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木斯市普通高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
6页佳木斯市普通高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策落实《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 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普通高中社会实践课程 实施指导意见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一、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的社 会责任感Z 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 题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探究社会、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实践操作及 适应环境等基本能力二、内容1、社会各行各业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商)、学农、军训、科 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2 参观、考察、调查活动配合教育专题对本地区自然、文化 进行参观、考察活动;配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对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方 式进行专项考察、实地参观、社会调查活动三、实施程序一是学校要与教师、学生、社区机构、实践基地等相关人士合作, 协商提出或选择社会实践主题,确定目标,制定详细计划二是在社会实践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树立正确社会实践观 念,熟悉实践内容,掌握基本实践技能,学会处理实践过程中突发事 件、安全问题以及反思或撰写报告。
三是进入实际社会情境,展开实质性社会调查、考察、参观、访 问等活动,收集信息,及时记录社会实践体验四是撰写活动报告,交流实践体验,分享不同感悟,将社会实践 经验转化为学习心得四、学时安排及学分安排社会实践每年一周,三年共3周,每周五天时间安排应相对集 中,组织形式宜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18 学时为1学分,校内实践最多2个学分,校外实践至少4个学分;军 训作为社会实践的独立部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得2分;大型德育基 地活动两天计为18学时,得1学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得2学分(学 生参加军训、大型德育活动无故缺席时间达一半以上的,不予认定学 分;学生因先天性身体缺陷无法参加军训的,申请免训获批准的,可 得相应学分,临时因故无法参加军训的,与下一届学生一起重修;无 故迟到、早退的按规定扣除学分);学生三年内积极参加校内、家庭 劳动,最多可获得1学分;社会调查3年达18学时以上最多可得1 学分;其余各种活动按具体参加时间折算成学分五、评价办法及学分认定学生的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 及个人的社会实践记录(日记、体验材料等)进行认定(其中时 间、态度和效果、个人实践记录分别占2C% 50% 3(%o以学期 为单位汇总原始材料,每位学生学年末填写《佳木斯市普通高中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卡》,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末汇总填写《佳木 斯市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
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 参与的时•间和态度给出学分,报政教处(学工处)审核,最后由 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末完成所有社会实 践学分认定工作军训的重修与下一届学生一起进行,其他活动 的重修可自主掌握时间,也可另选活动项目六、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监督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负责,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室、团委、 总务处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负责课程考核评价、课程 资源档案管理、经验交流与推广、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 利用等工作,抓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 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么政教处职责(1) 拟定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细则,具体管理并组织实施社会实践活动;(2)管理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 程,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3)建立并管理相关学习和教学档案, 做好学生活动过程记载和材料的收集;(4)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初步的学分认定,并于活动结束后报教务 处科研室职责(1) 研究、提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 通过聘请专家、组织交流等形式对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培 训与指导;协助教务处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对教 师教学工作进行过程性跟踪指导;(3)建立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 源库,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4教务处职责(1) 落实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安排任课教师、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等;(2)学生学分认定;%总务处:负责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后勤保障6.年级组及教师职责(1) 年级组是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承担着,在相关 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课程的实施2) 班主任职责:对全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协助学 校进行培训,协助政教处进行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为学生的研究提 供条件和安全保障,负责班级各个实践环节的组织协调、组织学生进 行学习评价七、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1、自我保护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 入学新生要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活动中安全事故发生种类,常 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常见事故发生的预防,常见事故发生急救的 方法,增强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保护能力L建立小组活动安全保障机制每个活动小组必须安排一名安 全员,并旦在每次活动前小组成员必须商讨此次活动会出现的意外情 况,并作出预案;在活动中,强调活动小组中各成员不要擅自行动, 必须结伴而行,要脱离本小组集体活动,必须向小组长和安全员报告 其活动地点、肘间、范围及联系方式,小组活动脱离本班集体活动必 须向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报告其活动的大致范围及联系方式等确保学 生活动中出现意外情况能及时反馈、及时救援、将学生安全事故影响 降低到最低限度。
玉 安全预案制指导教师在设计活动指导方案时,必须对学生 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做出预案,预案的内容包括可能出现的事 故种类,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出现该事故后应当怎样处理等培 训小组长和安全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小组长和安全员对偶发事 件的处理能力并在每次活动前组织者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 四讲清:要讲清活动安全的重要性、讲清学生在活动中安全应注意什 么、讲清出现意外时与谁联系、讲清出现意外情况后怎么急救等4安全协议制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合同协议,引起学生家长 的高度重视,分清事故的界限,避免学校不必要的安全纠纷等活动陪同制每次涉外大型活动,必须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 陪同学生活动,每次外出活动尽量要求有条件的家长陪同学生参与活 动,每次课外的大型活动,学校要联系一些社会力量,随同学生参与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佳木斯市教育局2011年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