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古诗文考级4级.doc
13页四级诗文考级篇目 1.《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释】书:书写,题诗茅檐长扫静无苔:庭院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长扫,即常扫静,同“净”,干净的意思苔,青苔成畦(qí ):成垄成行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手自栽:亲手栽培一水护田:一条弯弯的河水环绕着田地水,河流护,这里指保护、环绕排闼(tà):推开门闼,小门送靑来:为庭院送上自己的一片青绿翻译】庭院由于经常打扫,一尘不染,连一丝青苔都没有,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仿佛推门而入,为小院送来了青翠的山色*2 春日 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简析】《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3.《题乌江亭》 唐 杜 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注释]1.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2. 不期:难以预料3.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4. 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译文]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4. 悯农 [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悯:怜悯 禾:禾苗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汗滴:汗水往下落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皆:都是 译诗: 烈日当空时,农夫们仍在田间锄草,满身的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稻禾下面的田土里 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 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5. 登高——[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衷,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此停浊洒杯注释】猿啸哀:猿猴的啸鸣声非常哀伤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鸟飞回(huái):鸟因“风疾” 而打旋落木:落叶萧萧: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状态万里:指四川和家乡有遥远的距离百年:犹言一生,形容年老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繁霜鬓:如繁霜染过的白发,指白发潦倒新停浊酒杯:因肺病刚刚戒酒,故曰“新亭”翻译】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水中的小洲上,沙鸥在天空不停地盘旋无边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流每到悲秋时节,总免不了为自己长期在万里之外的客居飘零身世而慨叹,如今拖着年老多病的孱弱身体,独自登上高台纷繁复杂的烦心恨事已使两鬓霜染,在这穷困潦倒之时,却又不得不放下往日消愁的酒杯6.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词汇注释】 初日:旭日,刚升起的太阳 曲径:曲折的路径 禅房:僧侣诵经打坐的屋舍 万籁:原指各种虫禽栖身之穴,此指四方传来的鸣音和声响 鸟性:鸟的习性 【诗文今译】 清晨入身这座古寺,正旭日临照着郁郁高耸的山林。
曲折的小路把我引向幽静之地,花草树木深处隐现出青青的禅舍山光明秀,正迎合鸟儿欢悦游飞的性情;深潭倒影,尤使人心境顿觉虚渺空灵此时此地四 周万物正值一片沉寂,只闻得阵阵钟磬之音悠然回旋 7.送友人 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②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③去,萧萧班④马鸣注释】①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②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③兹:现在④班:分别简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 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 “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 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8. 月下独酌 唐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注释】①将:偕,和②相期:相约③云汉:天河简析】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9.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释】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北尽:没有了闲:偷闲,安闲相看两不厌”,将山人格化了,说山与人彼此看不厌厌:厌弃,厌烦古诗今译】鸟儿们都远远地飞走了,没有了一点儿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默默地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10. 《竹石》 –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 诗词注释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竹石》 - 今译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11.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文解释】 去年的今天在这院门里,姑娘美丽的脸庞和粉红的桃花相互映衬如今姑娘不知到哪里去了,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盛开词语解释】 人面:一个姑娘的脸下一句“人面”代指姑娘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12 初秋行圃 宋 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释]① 行:散步圃:菜园②偏:意外,出乎寻常③咫尺:古代八寸为咫,十寸为一尺,意指距离近。
④不声:不鸣叫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13.江上别李秀才 唐 韦庄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一曲离歌两行泪,更知何地再逢君相看:对饮曛:黄昏更知:哪知首句写秋天的山野无比绚丽开阔,后句形容欢聚的时光特别容易过唱一首离歌,不禁泪流满面;此刻一别,真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你相见14.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15.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 (7)江畔:江边 (8) 时时:时常 (9)啼:(某些鸟兽)叫 (10)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11)留连:舍不得离去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16.清明 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