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12个故事.doc
7页课外文言文目标训练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 给下列句中加黑划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 义:( ) ②辄以水沃面 音:( ) 义: ( ) ③食不给 音:( ) 义: ( )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 ) 义: ( )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答案: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统帅全文,画龙点睛” 的作用二、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选文]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黑划线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阅读提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
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答案1、尝(曾经) 术(方法) 过(超过) 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 此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 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 此指缺点)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三、为学一首示子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①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⑩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恃⑤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练习1、解释文段中加黑划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 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 答案1.①边境2.您凭借什么到(南海)?3.对比,立志注释①恃:凭借②越:到明年:第二年③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④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⑤恃:凭借⑥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⑦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⑧限:限制⑨之:去,往,到⑩自:从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瓶:水瓶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评析: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采用的是一种对比人穷志不短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启示: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这篇课文目的在于教育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四、墨池之上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释下面两组加黑划线的词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译文[甲]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十分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况且那些贤人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乙]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选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练习]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去: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_欲: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阅读提示]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答案1.去:离开 方:正 欲:想要 还:回去 2.(1)代老妪(2)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六、凿壁偷光(《西京杂记》)[选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