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嚼橄榄回味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书》大理十二卷述评.pdf
4页责任编辑 : 李达伟 投稿邮箱: q y a o 7 2 4 @1 6 3 . c o n 1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 名村全书》 云南大 理 1 2卷由大理 白族 自治州 白族文化研究 院联合 大理 白族 自治州文化局 、大理 白族 自治州文学艺 术界联合会 、 大理白族 自治州 白族学会共同完成 , 由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发行 大理 白族文化研究 院积极响应 国家关于抢救 和保 护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 和古村落的号召 , 于 2 0 1 1年开始 组织专家学者对大理地 区的名城 、 名镇 、 名村进行实地调查采录和图书的编撰工作 , 历 时三年 , 现已完成 了 1 2卷 , 包括《 中国名城 云 南大理》 《 中国名城 云南巍山》 《 中国名城 云南剑 川》 《 中国名城 云南漾濞》 , 《 中国名镇 云南喜洲》 《 中国名镇 云南州城》 《 中国名镇 云南凤羽》 《 中 国名镇 云南沙溪》 , 《 中国名村 云南诺邓》 《 中国 名村 云南东莲花》 《 中国名村 云南大波那》 《 中国 名村 云南云南驿》 各卷分别从秀美山川 、 悠久历 史 、 名胜古迹 、 文化教育 、 宗教文化 、 建筑艺术 、 杰 出人物 、浓郁的民风 民俗和各具特色的风物特产 ( 饮食文化 ) , 以及保护价值和保护建议等方 面, 用 纪实的文字介绍 了各地 的地域民族文化 .尤其注 重彰显各地的独有文化和特色文化 。
如大理 、 剑 川 、 喜洲 、 凤羽 、 沙溪 、 诺邓 的 白族 文化最具代表 性 , 巍山 、 漾濞的彝族文化较为集 中, 东莲花 的回 族文化浓郁 , 云南驿的军屯文化 、 马帮文 化典 型 , 大波那 的历史文化 、 红色文化突出 , 州城 的归侨文 ● 赵 寅 松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 名村全书)) 大理十二卷述评 化 、 佛教文化 、 红色文化等 , 在丛 书中都得到充分 反映, 并配 以精美照片 , 真实地反映了大理地区文 化的多样性 ,各 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 又和谐相处 的包 容性 大理历史悠久 , 文化发达 , 民族众多 , 风光秀 美 . 是 我 国开发 较早 的地 区之一 作 为一种 区域 文 化 大理文化是云南文化的源头 , 又是云南文化的 交融和整合诸史中日“ 云南” 者, 皆指大理换句 话说 , 在过去 , 所谓大理 , 就是云南 大理 , 原名羊苴咩城 , 曾是南诏 、 大理 国的都 城 ,又是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 的交汇地 , 因而文物古迹众多诸如大理崇圣寺三 塔 、 太和城、 南诏德化碑 、 剑川石宝山石窟 、 弥渡南 诏铁柱 、 天宝战争 战士 冢 、 苍 山神祠 、 元世祖平 云 南碑 、 段功墓 、 喜洲 民居建筑群等 , 在全 国都很有 名 。
过去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人们 ,大都 只注重 文字叙述 , 而忽视影像资料的搜集和运用 这是不 够的要知道 , 历史属于过去, 最优秀的历史学家, 也不可能将它表述得最准确他们能做 的, 也仅仅 是贴近历史 , 而无法还原历史 在这方面 , 影像有 它不可替代 的作用 大理“ 三名” 丛书很好地弥补 了这一 缺憾 全 书在充 分 掌握材 料 的基础 上 , 以生 动的笔调 、 优美 的图片 , 对所写各地的历史 沿革 、 文化教育 、 名胜古迹 、 村落 民居 、 风俗 习惯等扼要 地进行 了介绍 , 不仅注重文字 , 也注重 图片 , 做到 图文并茂 各卷所展示的, 不仅是人们服饰 、 饮食 、 娱乐等 ,而且是大理各族人 民深层次的群体民族 记忆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 名村全书》 云南大 理 1 2卷用详尽的文字 珍贵的历史和现实 图片很 好地保存和再现 了大理地区已经消失和现存的物 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理》 卷 山川名胜 中的国 家地质公 园苍山,以雄奇险秀的 自热风光享誉世 界 , 是一座内涵丰富的文化 山正如元代郭松年在 《 大理行记》 中所描 述的“ 沿 山寺 宇极多 , 不可殚 记 ” 。
苍山怀抱里不仅有两座南诏大理 国都城 , 还 有多处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宇道 观 , 通过《 大理》 卷介绍给广大读者 , 不仅 留住了历 史记忆 还让这些文物古迹创造者的后人更好地 记住乡愁而 自觉投身到保护的行列 《 巍山》 卷 山川名胜全面展示了西南道教圣地 巍 宝 山 良好 的 生 态 环 境 和 星 罗 棋 布 的道 教 建 筑 群 ,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春洞壁画 , 对宣传巍山 和加强文物保护都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沙溪》 卷山川 1 名胜石宝山和石宝山石窟也是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石宝山石窟中的“ 阿央 白” ( 女性生殖器 ) 崇拜举世罕见 , 是人们研究 白族文化 的重 要 物证 一 年一 度 的石 宝 山歌 会 更 赋予 了石 宝山生命的灵气和创造的活力 《 云南驿》 卷山川名胜介绍 了国家级文物保护 单位水 目寺塔 水 目寺塔塔林在西南地 区是独一 无二的,这里 因为军屯文化成为汉文化与土著文 化融合交流的热土 ,对研究西南宗教文化 的多元 和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 凤 羽》 卷记载的鸟 吊山在《 后汉 书 郡 国志》 注引《 广志》 载 : “ 鸟 吊山 , ( 叶榆) 县西北八十里 , 有 阜 山 , 众鸟千百群共会 , 呜呼啁哳 , 每岁七月八月 晦望 至 , 集六 日则 止 , 岁凡 六 至 。
雉 鸟来 吊 , 特 悲 其 方 人夜 燃 火伺 取 , 无 嗉不 食 者 以 为义 鸟 则 不 取 也 俗言 凤凰 死于此 山 , 故众 鸟来 吊 ” 北魏 郦 道元 在《 水经注》 中有 : “ 叶榆 西北有 鸟吊山 , 世传凤凰 死于此 , 每岁入秋 , 百鸟群集来朝 , 鸣其哀” 《 崇祯 重修邓川州志》记 录较为详细 , 《 浪穹县略》也有 “ 每岁七 、 八月 , 鸟千百成群 , 翔集于此 , 奇 毛异羽 , 灿烂若霞 , 多非滇产” 的记载 鸟 吊山已知的鸟类 有 1 3 0多种 , 有 4 0多种属保护鸟类 具有很 高的 生态研究价值 类似情况 , 在十二卷 中随处可见 大理山川毓秀 , 文物古迹遍布地上地下近几 年 , 经过大理 白族 自治州博 物馆 、 大理市博物馆 、 大理 白族 自治州文管所 、 大理市文管所在国家 、 省 级有关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 , 至 2 0 1 3年 , 仅在今天 大理州辖 区内,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 理崇圣寺三塔 、 太和城遗址( 含南诏德化碑 ) 、 剑川 石宝 山石窟 、 弥渡南诏铁柱 、 元世祖平 云南碑 、 喜 州 白族 民居建筑 群 、 佛 图寺塔 、 弘圣寺塔 、 剑川 I 兴 教寺及寺登街古建筑群 、 Ni l I 西门街古建筑群 、 巍 山长春洞、 巍山咙圩图遗址 、 祥云水 目寺塔、 宾川 州城文武庙 、 银梭 岛遗址 、 海门 口遗址 、 景风阁 、 白 羊村遗址 、 云南驿古建筑群 、 巍 山圆觉寺 、 南诏镇 古建筑群 、 云龙顺荡火 葬墓群 、 江古桥梁群 、 诺 邓 乡土民居建筑群 、 茶马古道等 2 5处 ; 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 5 4处 。
州级 1 0 5处 , 县级数百处 由于大 理地 区悠久 的历 史和众多 的文物 古迹 , 1 9 8 2年 3 月大理被 国务 院公布为全 国第一批 2 4个 历史文 化 名 城 之一 同年 1 2月 , 大理 又 被 国务 院公 布 为 第一批 4 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 9 9 4年 , 巍 山 古城被 国务 院公 布为第三批全 国历史文化名城 迄今为止 仅大理地 区就有 国家级 、 省级历史文化 名城 、 名镇 、 名村 2 0多处正如 白族著名学者马曜 所说 : “ 环顾域 内名胜 , 既饶壮丽之 自然景观 , 又富 悠久历史文化 , 兼之者其 大理乎 !” 像这样集全 国 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风景名胜 区和国家级 自然保 护 区为一身 . 这在全 国也是罕见 丛书” 对上述文 物古迹 , 只要存在于城 、 镇 、 村 中, 都做了尽可能详 尽 的介绍 其 中国家级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世 祖平云南碑” 和“ 苍山神祠” , 无言地向人们讲述着 民族团结的历史往事 1 2 5 3年 , 忽必烈率领 1 0万大军 , 从宁夏出发 , 经甘肃 , 入 四川 , 分兵三路进攻大理。
其间曾用皮 筏渡过了天险金沙江 .汉人谋士姚枢随忽必烈攻 大理 , 咨谋军 中, 对蒙古官兵屠戮平 民很不满 , 一 路上多次给忽必烈讲北宋太祖赵光义征北汉不乱 杀无辜取得胜利的典故忽必烈说 ,您不必反复 讲 , 我 已明 白, 您 们汉人做到的 , 我们蒙古人照样 能做 , 并亲书“ 止杀令” , 使大理免受生灵涂炭 , 留 下了民族和解的千古佳话 苍山神祠位于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麓 天 宝战争 ” 以后 , 唐王朝和南诏都希望重修 旧好 唐 贞元九年 ( 公元 7 9 3年 ) , 南诏第三代王异牟 寻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