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农业现代化发展.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6570579
  • 上传时间:2023-08-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7.0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贵州省德江县煎茶中学驻村干部张月忠III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 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 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 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IIIIII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 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III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 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 实现小康水平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 康之家”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完整概念是:商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商品农业就是把农业纳入现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轨道,实现产品 副、渔、工、商等业以及光照、空气、水分、士壤等环境条件,组成一 个综合的、相互协调的、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商品化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生态农业是把农、林、牧、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何谓现代化(Modernization)?学术界较 为普遍的认识,是把现代化作为一种动态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不是单 一因素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多因素的综合变化农 业现代化的特征,就是从使用人力、畜力转变为使用非生物动力,即 从使用手工工具到使用机器作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它是 一种分工专业化、技术密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从而大幅 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认识和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必须联系农业现代化产生发展的 历史过程及其特征in1.历史性农业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它是产业结构 变化规律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 在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逐渐萌芽人类社会开始由 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农业生产手段逐步向机械作业转 化19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 变革和生产力发展,以电力和钢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浪潮,促 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新兴起的科学技术 革命,如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学、生物工程的蓬勃兴起,为农业 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新能源和新装备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 命的推动下,又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从 而加速了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2%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 差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尽管农业现代化是以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作为最主要衡量指标,但各国农业现代111化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国家,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农业提 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农业现代化建设选择以石油为原料和动力 的化学化和机械化;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国家,农业现代化 建设的道路侧重于种子、化肥和水利从时间上说,20世纪五六十年 代农业现代化以“石油农业”为基点,而80年代以后则更注重生物技 术的应用,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冬继承性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科学和技术都有其继 承性,农业现代化也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 进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和提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 是继承的发展科学劳动部分地是以前人劳动积累的利用为条件在 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农业环境和生物特性的变化往往是 以数百年计即使如此,农业技术在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就包含着去 其糟粕、展其精华的过样因此,一方面,农业技术或经验较长时期 地保持相对稳定,在稳定中又逐步发展,这就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和生命力而经久不衰;另一方面。

      它又随着生产实践的推进和需要不 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前进概括而言,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发展农用工业,增加现代物 质技术装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使农业成为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 会化产业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会 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们全部 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利的 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由 此可见三农问题在我国发展问题上的重要性而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 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当今时代下,农业发展必须迈向现代化,1= ■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迈出关键性的一 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当前形势下,“三农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 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关系着中国几亿农民的切身利益、 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更加富裕型小康社会的实现,而且 关系着中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也 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中农业的发展和优化则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其次,农业的繁荣和发展与工商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 的联系,是工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状态下, 当前农业重点要解决的是怎样实现农业发展的全面现代化发展农业 现代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 促进农业稳健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IB资金和科技力量投入的不足,机械化水平比较低鉴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应加强发展现代化的进程,采取可 行的措施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优化一、有效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我国有 2.5亿左右农户,农业经营区域广,但是广大农村仍属于分散的小农 经济,与市场的衔接困难,很难将农产品转变成有效的经济效益, 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产销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 的产业体系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合作社 的桥梁连接作用此外,还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适应市场发展 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建成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产业链二、加速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业就业在社会就业 中所占比重的降低,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在我国现行 条件下,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 化、城镇化的发展。

      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实现规模经营在土地制度 改革方面,可行性的思路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一方面有 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消除土地投资的制度风险,克服农民的 短期行为;另一方面,实现经营权的自由流转,有利于土地这一稀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第一,与外部相比,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虽有进步,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第 二,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现代化要明显高于中 西部地区;第三,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的 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 普遍较小,经营比较分散,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 度较低,需要加强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农业发展中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适度集中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其一是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力提 高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科技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其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其三、把农业科技开发 和技术推广体系转向社会化,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 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四、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开发力度,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适应农业 现代化要求的现代商品生产者五、建立有效的完善的农村的金融体系,完善农民农业的借贷款 问题,确保农民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六、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加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农业的现 代化水平境,推进可持续发展七、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结合当地的 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农业,协调工农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 的基本内容而农业作为我国基础性的部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是 十分必要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对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 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深 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发展农 业现代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业发展的 有效机制,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实现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方面 的相互促进,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烤烟有望 石板塘人民喜在心头!■J-。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