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读书天下事 湖湘种玉人间诗——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纪略.pdf
6页2 0 0 8年 第7期七 十 年 前 , 中 国 高 等 师 范 教 育 处 在 内 忧 外 患 的 时局中直接涉及中国高师教育的“内忧” ,莫过于三十年 代 中 期 全 国 几 乎 停 办 的 高 师 教 育 , 曾 经 达 到6所 规模 的 师 范 大 学 只 保 留 了 北 平 师 大 , 因 为 各 地 师 资 缺 乏专 业 的 教 育 训 练 , 导 致 中 小 学 教 育 质 量 日 趋 低 下 直接涉及中国高师教育的“外患” ,莫过于日本侵略者对中 国 本 土 教 育 的 疯 狂 破 坏 , 在 沦 陷 区 强 制 实 施 奴 化 教育 , 北 平 师 大 被 迫 西 迁 后 改 成 西 北 师 范 学 院 , 进 一 步造成中国师范人才的严 重 匮 乏 1 9 3 8年4月 , 国 民 党临 时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通 过 《战 时 各 级 教 育 实 施 方 案 纲要》, 指 出 “ 对 师 资 之 训 练 , 应 特 别 重 视 , 而 亟 谋 实施 , 各 级 学 校 教 师 之 资 格 审 查 与 学 术 进 修 之 办 法 , 应从速规定,为养成中等学校德智体三育之急需之师资,并应参酌从前高等师范之旧制而急谋设置。
”1 9 3 8年7月 , 秉 承 《战 时 各 级 教 育 实 施 方 案 纲 要》 精 神 出 台 的《师范学院规程》, 指 出 “ 师 范 学 院 单 独 设 立 , 或 于 大学中设置,由教育部审查全国各地情形分区设立” 教育 部 立 足 当 时 全 国 师 范 教 育 的 薄 弱 基 础 和 战 争 形 势 ,确 定 添 设 独 立 师 范 学 院 一 所 , 院 址 暂 设 湘 桂 黔 一 带 ,命 名 为 国 立 师 范 学 院 于 是 , 直 属 教 育 部 管 辖 的 国 立师范学院 (简称国师),在抗战初期选址创建于湖南安化县蓝田镇 (今涟源蓝田)国 师 就 是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的 前 身 , 由 于 “ 树 师 范 学院独立办理之先声” ,当时就己经名闻遐迩此后,国师在风风雨雨中薪火传递,代代接力,七十年间变化无数,终于在湖湘文化的深厚土壤里, 成 就 了2 1世 纪 国家重点建设的一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2 1 1”大学一、日暖林深,云开枫晚,创办期间的如歌岁月湖 南 师 范 大 学 校 庆 六 十 周 年 之 际 , 文 学 院 的 吴 容甫 老 师 用 “ 蓝 田 日 暖 , 溆 浦 林 深 , 衡 岳 云 开 , 麓 山 枫晚 ” 概 述 了 学 校 荜 路 蓝 缕 的 办 学 历 程 , 特 别 是 建 国 以前学校初创时期可歌可泣的艰难岁月。
一) 蓝田日暖起弦歌,学子山居感悟多 1 9 3 8年7月2 7日,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受聘为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1 0月2 7日正式受聘为国立师范学院院长 ,1 2月1日国师开学 ,创办国师 只 用 了四个月的时间由 于 教 育 部 有 意 将 国 师 设 立 在 离 湘 桂 或 湘 黔 铁 路不远的市镇上,所以廖世承在湖南、贵州相择院址时,采 纳 了 当 时 迁 在 蓝 田 镇 办 学 的 长 郡 中 学 鲁 立 刚 校 长 的建 议 , 取 “ 安 定 文 化 ” 和 “ 青 出 于 蓝 ” 的 雅 意 , 重 点到 安 化 蓝 田 探 访 他 发 现 蓝 田 镇 地 处 湖 南 西 部 山 区 中的 小 盆 地 , 树 木 荫 蔽 , 环 境 优 美 , 远 离 京 广 线 少 受 日寇干扰,但水陆交通比较便利,又有李园可以租借李 园 位 于 蓝 田 镇 西 光 明 山 , 占 地 约 有 百 亩 , “ 其中房屋二百间,重阿曲房,长廊逶迤” ,主人李卓然先生甚豪爽,半日即订立契约廖世承以条件优越为由,呈报教育部以蓝田作院址获得批准1 0月1 0日,筹委会 接 受 李 园 全 部 房 屋 , 修 整 油 漆 , 兴 建 教 室 和 其 他 教学生活设施。
廖 世 承 联 系 了 上 海 等 地 一 批 有 名 望 的 教 授 、 学 者如钱基博、孟宪承、任孟闲、周澄、汪梧封、高昌运,一 批 办 事 有 能 力 的 职 员 如 胡 荣 魁 、 诸 懋 孚 、 薛 炽 涛 、张 忠 豫 、 张 伯 寅 、 洪 铁 琴 、 李 西 涛 、 吴 景 贤 , 动 员 和邀 请 他 们 同 到 湖 南 办 学 ; 同 时 利 用 去 重 庆 参 加 高 师 教育 会 议 的 时 机 , 请 来 了 重 庆 的 罗 季 林 、 金 兆 钧 、 谢 澄平 、 胡 赣 生 、 姚 琴 友 以 及 衡 阳 的 钟 泰 , 使 国 师 教 职 员阵 容 初 具 , 为 按 时 开 学 上 课 打 下 了 基 础 廖 先 生 还 亲自 拟 定 了 国 立 师 范 学 院 组 织 大 纲 及 学 则 、 国 师 开 办 费预 算 书 等, 同 时 请 其 他 教 授 和 职 员 拟 定 各 系 学 程 和 各处 组 运 作 办 法 ; 接 收 了 安 徽 大 学 和 山 东 大 学 因 战 乱 停办而存在桃源的图书仪器设备,订购了一批书籍文具,租 借 了 南 轩 图 书 馆 图 书 数 万 册 , 使 理 科 的 实 验 和 文 科的 图 书 参 考 都 具 备 了 较 好 的 基 础 , 各 项 工 作 都 处 理 得有 条 不 紊 。
学 院 于1 2月1日 正 式 开 学 ,1 9 3 9年1月1 4日补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教育部顾树森司 长 的 祝词是:“蓝田种玉,古所著名,秦楚异地,事有同情;师资培养,众志成城,复兴事业,乐观厥成” ,承载了重兴高等师范教育的厚望抗战期间的国师,注定难有安宁办学的社会环境1 9 3 8年9月选定蓝田作 校 址 时 , 正 值 日 寇 气 势 汹 汹 进犯 武 汉 、 广 州 , 湖 南 实 际 上 接 近 战 争 前 沿 在 建 校 过程中,1 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1 1月中旬又遇长沙大火,不断有人建议廖世承放弃蓝田,另觅院址;但 廖 院 长 认 定 学 院 “ 新 基 未 奠 , 遽 而 迁 移 , 必 至 员 生星 散 , 开 学 无 期 , 决 计 仍 在 蓝 田 进 行 ” 从1 9 3 9年9月 到1 9 4 3年1 1月 , 四 次 会 战 打 击 了 日 方 军 队 , 稳 住了湘中局势但战争打响期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每次危急时刻,廖院长一面派人到新化、溆浦等地勘察西行路线以备万一,一面以“寇深围危,不宜自逸;国风雨读书天下事湖湘种玉人间诗 ———湖南师范大学七十年纪略程大琥(湖南师范大学教授)1 1 8当代教育论坛立学府,人心所系;国币艰难,不可虚靡”的原则调停众意,带领师生在蓝田坚持,弦诵不辍,发展壮大。
二) 溆浦林深迁徙难,放声晚眺问天河1 9 4 4年5月2 7日 , 日 军 动 用 了 海 陆 空3 6万 余 人的 兵 力 发 动 了 长 衡 会 战 这 是 日 军 对 一 个 地 区 用 兵 最多 的 强 大 攻 势 , 中 国 守 军 顽 强 抵 抗 但 最 终 败 退 , 长 沙衡 阳 相 继 陷 落 国 师 因 此 被 迫 放 弃 经 营 了 六 年 的 蓝 田校园,西迁溆浦长 衡 会 战 初 期 , 廖 院 长 力 图 保 持 学 院 的 镇 静 , 表示“非至衡阳不守,邵阳告急,本院绝不迁移 ”蓝田的 师 生 藏 休 习 游 、 一 如 平 常 教 育 部 曾 在6月6日 密电 国 师 , 要 求 学 院 预 为 筹 谋 廖 院 长 观 察 局 势 , 从 容应 对 , 学 院 的 考 试 仍 然 按 原 计 划 进 行 国 师 成 了 蓝 田的安定力量,表现出独立不移、动心忍性的民族正气6月1 9日长沙失守后 , 敌 军 前 部 已 到 达 蓝 田 东 南 1 4 0里的永丰镇,师生纷纷请求学院迅速迁移学院在 6月2 0日召集了紧急院务会议,决定从2 1日起先停课疏 散 ; 各 项 准 备 工 作 就 绪 后 ,6月2 8日 正 式 宣 布 疏散 。
蓝 田 秩 序 失 常 , 雇 工 不 易 , 全 院 师 生 齐 心 协 力 ,将 学 院 的 图 书 仪 器 和 重 要 文 卷 全 部 装 箱 转 运 , 分 别 疏散 到 了 新 化 、 时 荣 桥 、 毛 坪 三 地 师 生 大 部 分 疏 散 到了 新 化 上 梅 中 学 和 县 女 中 , 小 部 分 留 在 蓝 田 学 院 疏散 期 间 , 衡 阳 的 战 事 呈 现 好 转 , 教 育 部 来 电 说 明 学 院可 不 迁 移 廖 院 长 向 师 生 报 告 这 一 消 息 , 决 定 让 新 化师 生 返 回 蓝 田 , 结 束 疏 散 不 料8月7日 , 衡 阳 在 苦守4 7天之后陷落,国师迁校势在必行廖 院 长 曾 派 了 两 组 人 员 分 赴 溆 浦 和 杨 木 州 一 带 调查 迁 校 地 点 调 查 结 果 是 溆 浦 的 优 势 明 显 , 国 师 迁 溆意 向 也 得 到 了 溆 浦 县 政 府 和 参 事 会 的 热 烈 欢 迎 , 廖 院长 于 是 召 集 教 职 员 会 议 , 决 定 学 院 迁 往 溆 浦 迁 校 委员 会 制 定 的 迁 移 办 法 , 对 人 员 组 织 、 旅 费 津 贴 、 行 走路 线 、 校 产 运 输 、 到 达 溆 浦 后 的 注 意 事 项 等 作 了 详 细规定,从9月1 0日开始,到1 0月2 6日完成的迁 移 工作持续了4 7天,合计运出的箱件达6 6 8件,校产 没 有损 毁 , 人 员 没 有 伤 亡 。
留 在 蓝 田 搬 运 不 走 的 物 品 造 册登记,聘请园主李氏族人看管学院新校址在溆浦马田坪,与溆浦县城隔河相望 ,村 舍 整 齐 , 祠 宇 众 多 , 桔 林 茂 密 , 环 境 幽 静 , 交 通 便利 , 适 宜 办 学 但 形 势 的 急 转 使 得 迁 溆 的 机 关 骤 然 增多,早到的单位早就占了地盘,剩下的居所破损待修,先 期 到 达 马 田 坪 的 师 生 一 时 居 无 定 处 、 坐 卧 不 宁 幸亏 学 院 及 时 安 排 人 员 在 新 院 办 公 , 加 紧 修 缮 教 职 员 宿舍、学生宿舍和教室,添置校具到1 0月中旬,师 生都安居下来,学院2 2日开始招生,1 1月1日在溆浦开学 国 师 在 溆 浦 办 学 不 到 两 年 , 虽 然 办 学 条 件 不 如 蓝田 , 但 是 得 到 了 湘 西 人 民 的 热 情 欢 迎 , 也 为 湘 西 人 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三) 南岳云开看复员,楹联勉励岁寒心抗 日 战 争 胜 利 之 际 , 国 师 庆 祝 日 本 投 降 , 在 学 院暂 住 地 悬 挂 了 一 幅 会 联 : 赫 赫 厥 声 , 濯 濯 厥 灵 , 共 和魂当年假像;炎炎者灭,隆隆者绝,侵略国今日下场。
院 址 对 学 院 的 发 展 关 系 重 大 , 学 院 第 四 十 一 次 院务 会 议 认 为 , 战 后 学 院 应 改 名 为 “ 国 立 中 央 师 范 学院” ,院址应设在首都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为此,廖院长于1 9 4 5年8月底赴重庆 教 育 部 商 谈 ,并 参 加了教育 部 召 集 的 教 育 善 后 复 员 会 议 但 商 谈 时 , 新 任 教 育部 长 朱 家 骅 要 求 国 师 将 永 久 院 址 定 在 湖 南 廖 院 长 于是 争 取 学 院 定 址 长 沙 , 但 得 到 的 答 复 是 “ 经 与 湖 南 省政 府 联 系 , 长 沙 因 受 战 火 创 伤 , 国 师 原 无 基 础 , 亦 不宜迁往” ,要求学院将永久院址定在南岳或者衡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