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梳理与典型例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21页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清单01知识梳理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常用的单位还有kndm、cm,其中1km=m=dm=cm;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亥U度尺.(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读数时,首先要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值,然后再读出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3)时间及其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常用的单位还有h、min,1h=min=s;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停表.(4)误差:与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路程相同,比较的长短;②时间相同,比较的多少;③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比较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即速度.(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与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基本单位是.(3)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可将直线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4.平均速度的测量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用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出小车通过对应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后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02知识对比1 .误差与错误区别4H至庆方错误产生原因仪器精密度不够或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及环境对仪器的影响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大意减小或避免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减小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如何判断有误差的实验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了真实值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定义r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特点①运动的轨迹是直线;②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③路程与时间成正比①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②物体运动的方何不父,但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描述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通过任何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只做粗略研究时,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公式sv=tsv=t03实验突破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装置:(2)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3)原理:v=s/t.(4)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5)注意:①斜面的坡度应该一些.斜坡坡度越,小车的速度越,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②实验中应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多做几次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的实验结论才是可靠的.04图片考查内容1开始时以 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 觉得自己的列车在缓慢前进;后来以 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由于选择的 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列车到底是静止还是运动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如果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可见,平常我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 而言的空中加油机图片展示典例点拨05考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例1】(怀化中考)小明同学在参加物理实验考查时,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物体长度为cm.TTI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I23456cm【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25cm,物体长度为5.25cm—2.00cm=3.25cm.考点2运动的描述【例2】(长沙中考)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解析】司机相对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汽车相对高架桥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桥上路灯相对司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考点3运动的快慢【例3】(百色中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甲010s20 s30 s40300 m600 m900 ni乙 0 10s 20s 30s 40s020Um450m750mI200m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解析】从图片可知,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这段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在20〜3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者B是300mq则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其平均速度相等.考点4测量平均速度【例4】(莆田中考)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BC(填“V"或“)vACs」、【解析】(1)根据图中刻度尺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3)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参考答案知识清单知识梳理1.⑴米m100010000100000(2)精确估计(3)秒s603600(4)测量值真实值2.(1)s....位置(2)标准(3)参照物3.(1)所用时间通过路程单位(2)路程时间v=fm/s(3)匀速变速4.刻度尺停表v=s实验突破实验:(5)小大快短图片展示对面列车站台参照物运动静止参照物典例点拨例113.25例2D例3D例4(1)40.025.0(2)小(3)同一位置(4)>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清单01知识梳理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2)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会被回来的现象.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s.(4)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1)音调:声音的 叫做音调,影响音 ;频率越低,音调越.(2)响度:声音的 叫做响度,声音的 有关.(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 ―2 .声音的特征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等因素有关.,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3)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阻断噪声;防止噪声.02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尸首的同低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声曰的响度越大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描述术语俗称声音的“粗”“细”俗称音量的“大”“小”区别声音的依据实例男高音、女彳氐音;辨别壶内的水是否装满等低声细语、引吭高歌、麦克风、扩音器、听诊器等分辨不同的乐器、辨别瓷器的好坏、机器的运转是否良好等2.乐音与噪声区别噪声界定物理学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境保通常指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护角度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图像波形图回B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F,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03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②用抽气设备抽去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听到声音.(3)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在真空中不能.实验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长时,钢尺振动得发声的音调;钢尺伸出桌面短时,钢尺振动得,发声的音调.(3)实验结论: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频率低时音调04图片展示图片考查内容¥¥桌子能否传声$I如图所示,附在桌面上的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可以传声Aaa八ABn]力■11iii)谬如图所示,往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右边瓶发出的是音(填“1,2,3,4,5,6,7,i”)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看到烛焰会随音乐晃动,这说明声波能传递发J4声扬声器旁的烛焰05典例点拨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贵阳中考)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亮变大了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解析】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尸日.考点2声音的特征【例2】(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unHnsA.音调D.响度【解析】用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水柱在振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