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坛庙园林民族综合公园.doc
4页古典坛庙园林民族综合公园北京市中山公园坐落市中心,位于天安门西侧,前临金水桥,后倚紫禁城御河,东邻午门,西靠中南海,占地面积23.8公顷于1914年在明清社稷坛基础上辟建为公当初经民国政府批准定名为中央公园,是北京市内近代史上第一个 对市民开放的古典皇家坛庙园林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 平逝世,其灵柩由协和医院移放到园内拜殿正中,并举行公 祭活动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1957 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一级公园、首批精品公园、首都文明单位, 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京市中山公园的前身是明清两朝社稷坛,明永乐十八 年(1420年),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营国定制,将社稷坛建在午门前方天安门至阙右门迤西每年农历二、八 月的上戊日都例行在这里隆重举行祭祀社神(土神)、稷神(谷神)的仪式除此外,每遇国家和皇室重大事件必在社 稷坛进行各种祭祀活动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清宣 统三年(1911年)明清两代皇帝或遣官在这里举行过1300 余次祭典活动辛亥革命胜利,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退出了政治舞台。
1913年3月29日清隆裕太后病死,定在太和殿公祭时任 天安门内外指挥事宜的交通总长朱启铃巡视到社稷坛,看到这里场地宽阔,殿宇恢宏,古柏参天,且地理位置优越,就 萌生了辟建公园的念头1914年热河行宫的古玩陆续运到北京,朱启铃自告奋勇与清室提议将社稷坛开辟为公O初建时经费不足,便于10月起向社会各界募捐,当时社会许多名人参与了捐款经过初步整理后1914年10月10日对外开放,称中央公O辟建之初,朱启铃先生精心规划,开辟园门、道路,增建亭台楼榭、轩馆廊坊;点缀假山名石,铺 筑花池绿地,搜集花鸟鱼虫,饲养珍禽异兽;挖塘引水,起 土堆山,即池栽荷,就山种树,将一个荒凉破败的古社稷坛,初步建成一个水木明瑟,具有民族风格的综合性公园建园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景色优美,北京中山公便成为当时北京城内各社会团体、各阶层人士聚集的重要场 所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画学会、行健会、中国书学研 究会、中国营造学社、文学研究会、少年中国学会、全国美 协等公园的茶座也吸引了一批民国时期重要的文化名人、 政治活动家鲁迅、周恩来、李苦禅、巴金等,这些人在中 国近代革命史、文学史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把中山公园 这个名字印在了历史的画卷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公园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山公园不仅成为广大游客游览、休闲、文化娱乐的园地,也成为党和国家、社会团体举办各种庆典 纪念、展览咨询等公益活动的重要场所建国初期,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园参加游园活动建国50周年、55周年公园作为首都国庆游园重点单位之一,胡锦涛、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先后来与首都各界人士举行盛大联欢活动公园按照“依坛造景”的建设理念,完整地保存了明清社稷坛的礼制建筑群,并逐步增建了一批园林建筑和景区, 形成了以名花、名石、名景、名亭、名店为特色的特有园林 景观及文化氛围名花中山公园的名花以兰花、牡丹、郁金香为龙头,形成了特色突出、品种众多的品牌名石 公园内有北京园林奇石中的瑰宝:青莲朵、青云片青莲朵,石高五尺,围七尺,迤適曲折,脉络纵横,玲 珑剔透,百窍通达名景 公园无论是春柳含烟、蝶舞莺唱,还是冬雪堆玉、老梅燃情,也不管是秋菊嘴香、黄叶流金,还是夏荷出水、 翠竹临风,都给人一种脱俗的美名亭 公园的亭子不是很多,当中首推兰亭八柱亭,又称兰亭碑亭位于公长廊西侧,亭内有一块石碑和八根石柱刻有文字名店座落在公园西路有一座有着九十七年历史的“中 华老字号”一一来今雨轩饭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