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拉桥下横梁支架预压方案.pdf
8页斜拉桥塔柱下横梁支架预压方案一、下横梁支架预压目的为确保塔柱下横梁正常施工, 必须对塔柱下横梁支架进行预压预压的目的是检验支架结构安全稳定性,消除整体结构非弹性变形;获取相关技术信息,为塔柱下横梁混凝土浇筑提供立模标高依据二、管桩贝雷支架管桩贝雷支架是支架的一种,主要固定在承台和塔座承担塔柱下横梁浇筑期间各种综合荷载(混凝土自重、模板重量、人群机具重量、冲击荷载等),同时塔柱预埋钢筋与塔柱下横梁混凝土固结可承担施工时部分不平衡荷载三、荷载确定塔柱下横梁分三层浇筑混凝土, 第一层混凝土体积分2 个节点面,分别计算截面积,如下图所示:第一 层 混 凝 土 体 积 =S1× 4.5+S2× 3+( S1+S2) × 0.5×1=286.85m3重量=286.85× 2.6=745.81t 按一次浇筑到位,共745.81t,考虑模板、支架等系数1.2,则预压荷载为 894.972t四、塔柱下横梁预压施工方法(一)加载分级1、初始堆载荷载到40%=298.324t 采用塔吊将重量为298.324t 的砂袋吊到下横梁底模上,严格按堆载布置图进行堆载, 堆载完成后 1 小时,检查支架的变形及焊缝情况,用水准仪测出观测点的标高。
2、第二次堆载到 60%=447.486t 初始堆载完成后,采用塔吊将增加的149.162t 沙袋吊到下横梁底模上,严格按堆载布置图进行堆载,堆载完成后1 小时,检查支架的变形及焊缝情况,用水准仪测出观测点的标高,持荷24 小时3、第三次堆载到 80%=596.648t 第二次堆载完成后,采用塔吊将增加的149.162t 沙袋吊到下横梁底模上,严格按堆载布置图进行堆载,堆载完成后1 小时,检查支架的变形及焊缝情况,用水准仪测出观测点的标高,持荷24 小时4、第四次堆载到 100%=745.81t 第三次堆载完成后,采用塔吊将增加的149.162t 沙袋吊到下横梁底模上,严格按堆载布置图进行堆载,堆载完成后,检查支架的变形及焊缝情况,用水准仪测出观测点的标高,持荷24 小时5、第五次堆载到 120%=894.972t 第四次堆载完成后,采用塔吊将增加的149.162t 钢板桩吊到下横梁底模上,严格按堆载布置图进行堆载,堆载完成后,检查支架的变形及焊缝情况,用水准仪测出观测点的标高,持荷72 小时,继续观测,累计变形小于L/400,可卸载二)加载过程观测1、每级堆载完成并稳压1 个小时后检查各焊接点的情况,同时记录力与位移的关系。
2、支架在堆载过程中注意采取逐层加载的方法进行加载,加载主要测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第五次堆载为满载重量1.2倍荷载,主要测定支架的安全性三)卸载分级及观测卸载方案类似加载方案,只是加载程序的逆过程,分两级逐步完成加载完毕 72 小时(累计变形小于L/400)后开始卸载,逆向观测各点数据四)加载布置荷载预压示意图如下:五、下横梁支架预压需测量测量内容及数据分析下横梁支架预压之前, 在支架型钢上布置位移观测点, 分别编号下横梁支架预压前和各级加载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其标高,卸载后各进行一次观测支架平台各测点布置见图所示下横梁支架预压测量结果填在下表中测点1 2 3 加载前 h0 0 标高加载过程中hj 40% 标高沉降差60% 标高沉降差80% 标高沉降差100% 标高沉降差120% 标高沉降差加载后 hi h=24 标高沉降差h=48 标高沉降差h=72 标高沉降差卸载 6h 后 hc 标高沉降差总沉降量测量完成后分别绘制出时间与变形值的关系,时间与堆载量的关系图六、预压施工中的注意要点:1. 预压荷载按施工荷载的120%考虑,加载总重894.972t2. 预压荷载可以用钢板桩、砂袋组合使用,但必须计量准确。
3. 加载时应注意分层对称加载,对应腹板位置荷载加大4. 加载过程中必须保证管桩间的横向联系足够牢固,现场施工人员随时注意观察支架各部位的异常变位5.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预压平台上操作人员需安全系安全绳6. 预压前须由测量人员做好标高及平面位置初值记录,预压时分级做好观测和记录;卸载后及时测量反弹值,整理出观测结果,进行加载数据分析,为现浇段立模标高提供依据7. 严禁人员进入试压区8. 现场试压人员及机具由负责人统一指挥9. 加载时逐步加载,禁止加载物冲击承重平台10.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经检查分析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
