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安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我评估历年考试题(详细参考解析).docx
16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丁村人遗址2、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的一项是( )A.首创耒耜,种植五谷B.冶炼铜器,制作兵器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D.学会煮盐,教民通商3、 下列内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舜传位给禹B.尧传位给舜C.禹传子,家天下D.汤战胜桀4、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惊天下”的甲骨文( )A.完整记录了夏朝历史B.发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至今仍然无法被破译D.是中国已知最早文字5、 一类原始居民住在黄河流域,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 )A.洞穴B.搭上草棚的水井C.半地穴式房屋D.干栏式房屋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讲究治病求因、整体辨证施治;这种原则与下列古代哪家学派思想主张相符( )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7、 秦统一后使用的全国性标准文字是( )A.小篆B.大篆C.隶书D.金文8、 郭沫若《咏巢湖》诗:“当年亚父出居巢,七十老翁气未消;对友只能图暗杀,看来奇技未为高.”此诗评述的人物和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秦始皇、修筑长城C.范增、鸿门宴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9、 下列历史时期和对应的阶段特征连接正确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①史前时期②秦汉时期③夏商周时期A.①---b②---c③---aB.①---c②---a③---bC.①---c②---b③---a.D.①---a②---b③---c10、 东汉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北宋司马光评价汉武帝“穷奢极欲、使百姓疲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如今,对汉武帝的科学评价应该( )A.坚信班固的旧观点B.采纳年代久远的看法C.赞同司马光的认识D.坚持客观辩证的立场11、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中国底层民众的第一次呐喊,这个呐喊体现了( )A.平等思想B.法治思想C.特权思想D.均富思想13、 “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A.孙权与刘备B.诸葛亮与刘备C.曹操与诸葛亮D.刘备与曹操14、 “经过这次至亲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文中的“变乱”指的是( )A.七国之乱B.巨鹿之战C.八王之乱D.宦官专权15、 “……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B.北魏迁都的条件C.北魏迁都的原因D.汉化措施的问题16、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如下图〕总结了南北朝时北方农业技术的新成就;该书〔 〕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17、 它名义上是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诸侯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它”的实施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统一国家思想C.发展社会经济D.缓和阶级矛盾18、 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建立历史联系;下面这张思维导图的①处应填( )A.周平王东迁洛邑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C.百家争鸣D.私学的兴起19、 最早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具有爱美意识的早期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20、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A. B. C. D. 二、综合题21、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看百家讲坛,品胜败兴衰】材料 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1〕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战国中期以后,在“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中,崛起的是哪几个国家?请说出这一时期三次著名的战役;〔2〕根据“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说说商鞅变法都变了些什么?(说出两条即可)〔3〕这次变法成功了吗?说一说成功的表现;22、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秦的统一”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由分裂走向统一】材料一:秦国客卿名单姓名母国姓名母国由余晋国商鞅卫国范雎魏国百里奚虞国李斯楚国张仪魏国战国时的战争,短者要数月,长者可以“旷日持久数岁”;作战双方一次战役中被杀的士兵多达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一次大战,仅以损失的兵甲、车马而言,“十年之田不能偿也”;然而战争的费用都是由人民来负担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五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建立起以地缘为本位的地方政权制度;——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2〕材料二中“以地缘为本位的地方政权制度”指的是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三:战国时期,七国的田畴采用不同的亩制,车辙采用不一样的宽,推行不同的律令制度,衣冠、言语、文字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摘编自许慎《说文解字》〔3〕为解决材料三中的社会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3、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局部) 材料二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十分重视一年四季天气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节气的划分,以后逐渐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还编成了一首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材料三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这本书在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请回答:〔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2〕在上述的农业生产领域,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本名著,你知道这部名著和作者分别是什么吗?〔3〕你认为在《缀术》一书中,一定会记录祖冲之的哪一项成就?〔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结合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你有何感想?2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它以非凡的包容和会通精神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材料三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指出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哪些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后世称为什么?〔2〕写出材料二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3〕材料三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一教育“智慧”?25、 政治、经济、文化交相辉映,从不同领域折射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政治智慧]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材料二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藩”是指诸侯国)——《春秋左氏传》材料四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1〕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政治制度?[经济智慧]材料五 战国铁犁铧 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2〕材料五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出现的哪一种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思想智慧]道德教育体现先贤智慧;材料六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材料七 专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3〕据材料六,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4〕材料七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属于哪个学派?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朝代实现?〔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先贤们具有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