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35850562
  • 上传时间:2024-03-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1. 教育技术的含义(详见考试说明P31)1)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 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重视运用现代学习理路、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3)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在学校中常见的有音像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4) 教育技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资源为目标既要重视优化“教”,也要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教学资源”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5) 教育技术要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优化2.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32-33)1) 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2) 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样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是促进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3)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组成4) 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3. 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34)1) 教学理论: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双向交互活动过程教学理论是阐明教学的基本原理、规律与方法的理论体系常见的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九段教学法2) 学习理论:是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一句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他是教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3) 传播理论:是研究人类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传送的科学4) 系统科学理论: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的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5)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学人员应认真学习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典型的教学理论,了解基本的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尝试应用4. 什么是教学设计?(详见考试说明P36-37) 教学设计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5. 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37-40)1) 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主要环节2)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通常对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征的分析、对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对学习动机的分析等3) 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后续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立将此为基础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就是在给定的情境下,运用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火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等方法,揭示学习者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规范,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

      要使总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必须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即分析与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在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为了避免目标的模糊与抽象性,一般强调用行为术语来表述学习结果或学习者的变化5) 分析教学内容的工作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内容的编排、确定单元目标、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以及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6) 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达到优化教学的前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来选择并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常见的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等7) 所谓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条件下,选出一中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媒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遵循目标控制、内容符合、对象适应等原则8) 教学者需要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及对象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实践中选取并综合运用,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环境,常见的策略有: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奥苏贝尔的“先进组织者教学策略”、罗扎诺夫的“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9)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包括制定评价计划、试用设计成果和实际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等工作6.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详见考试说明P41)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详见考试说明P42-43)1) 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2)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 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8.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见考试说明P44)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 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44-45)1) 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2) 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3) 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10.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或实施包含哪几个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15)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实施方案、评价总结。

      11. 研究型学习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116-121)1) 构成要素有情境、任务、过程、资源、成果与评价六个要素2) 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3) 任务:是围绕一个主题或基本问题派出来的具体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线索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4) 过程:描述学生应遵循的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5) 资源:为学生便于解决问题而预备的条件要素,包括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资源预设学习资源、相关学习资源和乏在学习资源)6) 成果:告诉学生将如何展示其研究成就,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用做班级交流汇报与供教师评估7) 评价:一般用量规评估方法,不但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12.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121-123)1)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型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有重点的指导;2)教师在选题时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A、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B\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C、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D、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E、指导学生初步查阅课题文献资料3)分组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分组时要做好分组和指导作用4)在课题的实施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研究态度等方面的原因,课题的实施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寻找对策和解决问题,为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5)结题阶段是对整个学习成果的“大检阅”,教师要教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将他们的研究过程、成果和体会有条理的体现在研究报告和答辩中,另外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尽可能给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13.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5-46)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常见的教育科学研究有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性研究和行动研究14. 什么是行动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7)行动研究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研究人员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15. 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47-P49)1) 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步骤。

      2)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总体计划和每一部具体行动计划,计划始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和设想研究者要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问题原因、现有条件、解决可行性等状况作出计划安排3) 行动是计划的实施,是行动者有目的的、负责任的、按计划进行的实践过程4) 观察是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提点的观察观察是反思、调整计划及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5) 反思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度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16. 了解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49)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方法、贯穿在这四个基本环节中,他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协作工具、记录、反思工具等,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的支持作用.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