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化的概念与条件.ppt
37页一起来挑战关于社会化常识的头脑风暴吧• 社会化是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 • 幼儿园属于初始社会化;教室里的我们正在进行 预期社会化(角色演练);(与父母教我们识字 的方向相反,)我们教父母用电脑属于逆向社会 化;集中营是再社会化的一种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 • 二、社会化的条件 • 三、社会化的内容 • 四、社会化的过程与结果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 什么是社会化? • 社会化的类型有哪些? • 为什么要研究或完成社会化?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 社会化通过哪些条件得以实现? • 社会化的机构有哪些? • 你认为哪种社会化机构对人的影响最重要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 为了完成社会化,你需要哪些改变? • 生活技能、行为规范、政治、社会角色、 人格的社会化,你完成了哪些?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结果• 让我们听一听不同的声音! • 你在有没有意识到你在进行青年期的社会化? • 哪些人会健康地完成社会化?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P51):生物人 社会人 • 生物人:狼孩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世界上 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
狼 孩和其他被野兽抚育的幼童又统称为野孩 • 1929年,孤儿院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 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 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 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 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 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 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狼孩兽孩过渡仪式• 代表与证实某些人一段身份地位的 改变与结束 • 代表社会化过程会继续遍及所有人 类生命循环的阶段全国女子冠军竟然是猛男!先天?后天?• 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学分析人类行为的出 发点是社会建构论,认为人的行为与态度 是人与社会来往的结果,人的先天若有影 响,也是会和环境的因素一起混合影响人 的认知与行为 • 与此立场相对的是归诸于先天的生物论: 人类行为是本能地、简单地源于我们的本 性进化论在社会学领域中的影响) • 研究范式:实证---社会隔离• 人工妈妈(绒布妈妈、铁丝妈妈) • 对哈里的评论灵长类研究---哈里·哈洛和他 的恒河猴明尼苏达大学双胞胎与领养研究的研究• 研究对象及目的:对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 进行研究,找出他们是否在个性、行为与 资质上有类似之处。
• 研究结论:基因因素与社会化经验都会影 响人类的发展遗传因素:敏感度、声音模式、紧张习惯等社会化经验:生活态度、价值观、择偶条件、喝酒习 惯等社会化的类型(P52)• 初始社会化(儿童时期):掌握语言 • 预期社会化(受教育):学习将来角色的 扮演 • 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充充电、终身教 育(Parl Lengrand ) • 逆向社会化:教父母如何团购 • 再社会化:洗脑、营销、全控机构小结• 社会化: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 社会化的类型: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 社会化的研究方法:社会隔离恒河猴实验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P54)• 自我社会化(个人内 在的生物条件):语 言能力;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社会化机构(社会外 在的环境条件):家 庭、学校、工作单位 ;社区;同伴;传媒 ;其他自我社会化(个人内在的生物条件 ) • 语言能力: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 思维能力: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社会符号 • 学习能力:社会规范的学习 • 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心理断乳期如何从生物人转 变为社会人?-社会化机构(社会外在的环境条件 )• 家庭——第一导师 • 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开朗、乐观、友好、积极向上 放纵型—放纵、骄横、自私自利、嫉恨、自我中 心、自控力差,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成人,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等情绪。
监管型—自卑、懦弱、冷漠、情绪会消极,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 混合型学校• 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 • 霍桑效应---社会人 • 隐性课程• 非正式组织群体极化社区 职场非正式组织• 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 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 式规定的群体 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 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 、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 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 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 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 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 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群体极化(James Stoner—群体讨论) • 冒险与保守——极端偏斜—最佳决策 • 冒险偏移谨慎偏移 • 组织资源 • 高回报、高灾难 同伴群体• 原因:无法和成年人分享的(衣服和流行 音乐),被成年人禁止的(毒品和性) • 一般而言,同辈群体的重要性在青春期达 到最大值,这时年轻人开始脱离家庭,并 且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 同辈群体影响短期兴趣,家庭影响长期目 标传媒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指标》• 录音机 • 日报 • 电视机 • 互联网日报• 千人日报拥有量的国际比较(中国、印度 、日本、俄罗斯、美国) 收音机• 千人收音机拥有量的国家比较 (中国、印 度、日本、俄罗斯、美国)电视机• 千人电视机拥有量的国际比较(中国、印 度、日本、俄罗斯、美国) 互联网• 千人互联网用户的国际比较 (中国、印度 、日本、俄罗斯、美国)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人们仅仅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 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 种行为,又称模仿学 习或替代学习。
• 著名心理学大师班杜 拉曾经做过一个儿童 模仿攻击玩具娃娃的 实验 • 亲社会行为、反社会 行为 • 实验组、控制组 • 实验结果表明,儿童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 模仿即模仿成人的 行为,在模仿的过程 中,儿童也学会了对 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 第二组儿童在进入 房间后,攻打玩具娃 娃的倾向明显地少于 第一组的儿童 电视传播与儿童社会化• 3个月开始对电视的关注 • 电视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择业盲从 • 电视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加里森敢死队》 •《玉面飞龙》 • 电视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带电源的毒品美国电视节目分级限制• 第一级,适合所有儿童 • 第二级,适合7岁以上儿童观看 • 第三级,适合7岁以上儿童观看FV (Fantasy Violence) 幻想暴力,更多是指卡通动画里面出现与现实有明显区别 的暴力情况,同样也适用于现实生活节目 • 第四级,适合普通观众 节目是不适合儿童的电视节目 ,这个分级的节目不能有性、暴力、成人语言 • 第五级,父母指导,这个分级节目仅仅允许提供比较温和 、少量的性方面对话和暴力 • 第六级,父母强烈警告这个分级的节目只允许14岁以上观 众观看,允许严重的暴力、有关性的场面粗鲁粗俗的下流 的语言、暗示性的对话(通常谈论性方面),以上几个方 面包括当中一项或者几项的节目都属于这个分级。
• 第七级,成人节目 这个分级的节目只允许17岁以上的 人观看,包括暴力的描写、性的活动描写、粗俗的下流的 语言 小结• 自我社会化(个人内 在的生物条件):语 言能力;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社会化机构(社会外 在的环境条件):家 庭、学校、工作单位 ;社区;同伴;传媒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