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案).docx
5页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2.祖父的园子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2.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重点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2.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难点1.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祖父的园子)(1) 简介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等2)简介《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茅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1.了解作者,了解《呼兰河传》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3.过渡: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学生齐读课题讲授新课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标记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①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蚯蚓 蚌②小白菜 谷穗 倭瓜 黄瓜 樱桃③拔草 铲地 下种 栽花④戴着草帽 拴着一条腿 嗡嗡地飞着⑤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蓝悠悠 毛嘟嘟(2)指名读,强调个别字的读音,要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3)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如,加一加识记“逛、拴、啃、嘟、倭、啰、锄、樱”;熟字换偏旁法识记“拔—跋”“割—瞎”;部首归类法识记“蚌、蝴、蚂、蚱”;形近字比较法识记“樱、瓢”。
4)写好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2.朗读生字,相互正音;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3.练习写字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观察生字,重点指导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①指导写 “樱”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②指导写“承”字承”的笔顺要注意,先中间,后两边,最后两笔不要连写③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④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1.教师引导: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1~3自然段)2.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课件出示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3.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4.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5.教师小结:4.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齐读)课堂小结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圆滚滚”“明晃晃”这类词语板书2.祖父的园子樱 承 瓢 逛动物多 颜色美 形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