矩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锁定后对无缝线路进行纵向位移观测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后将单元轨节进行编号、钢轨拉伸量、锁定轨温、操作日期、钢轨位移观测记录等列入施工资料1.11 无缝线路锁定施工:对于无缝线路锁定施工,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施工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即“连入法”和“插入法”连入法”是先将第一根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并在设计允许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锁定,再将第二段及以后的单元轨节与第一段单元轨节经过焊接及应力放散之后依次锁定成为无缝线路的施工方法插入法”是在相邻单元轨节中间插入一对经过计算的钢轨,对单元轨节进行应力放散、锁定的作业方法两种施工方法比较,再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拟采用“连入法”进行本工程范围内的无缝线路施工连入法施工作业程序如下:(1)首先将25m钢轨采用K922移动闪光接触焊机焊接成设计所要求的单元轨节;(2)对于第一对单元轨节,当轨温处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滚筒法”放散后,锁定时采用从两端向中间的锁定顺序进行锁定;当锁定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拉伸滚筒法”进行放散,锁定顺序与上相同3)将第二段及以后的单元轨节与上一段单元轨节经过焊接、放散后依次锁定。
4)长轨条最后一段单元轨节在终端缓冲区标准轨前或钢轨伸缩调节器前合拢合拢口预留的拉伸长度应经过计算后确定,放散后进行锁定5)在钢轨上做好标记,记录位移观测桩的原始数据6)将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后的拉伸量、钢轨位移观测桩的原始数据、锁定轨温、锁定日期、单元轨节编号等计入竣工资料7)线路锁定应遵循以下规定:A、锁定轨温应准确、可靠、符合设计规定;B、线路锁定轨温在设计温差范围内;C、测量轨温时,要对钢轨的不同位置进行多点测量,取其平均值;D、应从两端向中间锁定,同时在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E、相邻两段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5℃,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温差不得大于3℃,曲线外股锁定轨温不高于内股锁定轨温;锁定轨温与锁定日期应列入竣工资料F、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放散或调整应力后重新锁定,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实际锁定轨温超出设计锁定轨温范围;钢轨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无缝线路固定区钢轨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原因不明,施工时未按设计规定锁定的线路2 工艺要点 移动式现场接触焊接,有以下对焊接和铺设质量有关的特点:2.1 焊接轨的基准线 移动式接触焊接是在现场线路上直接进行,即本线焊接: (1)由于轨底坡和曲线超高的存在,钢轨Y轴与铅重线存在一偏转角a(见图2),不同的超高。
角也不相同,待焊轨在焊接前必需调整到同一偏转角,否则焊接轨会产生扭曲 图2 (2)现场曲线线路上直接焊接,很难使焊接头处在圆顺的位置上,待焊轨在焊接前必须调整到焊接点切线方向的直线上(见图3),否则焊接头将形成折角 图3 (3)由于是本线焊接,焊接车须停放在已焊长轨上;又由于焊机头作业时轨底以下必须有一定空间a(见图4),焊后打磨也须有相当空间,因此焊缝处轨头必须垫高这就使焊接车轮对接触点至焊缝处L距离内的轨道形成斜面,为此待焊轨也必须调整成同一斜面,否则焊接头是不平顺的 图4上述三点,每次焊接,其调整量均不相同,须根据现场情况人工进行调整2.2 焊接的工艺控制 这套工艺流程与固定式焊接基本相同,但固定式焊接用于现场本线焊接则有如下问题:(1) 固定式焊接x轴和Y轴两个方向的调直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的现场焊接由于轨下空间很小,Y轴剖面的调直将难于实现,这对轨面平顺很不利 (2)固定式焊接,工艺流程分布在流水线上,工位固定,工作物流动,工艺作业是平行进行的;现场焊接,工作物固定,工艺作业只能在一个点上按流程顺序进行;完成一个焊头的效率取决于作业程序的编排,并大大低于流水线焊接,为提高作业效率、加快进度,曾经有人将作业程序编排成两大块,即焊接和焊前处理及焊后处理。
在劳动组织上也分成两个组,一个负责焊接和焊前处理,另一个负责焊后处理 焊接和焊前处理的通常作业方法是在每对轨焊接后,即予临时固定,让焊接车通过进行下一对轨的焊接,这就是说焊头在未按设计标准规定进行任何焊后处理就经受轴重大于10t的车轮辗压,并在下一对轨的焊接过程中,始终承受着来自焊接车(包括牵引轨道车)的垂直载荷和振动载荷特别是当车轮通过时,焊缝温度尚处在800℃以上,对于U75V轨即处于相变线以上,此时相变尚未完成,结构组织成软塑状态,强度和硬度极低,在外荷的作用下焊头极易变形损伤; 焊后处理的所有作业都是在单个焊缝上进行,由于焊后长轨已经在轨道上固定,而每个焊缝在作业过程中,钢轨温度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正火”)就不能像整条长轨在辊道线上自由调整,作业后长轨条内就会存在不均匀的局部温度应力2.3 铺设的工艺控制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对于铺设只提出锁定轨温和应力放散的技术要求长轨焊接在连续作业的过程中,每根25m轨的锁定轨温是不可能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