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全部教案(5个课时)+教学反思.doc
17页第五单元《解决额问题的策略》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种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习惯上这也被称为综合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时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的思考策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的思考策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时安排: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1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1课时练习十 2课时 间隔排列 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的联系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复习:补:根据条件提问题1)校园里有4行杨树,每行18棵2)一本90页的科普书,已经看了42页3)2个鸡蛋约重100克4)一年级有42人,二年级有38人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一、引入课题猜猜老师的体重,指名几人猜,都没猜对时:老师说一句话,如果你们听完了知道老师有多重就可以直接说出来,不用举手,好吗?师:我的实际体重比你刚才猜的还重( )千克师:为什么你们现在一下子就知道老师有多重了?(给了条件)师:非常好,没有条件的时候问题往往不容易解决,有了条件后,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出示: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根据条件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1. 学习策略1)获取条件出示例1,请学生默读题目出示读题目)师:从题中你获取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分析条件你觉得这里哪一句话最重要?——“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桃5个”师: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想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几人交流用自己的话解释“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桃5个”师:通过大家对条件的分析,我们发现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条件,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意思3)确定解题思路师:那根据“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桃5个”这个数量关系,你打算先求什么,在求什么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说思路)出示:我想根据( ),先算出( ),再……交流,板书:( 30 )--( 5 ) ( ) 4)列式解答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题中的两个问题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交流算式的时候注意检验结合学生的交流,完成板书:(30)——(5) (35)——(5) (40)——(5) (45)——(5) (50)5)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我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都能解决小猴摘桃的问题,我们停下来想一想,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背后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预设:生1:结果相同生2:都是从第一天30个开始加起,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师:很好,我们都是根据“第一天摘的30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样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来算的,像这样根据条件,抓住条件,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从条件想起(出示“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这个词你们听说过吗?请生说一说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一用这个策略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1.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看第1)题的图,说说题意请说说:先根据( )和( ),求出( ) 再根据( )和( ),求出( )生口答师总结:刚才我们现根据5个苹果和重500克这两个条件,先求出1个苹果的重量,在根据求出的1个苹果的重量和橙子比苹果重20克这两个条件求出了1个橙子的重量,这样的过程就是在用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你会像这样来解决问题吗?接下来同桌一起说说这道题:2)出示第二小题: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
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先根据( )和( ),求出( ) 再根据( )和( ),求出( )交流:这里你是怎样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指名交流解题思路后请生口答算式总结:像这样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出示阶梯)像什么呀?——楼梯其实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像我们平时爬楼梯,从条件出发,一步一步的推想,就有可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自己尝试着从条件想起,一步一步解决问题2.想想做做第2题生读题后找出条件和问题,说说哪一个条件最重要,你是怎样理解的?师出示一个小球,让学生演示“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师:那你们能求出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后上台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师带着大家一起验证:是不是每次弹起高度都是它前一次下落高度的一半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题目后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师:你准备怎么做?——画图生独立解答后上台交流师小结:我们在解决这道题的时候有没有去列算式呢?那是怎么解决的?指名回答是的,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根据条件来画画图,数一数,标一标。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解答上台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师:如果我去掉“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这个条件,也不能数,你还能求出花地砖有多少块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找到花地砖与白地砖的对应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师小结:看,原来我们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回头看一看条件,(出示:回头看),又能顺利地解决了三、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师: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好像给我们的思维插上了一对有利的翅膀,看看,谁的这对翅膀用的最好2.出示第5题学生思考后口答教学反思: 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根据已知的两个有关系的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课上出示教材中安排的小猴摘桃的例题,通过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已知条件的含义,引导学生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教材中的例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另一种是算式法在学生尝试解答之后,我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种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体会到虽然解题方法不同,但是都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结果也是相同的回顾解决这道题的过程: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有含义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
教材中安排的“想想做做”第2题,我将它安排在解决了例题之后,我觉得这两题其实是十分类似的题型,所以在完成例题之后再完成这道题,然后将两道题的分析思考过程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之处,从而得出从条件一步一步地到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体会从条件想起策略的一般步骤,帮助他们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加深策略体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间的关系和其中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想起解决两部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尝试回顾反思,继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回忆策略激活: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分析问题时是怎样想的?2.引入课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能先求出什么问题,再联系条件想怎样求出问题的结果板书:条件——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主要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二、运用策略 1. 理解例题题意 让学生独立读题,想想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从题里你知道了什么?引导画线段图,提问:你知道这里的三条线段各表示什么吗?先按条件在图中填一填,再看图和同桌互相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交流:你是怎样填写条件和问题的?能看图把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吗?2.运用解题策略引导:你打算怎样求出有红花多少朵,和同桌互相说说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准备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交流并理解:可以根据绿花有12多和黄花朵数是绿花的两倍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
3.列式解决问题引导:想到了先求黄花朵数再求红花朵数,那每一步怎样计算呢?自己列示解答交流:你的每一步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集体口答造句追问:你觉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一步计算?是怎么想到的?说明:这里的关键一步是先求黄花有多少朵,它是找有联系的条件想到的,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再联系条件求出问题的结果提问:回顾一下,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