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含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docx
9页心理学笔记名词解释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3 .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4 .意识: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5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功能:选择、维持、调节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6 .节律(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7 .日节律:在人和生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8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9 .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他的反映11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同生的反映。
12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括三个方面:1对人的知觉2对社会事情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13 .超感知觉14 .感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器官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15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16 .记忆:在人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17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18 .编码: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受和使用的形式19 .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再现或加以利用20 .遗忘:对识记过的信息,不能提取或错误地提取的心理过程前摄干扰: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的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克服遗忘或提高记忆力:①地点位置法②韵律法③记笔记21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觉寄存器中保存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对感觉记忆的内容编码加工后得到的信息(记忆)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22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23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日常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概念科学概念:是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解释其确切内涵的概念24 .发散思维: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聚合思维是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25 .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26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组成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27 .心理定势(心向):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28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9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30 .智力:一种综合性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31 .流体智力: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晶体智力: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32 .信度(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效度:测量的有效性,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33 .能力:指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有两层涵义,分别是“所能为者”和“可能为者”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特殊能力:音乐能力、数学能力等34 .认知能力: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如: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35 .操作能力:操作、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6 .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
37 .离差智商:由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的智商的新的计算方法,是确定个人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38 .比率智商:由智力年龄(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而求得的智商39 .心理测验:在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它由一组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目或项目组成成就测验:考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心理测验性向测验: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心理测验40 .心理年龄:通过完成智力测验中一定难度系列题目的多少,计算出的相对应的年龄41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42 .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的动机原因:合作、情谊、归属)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机,包含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工作动机: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有四种理论(X—钱、Y—内驱力、V—价值实现、Z一情感与组织目标)社会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它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就的追求等诸多方面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或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后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43 .认知与期待理论:动机力量=效价X期待(人类的动机不是来自于客观现实而是自身对客观现实的解释)44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45 .生理性动机(驱力):个人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46 .心境: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47 .道德感: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在认识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48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由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构成(自我评价是最重要的条件)49 .认识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识风格50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体现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是稳定的心理特征。
51 .人格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52 .包容需要: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53 .支配需要: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的需要分为专制型行为方式和服从型54 .情感需要: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55 .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56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里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57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是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和事件58 .挫折:个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59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60 .心理健康: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从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简答题:1 .观察法的优缺点?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被观察者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观察法的优点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与偏见的影响2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是实验条件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3 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首先,注意不等于意识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是“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注意提供了选择机制,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而什么东西不可以只有被注意到的刺激,才能被个体所察觉,进而产生意识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于什么样的意识状态4 注意的特点与功能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个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5 简述社会认知过程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果根据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集合信息过程在搜集、选择信息过程中,对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此外,社会信息的选择途径也有独特之处最后,人们的先前经验也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信息的整合过程是在完成了信息搜集、选择之后,人们就将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理,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种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6 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