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宝安区沙井养蚝产业转移成效及特点分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63881453
  • 上传时间:2023-08-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2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宝安区沙井养蚝产业转移成效及特点分析陈雪乔沙井蚝业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 人工养蚝地区沙井蚝业凭借独特的养蚝技术饮誉海内外,1957 年当时的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劳模集体单位”,周 恩来总理亲笔签发授予“国务院奖状”作为深圳知名的地方特 产和本土名片,沙井蚝品远销香港、东南亚和全国各省市宝安 区目前从事蚝业生产和加工的较大型企业主要有沙井水产公司、 新蚝乡蚝油食品公司等企业,其中,沙井水产公司规模最大,年 产量约占沙井蚝品总产量的 70%近年来,在省、市关于“产业 和劳动力双转移”精神的指导下,以沙井水产公司为代表的蚝业 企业大力在台山、惠东、阳江、汕尾等地拓展贴牌养殖基地,异 地养殖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逾万吨,年产值约 2亿元一、沙井养蚝产业转移历史概况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受资源、环境等发展空间限 制,沙井蚝业走出本土,开始了异地养殖的探索之路 90 年代 初期,沙井蚝业养殖大转移正式启动 , 蚝业重心逐步由沙井海区 转移到台山海区到 2002 年,沙井蚝业养殖转移已基本完成, 95%以上的沙井蚝养殖已转移到以台山为主的台山、惠东、阳江、 汕尾沿海海区,实行异地养蚝,养殖环节转移为区内其他优势产 业腾出了发展空间。

      二、台山养蚝基地情况介绍1992 年,宝安沙井水产公司首次与台山蚝民合作,出资在 当地养蚝,正式拉开了沙井蚝业养殖转移的序幕此后不断扩展 养殖区域,深化合作,于 2004 年正式在台山成立养殖公司,沙 井蚝异地养殖自此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运作之路经过近 20 年的经营发展,台山养蚝基地目前已成为沙井蚝业产业转移、异 地养殖的最大后方基地,现有镇海湾、独湾、鹰洲外海、中门海 (咸围)、铲湾围、独石湾略尾等6 个养殖区,面积达6.3 万亩, 约占异地养殖总面积的 3/5,年产量达 5000 多吨,占据沙井蚝 异地养殖年产总量的半壁江山三、沙井养蚝产业转移取得的成效沙井养耗产业经过二十年的时间成功转移到异地,促进了沙 井蚝业和承接地经济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成效引起了 社会各界的关注广东省水产界专家曾率队考察并指出:“这是 广东水产史上的奇迹”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成功拓展沙井蚝业发展空间,促进蚝业布局优化随 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本地发展空间收紧,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 期开始,沙井蚝田逐年减少,蚝产量逐年下降 1984 年,沙井 鲜蚝产量 1142 吨,1985 年下降至 902 吨,1986 年下降到 648 吨, 年均下降 32.8%。

      1991年起,沙井蚝业生产开始了地域大转移, 在台山中门海、镇海湾一带不断开发出新的养殖区域,之后又分 别在阳江、惠东沿海选择了两个海区作为基地,异地养蚝面积不 断扩大,沙井蚝业也由此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7 年以后 鲜蚝产量逐年飙升,2000 年达 6031 吨,几乎相当于转移之初的10 倍随着养蚝产业的逐步转移,沙井蚝业立足本土,以沙井 总部为中心,养殖环节向台山、惠东、阳江、汕尾等地区扩散辐 射,保留了深加工、研发、设计、销售等产业高端环节,蚝业空 间布局得以优化二)延续和提升了沙井蚝品牌,促进蚝业总部进一步扎根 异地养殖保证了沙井蚝的市场供应量,为品牌的延续和提升提供 了有力保障近年来,沙井蚝业不断整合资源设备,研发先进加 工技术,开发系列新产品,使沙井蚝品加工业迅速走上快车道, 沙井的各种蚝品更大批量地走向市场以沙井水产公司为例,旗 下拥有蚝罐头、蚝豉、蚝油等现代化生产线 3 条,日产罐头可达 2 万罐,蚝豉 1000 公斤,蚝油 1000 箱同时,沙井蚝业还建立 起区域性销售网络,首先打开上海地区海味市场销路,仅 1992 年沙井蚝油在上海的年销售总量就达 1.5 万箱,此后逐步进军北 京、江苏、浙江、天津、昆明、四川等地,沙井蚝品也因此在内 地市场获得了一席之地,并在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市场获得了一定 的市场份额。

      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和星罗棋布的销售网络使沙井蚝 业总部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三)发展和壮大了台山养蚝业,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台山海区咸淡水交汇,适合养殖生蚝,解放前就有台山渔民在浅 滩上养蚝,但因蚝苗差和养殖技术粗浅,所养生蚝产量低、效益 差沙井养蚝产业转移启动后,随着资金和技术的转移,极大带 动了台山养蚝业的发展,1985 年台山仅 600 多户村民养蚝,年 产量 950吨,产值仅2000万元左右,到2001年,已有上万户村 民养蚝,年产鲜蚝2.5 万吨,产值约 6亿元沙井蚝业养殖环节 的转移造就了台山养蚝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养蚝业已成为台山 农渔业的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 了贡献四)推动台山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促进当地蚝民勤劳 致富沙井蚝养殖生产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养殖 和加工技术,包括采苗、列蚝、搬蚝、散蚝、育肥、开蚝等传统 工序在养殖转移过程中,这一系列的技术随之转移,沙井蚝业 企业加强对台山蚝民的技术培训,并在养殖过程中注重技术指 导,有效提高了当地蚝民的养蚝技能近年来,沙井蚝业在台山 不断扩大养殖区域,拉动近 5000 人就业,并在当地培养造就了 一批养蚝专业户,部分村镇甚至一半以上的村民都从事养蚝,生 活水平极大提高。

      养蚝积极性的提高使这些村民不再外出打工, 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安置问题四、沙井养蚝产业转移主要特点(一)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积极引导推动与我省产业 转移工业园建设不同的是,沙井养蚝产业转移主要通过市场“无 形的手”来调节完成,并借助政府“有形的手”来加以推动沙 井水产公司经过考察试点,选中台山海区进行异地养耗,开展与 当地政府和蚝民的合作交流,水产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台山当 地提供养殖区域和人力物力,实现了互利共赢转移过程中相关 政策的出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3 年当时的沙井镇政府 投入 4000 万元,采用贴息贷款方式鼓励养蚝企业和蚝民到异地 养殖2006 年深圳市出台了《食品安全“五大工程”政府扶持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宝安区相应出台了《宝安农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与政府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对异地养蚝给予 资金扶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文件出 台后,市委市政府及我区采取的一系列推进措施极大鼓励了沙井 蚝民将异地养蚝基地做大做强的信心二)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向内转移蚝业养殖环节台山养 蚝基地的成功打造,集中释放了沙井蚝的生产需求,对沙井养蚝 产业的成功转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沙井生蚝基本 全部在异地培育养殖,并进行简单的粗加工,之后将全部半成品 运回沙井的加工厂随着台山养蚝基地的不断扩大,沙井水产公 司在当地成立了养殖公司,加强对各个养殖区域的规范管理,确 保当地所养生蚝保质保量,达到质量检测标准,从而成为“沙井 蚝”品牌的强有力支撑三)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发扬传承千年蚝文化在养蚝产 业转移过程中,沙井蚝民严格遵从沙井蚝的养殖传统,严格把关 蚝品质量,注重品质品牌,从而将沙井蚝这一传统品牌完整地保 留下来,也使千年蚝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沙井养蚝制蚝技术于 2005 年被列为深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蚝被评为国家驰名 商标产品以及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为传承沙井蚝文化, 扩大其影响力,我区于2004 年正式启动了“沙井金蚝节”,到目 前为止已经举办了六届,随着活动的深入和越来越多市民的参 与,“沙井金蚝节”已经连续三届被列为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 深圳分会场的重要活动内容,同时,沙井当地还建成了全国最大 的蚝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金蚝文化,影 响越来越深远五、相关建议(一)进一步拓宽异地养殖基地加大财政对异地养殖沙井 蚝的扶持力度,制定受台风及红潮等自然灾害影响的补助办法和 优惠蚝产品上市的税收政策,支持台山养蚝基地做大做强,支持 沙井蚝民在阳江、惠州等地建立更为广泛的养殖区域,进一步提 高沙井蚝产量、扩大蚝业规模。

      二)推动本地深加工提高研发技术水平鼓励以沙井水产 公司为代表的蚝业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行 业水平,不断开发出受各地消费者喜爱的新产品,扩大消费群体, 增强产品竞争力三)加强品牌推广利用展销会、博览会等平台,加强宣 传推广,在国内及国外市场建立更广阔的营销渠道,进一步打开 销路,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沙井蚝”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者单位:宝安区贸工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